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八寶飲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其利水滲濕作用,能有效消除體內水濕,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車前子亦具有清熱解毒功效,有助於消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導致的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車前子的加入,可以協同八寶飲其他藥材,達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進而改善患者的病症。
八寶飲中包含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龍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八寶飲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疾病,如濕熱下注的尿路感染、濕熱內蘊的口苦口乾、濕熱痰阻的咳嗽胸悶等,龍膽草能有效清熱利濕,緩解這些症狀。
- 引藥下行: 龍膽草入肝膽經,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至肝膽部位,增強藥效。八寶飲中常配合其他清熱利濕藥物,如黃柏、梔子等,龍膽草能引導這些藥物下行,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症。
八寶飲中加入谷精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谷精草性味甘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八寶飲作為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方劑,其組成藥物多偏於清熱解毒,但若患者血熱妄行,則需加入谷精草以涼血止血,防止病情加重。此外,谷精草亦可輔助其他藥物,增強清熱利濕功效,使藥效更佳。
八寶飲中包含淫羊藿,主要原因有二:
- 補腎壯陽,益精填髓: 淫羊藿性溫,味辛,入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男性腎虛陽痿、精氣不足等症狀,淫羊藿能起到改善作用。
-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 八寶飲作為補益類方劑,往往會加入一些溫陽散寒、祛風除濕的藥物,以達到溫補陽氣、改善體質的效果。淫羊藿亦有溫陽散寒、祛風除濕之效,能增強八寶飲的整體功效。
因此,淫羊藿在八寶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補腎壯陽,又能溫陽散寒,共同提升方劑的治療效果。
八寶飲中包含藁本,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止痛: 藁本性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效果,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八寶飲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濕痺等病症,藁本的祛風止痛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
- 疏散風邪: 藁本辛溫,能疏散風邪,開通經絡,與八寶飲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配合,共同發揮解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
八寶飲中加入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解表透疹: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的功效。八寶飲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麻疹、猩紅熱等症,荊芥能幫助散發體內風熱,促進疹子透出,減輕病情。
- 止癢消腫:荊芥還具有止癢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疹、蕁麻疹、濕疹等皮膚瘙癢症。八寶飲中加入荊芥,能有效緩解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八寶飲中加入秦皮,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秦皮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八寶飲常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溼疹、蕁麻疹、痤瘡等,而秦皮的清熱燥溼之效可以有效地清除溼熱,緩解皮膚瘙癢,促進皮膚病的痊癒。此外,秦皮還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病菌繁殖,防止皮膚病反覆發作。
八寶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八寶飲包含多味藥材,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它如同一個和事佬,能將各藥材的藥性互相調和,使其發揮最佳療效,避免藥物之間的相剋或互相抵消。
二、補益脾胃:甘草除了調和藥性,還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作用。八寶飲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藥效,同時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本方名為「八寶飲」,主治「熱眼腫痛」,屬中醫眼科範疇。其病機當為風熱上攻目竅,或肝經鬱火夾濕,導致眼部紅腫熱痛、羞明流淚等症。以下分兩部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 熱眼腫痛:
此證多見於「風火眼」、「暴風客熱」等急性眼疾,類似現代之急性結膜炎、瞼緣炎等。病位在肝(「肝開竅於目」),病因以風、熱、濕為主,表現為目赤腫脹、灼痛難睜、分泌物黏稠等。
「八寶飲」以清肝瀉火、祛風除濕為核心,符合此類眼疾的治療方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中九味藥可分為三組,協同作用:
清肝瀉火組:
- 龍膽草:苦寒沉降,直瀉肝膽實火,為治肝經濕熱要藥。
- 秦皮:清肝明目,兼收澀止淚,善治目赤腫痛。
- 谷精草:輕浮上行,疏散肝經風熱,專退目翳羞明。
- 車前子:利尿滲濕,導火熱從小便出,兼明目之效。
祛風退翳組:
- 荊芥穗:辛散風邪,開鬱散結,助消目中紅腫。
- 藁本:升散風邪,尤善達巔頂頭目,緩解眼脹頭痛。
- 威靈仙:通行經絡,祛風除濕,輔助消散目中瘀滯。
扶正調和組:
- 仙靈脾(淫羊藿):溫補腎陽,寓「陰中求陽」之意,防苦寒藥傷正,助目睛得養。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峻烈之性,兼解毒之功。
配伍特點:
- 清瀉與疏散並行:既用龍膽草、秦皮清肝火,又用荊芥、藁本散風邪,符合「火鬱發之」之理。
- 苦寒佐以辛溫:以仙靈脾之溫,制龍膽、秦皮之寒,防冰伏邪氣;威靈仙之辛散,助藥力上達目竅。
- 標本兼顧:車前子利濕治標,仙靈脾補腎固本,適合反覆發作之眼疾。
治療原理:
本方通過清肝經實火、散風熱外邪、利濕濁內蘊,使火降、風息、濕去,則目赤腫痛自消。其中「八寶」之名,或喻其藥味協同如珍寶,多靶點調節目疾之風、熱、濕、瘀病理因素。
總結
「八寶飲」體現中醫治療眼疾「外散內清」的思路,尤其適合風熱挾濕、肝火上炎之急性眼病,組方注重攻邪不傷正,升降相因,體現「目病多鬱,當調氣機」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車前子2錢半,龍膽草2錢半,谷精草2錢半,仙靈脾2錢半,藁本2錢半,咸靈仙2錢半,荊芥穗2錢半,秦皮2錢半,甘草2錢半。
上銼細。
每服2錢,食後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八寶飲,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白穫苓、桔梗、貝母、人參、北五味、天門冬、胡黃連、熟地各等分。 主治:肺癰,咳嗽日久,痰腥臭,身熱虛羸。
八寶飲, 出處:《普濟方》卷七十一。 組成:車前子2錢半,龍膽草2錢半,谷精草2錢半,仙靈脾2錢半,藁本2錢半,鹹靈仙2錢半,荊芥穗2錢半,秦皮2錢半,甘草2錢半。 主治:熱眼腫痛。
八寶飲,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罂粟殼(去瓤蒂頂,蜜炒)、橘紅、款冬花、百合、桑白皮、桔梗(炒)、人參(去蘆)、阿膠(銼,蚌粉炒成珠)各等分主治:咳嗽。 。 主治: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