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泡散

TANG P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1%
脾經 21%
肺經 7%
小腸經 7%
胃經 7%
大腸經 7%
膽經 7%
心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小腸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湯泡散方劑中包含赤芍,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清熱解毒: 赤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引起的各種病症。

湯泡散方劑中加入赤芍,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血瘀、熱毒等病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湯泡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效。湯泡散方劑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血虛證,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氣血循環,緩解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2. 潤燥生津: 當歸能滋養肝腎,潤燥生津,對於血虛津虧、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效果。湯泡散方劑中加入當歸,可增強其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中藥方劑「湯泡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可針對因熱毒內盛引起的各種炎症、潰瘍、口舌生瘡等症狀。
  2. 抑菌止痛: 黃連對多種細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同時可減輕疼痛,因此在治療熱毒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時,常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

總體而言,黃連在「湯泡散」中起到清熱瀉火、抑菌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熱毒內盛引起的各種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湯泡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綜合各家醫書的記載,湯泡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眼部疾病:

  • 肝經不足,風熱上攻:表現為眼目赤澀、眼睛疼痛、眼瞼潰爛、怕光、流淚(尤其夜間)、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甚至逐漸形成翳膜遮蔽視線。
  • 血灌瞳仁:因肝膽經積熱,血絲侵入眼珠,造成視力模糊、眼睛腫脹發紅。
  • 風赤瘡疾:脾臟蘊積風熱,導致眼瞼紅腫如塗硃砂,並生瘡,嚴重者可形成翳膜。
  • 小眥赤脈:三焦積熱,導致內眼角出現赤色血脈,並逐漸向眼珠蔓延。
  • 其他症狀:兩側太陽穴疼痛、暴發性眼部紅腫、眼部乾澀難以睜開、眼睛像有異物感。
  • 應用於小兒:小兒初生即有眼部疾患,至三四歲雙目紅,眼眶周圍紅爛,時有癢痛,經年不愈。

治療原理

湯泡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疏風清熱

    • 黃連:苦寒,入心、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能夠清除肝經及其他相關經絡的熱邪。
    • 防風:辛、甘、微溫,入膀胱、肝、脾經,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作用,可以疏散外感風邪。
    • 薄荷: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 杏仁:苦、微溫、有小毒,入肺、大腸經,可以宣肺降氣,也有助於疏散風熱。
    • 銅青: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還可燥濕收斂,有助於治療眼瞼潰爛。
  2. 活血化瘀

    • 赤芍:苦、微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當歸:甘、辛、溫,入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作用,可以滋養肝血,改善眼部供血不足的情況。
    • 白鹽:(一方中加入)具有散血的功效。
  3. 補益肝腎

    • 當歸:補血活血,滋養肝血,改善肝經不足的狀態。
  4. 外用熏洗

    • 熱水泡洗:利用熱水的熱力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加速藥物成分的吸收,同時熱氣熏蒸也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症狀。
    • 多次洗用:多次熏洗可以持續發揮藥效,增強治療效果。

總結

湯泡散以清熱、疏風、活血為主要治療原則,針對肝經不足、風熱上攻所致的各種眼部疾病,通過內服、外洗相結合的方式,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改善視力的目的。其中,黃連清熱解毒,赤芍、當歸活血化瘀、補益肝血,防風、薄荷疏散風熱,銅青收斂燥濕,杏仁宣肺降氣,多種藥物協同作用,共奏良效。而採用沸水泡洗的方式,利用熱力促進藥物吸收和血液循環,增強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當歸、赤芍、黃連、蟬蛻。
上為末。
滾水泡,每服2錢,乘熱熏眼,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結膜炎眼睛紅痛

相同名稱方劑


湯泡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當歸、赤芍、黃連、蟬蛻。 主治:肝經不足,肺氣太過,目中障如偃月而疼痛。

湯泡散, 出處:《局方》卷七(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赤芍藥、當歸(洗,焙)、黃連(去須)各等分。 主治:肝經不足,受客熱風壅上攻,眼目赤澀,睛疼瞼爛,怕日羞明,夜卧多淚,時行暴赤,兩太陽穴疼,頭旋昏眩,視物不明,漸生翳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