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連四物湯

槐連四物湯

HUAI LIAN SI W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3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20%
肺經 15%
大腸經 12%
脾經 10%
膽經 6%
腎經 5%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3%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槐連四物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槐連四物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導致的各種出血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瘀消散,達到止血的目的。

二、調和藥性:方中含有黃芩、槐花等寒涼藥物,容易傷脾胃,而當歸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藥物傷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

槐連四物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涼血止血: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效。方中槐花、連翹清熱解毒,四物湯滋陰補血,川芎的加入可協同藥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並緩解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
  2. 疏散風熱,通經活絡: 川芎還能疏散風熱,通經活絡,對於因風熱侵襲而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鼻塞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同時,川芎的加入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絡通暢,進一步增強藥效。

槐連四物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涼血止血: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之效,可與槐花、連翹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
  2. 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與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熟地等藥物合用,可促進血流通暢,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槐連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槐花、連翹清熱解毒,瀉火涼血,而生地黃則滋陰涼血,養陰生津,與前兩味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效果,有助於改善熱毒瘀血所引起的症狀。

二、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生地黃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與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白芍等藥材共同作用,可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生地黃的加入使槐連四物湯的功效更加全面,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滋陰活血,更能有效緩解熱毒瘀血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槐連四物湯方劑中包含槐花,主要是因為槐花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效果。

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降壓的功效。在槐連四物湯中,槐花可與生地、丹皮等涼血藥材協同作用,清熱涼血,止血消腫。同時,槐花又能與當歸、川芎等活血藥材配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緩解瘀血癥狀。

因此,槐花在槐連四物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涼血、止血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

槐連四物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濕熱蘊結、熱毒熾盛之症有顯著療效。槐連四物湯常用於治療下焦溼熱、血瘀所致的多種婦科疾病,黃連可有效抑制濕熱,避免病情加重。
  2. 涼血止血: 黃連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槐連四物湯中加入黃連,可有效控制出血,同時也能減少濕熱對血脈的損害,達到涼血止血的效果,使病情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槐連四物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內盛所致之出血性疾患,如便血、尿血等症。其組方精妙,融合了清熱涼血與補血調經之效。其中,罌粟殼的加入,雖令人側目,卻自有其醫理依據。罌粟殼含有豐富的生物鹼,尤以嗎啡最為人熟知,具有強烈的鎮痛及止瀉效果。在槐連四物湯中,罌粟殼的作用主要在於收斂止血,減輕出血症狀,並兼有緩急止痛之功,能有效舒緩因出血引起的身體不適。然而,現代臨床應用罌粟殼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以防成癮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故多以少量或替代品使用,確保療效與安全並重。

此方劑之組合,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相輔相成的原則,罌粟殼的加入,既增強了方劑的止血效果,又不失其溫和調理的特性,彰顯了傳統醫學深邃的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槐連四物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槐連四物湯主要用於治療「産後熱滑血痢,臍腹疼痛」。此方針對産後特殊的氣血狀態,當婦女分娩後,因血室空虛,復感濕熱邪毒,或飲食不節,導致濕熱內蘊,下迫大腸,形成熱滑血痢之證。其主要表現為下痢赤白相兼(血痢),臍腹部疼痛明顯,兼有裡急後重感。

此證特點在於「熱滑」二字,意指病機為濕熱與氣血不足並存,既有濕熱下注的熱證表現,又有氣血虛損的滑脫傾向。因此治療上需清熱燥濕與養血和血並舉,方能標本兼治。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槐連四物湯以四物湯為基礎框架,加入槐花、黃連、御米殼三味藥物,形成標本兼治的組方結構:

基礎框架 - 四物湯:

  • 當歸1錢:補血和血,調經止痛
  • 川芎1錢: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赤芍藥(炒)1錢: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 生地黃1錢: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四物湯在此方中主要針對産後血虛的基礎病機,通過補血和血,既能補充産後耗損的陰血,又能調和血脈,使血行暢通,改善臍腹疼痛的症狀。特別是用赤芍藥替代白芍,增強了清熱涼血的作用,更適合熱證明顯的狀態。

核心加味藥物:

  1. 槐花1錢:

    • 性味苦微寒,歸肝、大腸經
    • 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尤其擅長治療下部出血,如腸風便血、血痢等
    • 在本方中專門針對熱迫血行的血痢症狀
  2. 黃連(炒)1錢:

    • 性味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炒製後其寒性稍緩,更適合産後體質
    • 針對濕熱痢疾的核心病機,直接清解腸道濕熱
  3. 御米殼(去蒂,蜜炙)5分:

    • 即罌粟殼,性味酸澀平,歸肺、大腸、腎經
    • 蜜炙後減弱其毒性,增強潤澀之性
    • 具有澀腸止瀉、止痛的功效
    • 針對滑脫不禁的瀉痢,起到固澀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槐連四物湯的治療原理體現了「清熱堅腸」的核心思想:

  1. 清熱涼血:通過黃連、槐花、赤芍、生地等藥物清解腸道濕熱,涼血止血。黃連清熱燥濕治本,槐花涼血止血治標。

  2. 養血和血:四物湯補充産後氣血不足,改善血虛狀態,使血行暢通,緩解疼痛。這種養血措施能防止過度清熱導致的氣血更虛。

  3. 澀腸固脫:御米殼的酸澀之性可緩解腸道滑脫不禁的狀態,但因其有潛在成癮性,劑量僅用5分,且蜜炙減毒,顯示古人用藥的謹慎。

全方體現了「攻補兼施」「清澀並用」的治療策略,既清除濕熱邪氣,又固護正氣,防止過度清利導致氣血更虛。其配伍巧妙之處在於:

  • 四物湯與清熱藥相配,防止寒涼傷正
  • 清熱藥與澀腸藥相配,避免過早止澀留邪
  • 炒製赤芍、黃連等減其寒性,更宜産後體質

這種層次分明的組方結構,使其成為治療産後熱滑血痢的良方。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川芎1錢,赤芍藥(炒)1錢,生地黃1錢,槐花1錢,黃連(炒)1錢,御米殼(去蒂,蜜炙)5分。
清熱堅腸。
上銼。
水煎服。
此止澀之劑,非滑勿投,慎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產後熱滑血痢、臍腹疼痛等症狀。
  • 本方中當歸、川芎、赤芍、生地黃、槐花、黃連、罌粟殼等藥物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出血。
  • 本方中黃連有一定的毒性,因此本方不宜過量服用。
  • 本方中罌粟殼有鎮痛、止咳、平喘的作用,因此本方不宜與其他鎮痛、止咳、平喘的藥物同時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槐連四物湯, 出處:《濟陰綱目》卷十四。 組成:當歸1錢,川芎1錢,赤芍藥(炒)1錢,生地黃1錢,槐花1錢,黃連(炒)1錢,禦米殼(去蒂,蜜炙)5分。 主治:清熱堅腸。主治:産後熱滑血痢,臍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