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堅陰湯

自制堅陰湯

ZI ZHI JIAN Y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3%
肝經 15%
腎經 13%
膀胱經 13%
胃經 10%
膽經 10%
肺經 5%
心經 4%
脾經 4%
大腸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自制堅陰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腎經。其苦寒之性,能清心火,瀉胃火,並能降腎火。對於心煩失眠、口舌生瘡、胃熱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狀,皆有很好的療效。

此外,黃連還有燥濕止瀉的功效,能抑制腸道菌羣的異常增殖,減少腸道水分的積聚,從而緩解腹瀉等症狀。

因此,在「自制堅陰湯」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秦皮入方,乃因其性寒涼,味苦澀,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此方中,秦皮用以清泄下焦濕熱,兼顧止癢消腫之功。其苦寒之性可抑制濕熱蘊結,並驅散下焦之熱毒,從而達到治療濕熱下注、帶下病等症狀的目的。同時,秦皮的收斂止癢作用亦能緩解因濕熱引起的瘙癢不適。

「白頭翁」入「自制堅陰湯」方劑,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白頭翁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功效。適用於熱毒壅盛、腸胃濕熱所致的各種痢疾、腸炎、濕疹、瘡瘍等症。

二、 配合方劑主藥:白頭翁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加強療效。例如,白頭翁可與黃芩、生地等清熱涼血藥物配合,共同清熱解毒;與黃連、黃柏等苦寒藥物配合,共同瀉火止痢。

「車前子」在「自制堅陰湯」中,主要扮演著利水滲濕的作用。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止瀉的功效。當患者出現腎陰虛、膀胱濕熱導致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時,車前子可以通過利水滲濕,清除膀胱濕熱,改善排尿不適。

此外,車前子還有清肺止咳的作用,對於一些伴有肺熱咳嗽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車前子在「自制堅陰湯」中,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陰虛濕熱症狀。

「自制堅陰湯」方劑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止癢、利尿消腫的功效。臨牀應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濕熱內蘊、下焦濕熱等症狀。

此方中加入黃柏,意在清熱瀉火,抑制因熱毒內盛而導致的陰虛燥熱症狀,同時也能兼顧濕熱所致的相關症狀。因此,黃柏在「自制堅陰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平衡陰陽,恢復機體正常功能。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自制堅陰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功效在於治療兩個核心症狀:

  1. 喉症伴隨大便如注:指咽喉病症同時出現嚴重腹瀉的情況
  2. 各種痢疾:包括熱痢、濕熱痢等以腹痛、裡急後重、膿血便為特徵的腸道疾患

方劑組成與功效解析

核心藥物組成

  1. 小川連(6分):清熱燥濕,主入心胃,瀉火解毒
  2. 北秦皮(1錢5分):清熱燥濕,收澀止痢,善治熱毒痢疾
  3. 川柏炭(1錢):清熱燥濕且炭製加強收澀止血之功
  4. 炒白芍(2錢,酒炒):柔肝止痛,養血斂陰,酒炒增強止痛效果
  5. 白頭翁(1錢5分,綿包):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6. 車前子(1錢5分,綿包):利水滲濕,引濕熱下行

加減用藥

  • 腹痛加煨木香:理氣止痛,鹽水炒加強下行之性
  • 胸悶加紫厚朴:行氣除滿,寬胸利膈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清熱燥濕、收澀止痢為主要治療思路,具體作用機制如下:

  1. 清利濕熱:黃連、秦皮、黃柏三藥合用以清腸道濕熱
  2. 涼血止痢:白頭翁專清血分熱毒,治熱毒血痢
  3. 收澀固脫:黃柏炭、秦皮具有收澀作用,防止下利過度
  4. 養陰止痛:白芍柔肝止痛,防苦寒傷陰
  5. 利小便實大便:車前子利水滲濕,引濕熱從小便而出

整體配伍特點

此方體現以下治療特點:

  • 寓澀於清:在清熱燥濕的基礎上兼有收澀,符合"堅陰"之旨
  • 標本兼顧:既清濕熱之標,又養肝陰之本
  • 氣血並調:白頭翁清血分,黃連清氣分,白芍調和氣血
  • 通澀並用:利濕不傷正,收澀不戀邪

此方配伍嚴謹,針對濕熱下痢及喉症兼下利之證候,體現了傳統中醫治療濕熱病證"清熱不礙濕,祛濕不助熱"的基本原則。

傳統服藥法


小川連6分,北秦皮1錢5分,川柏炭1錢,炒白芍2錢(酒炒),白頭翁1錢5分(綿包),車前子1錢5分(綿包)。
如治水瀉,不必加味;治痢症腹痛,加煨木香1錢(鹽水炒);胸悶加紫厚朴1錢。
原書治上症,本方與自制芙蓉截流丸間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自制堅陰湯, 出處:《喉科心法》卷下。 組成:小川連6分,北秦皮1錢5分,川柏炭1錢,炒白芍2錢(酒炒),白頭翁1錢5分(綿包),車前子1錢5分(綿包)。 主治:喉症,大便如註,及各種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