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通元二八丹

JIA WEI TONG YUAN ER BA DAN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23%
心經 15%
肺經 15%
脾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7%
膽經 5%
腎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痢疾,休息痢十數年不癒者。

傳統服藥法

宣黃連8兩,當歸身5錢,赤芍藥5錢,生地黃5錢,南川芎5錢,槐花1兩,荊芥穗1兩,烏梅肉1兩。
上藥各為細末,用雄豬肚一枚,以刀刮盡,仍用酒洗淨,將前藥末裝入,線縫嚴密,用韭菜鋪底蓋頂,以桑柴火蒸一日,搗千餘下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70-80丸,溫水送下;腸風及便毒下血,用漿水湯送下;臟毒痔漏,每清晨服100丸,清茶送下。此藥霜降後合方妙。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赤芍性苦、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槐花性味苦、微寒。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荊芥性味辛、微苦、性微濕。主治祛風解表、透疹止癢、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産後血暈、癰腫、瘡疥、瘰癧。

烏梅性味酸、平。主治收斂生津、安蛔驅蟲。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胬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通元二八丹,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二。 組成:宣黃連8兩,當歸身5錢,赤芍藥5錢,生地黃5錢,南川芎5錢,槐花1兩,荊芥穗1兩,烏梅肉1兩。 主治:痢疾,休息痢十數年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槐連四物湯

相似度 80%

黃連四物湯

相似度 75%

斷下散

相似度 75%

槐黃湯

相似度 70%

加劑四物湯

相似度 66%

四物柏皮湯

相似度 66%

臟連丸

相似度 66%

人參養血丸

相似度 66%

生地四物湯

相似度 66%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