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通元二八丹

JIA WEI TONG YUAN ER BA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心經 17%
肺經 15%
脾經 12%
大腸經 9%
胃經 6%
膽經 6%
腎經 3%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通元二八丹中加入黃連,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擅長清瀉心、肝、胃之火,可針對本方所治的熱毒壅盛、心煩不寐、口渴便祕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降火通便的作用。
  2. 燥濕止瀉: 黃連亦有燥濕止瀉之效,可抑制腸道內濕熱,並收斂止瀉,進一步改善因濕熱下注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使治療更為全面。

加味通元二八丹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以補益心脾,活血化瘀,改善氣血循環,促進經絡通暢,達到溫通經絡、止痛化瘀的效果。

二、潤燥通便:當歸還具有潤燥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血虛或氣滯所致的便祕,促進排泄,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加味通元二八丹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赤芍,可以幫助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抑制炎症: 赤芍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在一些炎症性疾病中,加入赤芍可以幫助消炎止痛,促進組織修復。

加味通元二八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清熱: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燥熱之邪,或因其他藥物燥性過強,需要生地黃的滋陰清熱作用來平衡,避免傷陰耗津。

2. 促進血液循環:生地黃能涼血止血,並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方劑可能存在血液瘀滯、氣血運行不暢的問題,生地黃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療效。

加味通元二八丹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行氣:川芎味辛溫,性行散,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對於瘀血阻滯、氣血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升陽舉陷:川芎具有升陽舉陷之效,能改善陽氣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昏、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

因此,加味通元二八丹中加入川芎,能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升陽舉陷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加味通元二八丹中加入槐花,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止血: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方中加入槐花,可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涼血止血之功,適用於因血熱妄行而導致的出血症狀。
  2. 清熱解毒: 槐花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瀉腸胃熱毒,並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適用於因熱毒壅盛而導致的各種炎症。

總之,槐花在加味通元二八丹中,起到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治療相關病症。

「加味通元二八丹」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功效。此方治風熱邪毒壅閉肌膚,出現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疹出不透等症狀,荊芥可解表散風,促進疹子透發,緩解患者不適。
  2. 活血通絡,止痛消腫: 荊芥除了解表作用,還兼具活血通絡、止痛消腫的功效。此方中可能還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荊芥可與之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加味通元二八丹方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斂肺止咳:烏梅味酸,性平,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之功效。方中加入烏梅,可增強止咳作用,對於肺氣虛弱、咳嗽痰多者,起到輔助療效。
  2. 滋陰生津:烏梅能滋陰生津,潤燥止渴,對於因燥熱傷陰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方中加入烏梅,可改善患者因燥熱引起的津液不足,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主治功效


加味通元二八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加味通元二八丹主治痢疾,尤其是休息痢十數年不癒者,療效顯著,號稱「奇效如神」。

治療原理分析:

本方劑主要針對久痢不愈的病機,從清熱燥濕、活血化瘀、滋陰潤燥、收斂固澀等方面入手,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1. 清熱燥濕: 方中黃連為君藥,用量獨重(八兩),取其苦寒之性,直清腸胃濕熱,為治痢之要藥。

  2.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 久痢必傷及氣血,導致氣血瘀滯。方中當歸、赤芍、川芎共奏活血化瘀之功,其中當歸又能補血,使氣血調和,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3. 滋陰降火、潤燥生津: 久痢易耗傷陰液,導致陰虛火旺。生地黃滋陰降火,潤燥生津,既可制約黃連之苦燥,又能緩解久痢傷陰之弊。

  4. 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槐花清肝明目,兼具涼血止血之效,可輔助治療痢疾中可能出現的便血症狀。

  5. 發散解表、祛風止痛: 荊芥辛溫,具有發散解表、祛風止痛之效,對於兼有外感症狀的痢疾患者尤為適宜。

  6. 收斂固澀、生津止渴: 烏梅酸澀收斂,能固澀止瀉,生津止渴,有助於控制痢疾的症狀。

綜上所述,加味通元二八丹以黃連清熱燥濕為主,輔以活血化瘀、滋陰潤燥、收斂固澀等藥物,針對久痢不愈的病機,多方面調理,從而達到「奇效如神」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宣黃連8兩,當歸身5錢,赤芍藥5錢,生地黃5錢,南川芎5錢,槐花1兩,荊芥穗1兩,烏梅肉1兩。
上藥各為細末,用雄豬肚一枚,以刀刮盡,仍用酒洗淨,將前藥末裝入,線縫嚴密,用韭菜鋪底蓋頂,以桑柴火蒸一日,搗千餘下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70-80丸,溫水送下;腸風及便毒下血,用漿水湯送下;臟毒痔漏,每清晨服100丸,清茶送下。此藥霜降後合方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通元二八丹,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二。 組成:宣黃連8兩,當歸身5錢,赤芍藥5錢,生地黃5錢,南川芎5錢,槐花1兩,荊芥穗1兩,烏梅肉1兩。 主治:痢疾,休息痢十數年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