秦皮湯

QIN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1%
膽經 9%
大腸經 9%
小腸經 5%
胃經 3%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秦皮湯中包含秦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燥濕: 秦皮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止癢殺蟲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狀,秦皮能有效清熱除濕,止癢消腫。
  2. 收斂生肌: 秦皮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皮膚潰瘍的癒合,並防止感染。因此,秦皮湯中加入秦皮,不僅能清熱燥濕,還能促進潰瘍修復,達到治療濕熱瘡瘍的目的。

秦皮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熱,清熱解毒: 秦皮湯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為主要功效,而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清熱解毒之效。其加入可與秦皮等藥材相輔相成,加強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作用,並有助於祛除體內鬱熱,改善病症。
  2. 促進藥效發揮: 荊芥氣味芳香,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利用,有助於藥力直達病所,提高療效。

秦皮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秦皮湯主治濕熱蘊結,下焦濕熱,常伴有血瘀。赤芍性苦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其清熱涼血作用能配合秦皮等藥物清熱解毒,而活血化瘀作用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情況,使濕熱得以消除,達到治病的目的。
  2. 緩解藥性: 秦皮性寒,可直接作用於腸道,容易造成腹瀉等副作用。赤芍則具有緩解寒涼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其加入秦皮湯中,可減輕秦皮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對患者造成過大的負擔。

秦皮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潤燥生津:秦皮性寒,有清熱燥濕之效,但其性偏燥,易傷陰血。當歸性溫,味甘辛,能補血活血,潤燥生津,可緩解秦皮的燥性,防止其過於傷陰,並有助於滋養氣血,促進傷口癒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當歸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秦皮的藥效更好地發揮,同時也能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炎症。二者相輔相成,可增強整體療效。

秦皮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秦皮本身具有清熱燥濕、止癢的功效,而黃連則以其苦寒之性,清熱解毒,並能燥濕止癢,與秦皮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2. 抑制細菌,消炎止痛:黃連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皮膚表面的細菌感染,減輕炎症反應,同時還能減輕瘙癢和疼痛,與秦皮共同發揮抗炎止癢的效果。

主治功效


秦皮湯

秦皮湯,在中醫中是常被用於治療肝臟有寒氣阻滯,熱毒無法宣通,眼睛就會劇烈地發癢疼痛的方劑。

組成:

  • **秦皮:**秦皮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止咳平喘、止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主治功效:

  • 肝臟有寒氣阻滯,熱毒無法宣通,眼睛就會劇烈地發癢疼痛。

用法用量:

  • 口服,煎服,一次一劑,一日二次。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總結:

秦皮湯具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止咳平喘、止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肝臟有寒氣阻滯,熱毒無法宣通,眼睛就會劇烈地發癢疼痛。

傳統服藥法


秦皮1兩半,荊芥穗1兩半,赤芍藥1兩半,當歸1兩半,黃連1兩。
上為粗末。
每用3錢,水2盞,煎至3沸,濾去滓,熱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之功,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秦皮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一引《近效方》。 組成:秦皮1兩,梔子仁2枚,淡竹葉1握。 主治:黑睛及瞳仁瑩薄有瘡翳。

秦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秦皮1兩,黃連(去須)1兩,黃柏(去粗皮)1兩,甘草1兩(炙)。 主治:暴赤眼,腫痛。

秦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七引《醫方大成》。 組成:秦皮1兩半,荊芥穗1兩半,赤芍藥1兩半,當歸1兩半,黃連1兩。 主治:肝寒滯,熱毒不可宣通,目急癢痛。

秦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四。 組成:秦皮半兩,蕤仁(去皮)半兩,黃連(去須)半兩,山梔子半兩,黃柏1兩,大棗5枚(去核)。 主治:眼暴赤,積年瞼爛不癒,澀痛,睛上有白膜。

秦皮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一引《小品方》。 組成:秦皮(洗)2分,黃連2分,黃柏3分,大棗5枚,蕤仁2分。 主治:眼風結腫合,或眼生翳,人口吹之,睛中牽引疼痛,白睛赤起,或黑變黃,從下上覆半睛者。

秦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秦皮(去粗皮)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桔梗(炒)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薏苡仁1兩,伏翼(炙乾)1兩。 主治:肝氣實,脅下妨痛,筋脈痠疼,眼常昏濁,視物不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