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白頭翁湯中包含白頭翁,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白頭翁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腸胃所致的痢疾,白頭翁可有效清熱解毒,並涼血止痢,緩解症狀。
- 與其他藥材配伍,增強療效:白頭翁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例如黃芩、黃連等,以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並針對不同病因進行調整,例如加味白頭翁湯加入黃連、黃柏、知母等,加強瀉火除濕,更適合治療濕熱下注的痢疾。
加味白頭翁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白頭翁的燥性: 白頭翁性寒而燥,易傷脾胃,導致腹瀉、口乾等副作用。白芍性微寒,味苦酸,能養血柔肝,並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緩解白頭翁的燥性,保護脾胃,避免其副作用。
- 協同止瀉作用: 白芍具有止瀉、止痛的功效,與白頭翁等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更有效地止瀉,緩解腹痛等症狀,提高療效。
加味白頭翁湯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白頭翁湯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黃連可加強其清熱解毒的力量,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緩解腸道炎症。
- 抑制菌羣: 黃連對於某些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例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在治療腸道感染時,加入黃連可以輔助白頭翁等藥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長,促進腸道恢復健康。
加味白頭翁湯中加入黃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白頭翁湯主治濕熱下痢,黃柏性寒,苦燥,善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助白頭翁清熱止瀉,並可抑制腸道炎症,減輕腹痛等症狀。
- 配伍增效: 黃柏苦寒,能引白頭翁之藥力下行,使藥效更能直達腸道,增強其清熱利濕之效。同時,黃柏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增強白頭翁湯的抗菌消炎作用。
加味白頭翁湯中加入秦皮,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涼血止癢: 秦皮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癢的功效。白頭翁湯主治濕熱下注,腸胃濕熱,而秦皮可輔助其清熱燥濕,並針對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進行緩解。
- 收斂止瀉: 秦皮亦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可協助白頭翁湯固腸止瀉,尤其對於因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效果顯著。
因此,加味白頭翁湯中加入秦皮,可進一步提升其清熱燥濕、涼血止癢和收斂止瀉的效果,全面改善濕熱下注引起的諸多症狀。
加味白頭翁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抑制白頭翁的燥烈之性,避免其過於傷陰,並能增強其清熱解毒之力,使藥效更趨溫和。
- 抗菌消炎: 黃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致病菌的生長,配合白頭翁等藥物,可更有效地治療腸炎、痢疾等疾病。
總之,黃芩的加入,一方面可以緩解白頭翁的燥烈之性,另一方面可以增強藥效,使加味白頭翁湯的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白頭翁湯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濕熱陷入下焦血分,赤痢兼血,右尺脈大者」。其核心病機為濕熱之邪深入下焦血分,導致大腸熱毒熾盛、血絡受損,臨床表現為赤痢(血痢)、便中帶血等症狀。右尺脈大反映下焦實熱之象。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君藥
- 白頭翁(3錢):為治痢要藥,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針對熱毒血痢之主症。
臣藥
- 川黃連(1錢)、川黃柏(1錢5分)、北秦皮(3錢):協同清熱燥濕、解毒止痢。其中黃連擅清中焦濕熱,黃柏偏清下焦濕熱,秦皮則能收澀止痢兼清肝熱。
- 黃芩(1錢5分):清上焦濕熱,與黃連、黃柏形成三焦分消之勢。
佐藥
- 生白芍(4錢):量較重用,意在養陰和營、緩急止痛,並能防止苦寒藥物傷陰,體現「治痢須調氣和血」的原則。
配伍邏輯
- 清熱解毒:白頭翁為主,配伍黃連、黃柏、秦皮、黃芩形成強大清熱解毒網絡
- 燥濕止痢:多味苦寒藥同用,針對濕熱痢疾核心病機
- 涼血養陰:白頭翁、秦皮涼血,白芍養陰,防止熱傷陰血
- 三焦分治:黃連治中、黃柏治下、黃芩治上,雖主攻下焦濕熱,亦顧全三焦
治療原理
此方主要通過:
- 直接清解下焦血分濕熱毒邪
- 涼血止血以治療血痢
- 燥濕止痢以改善腹瀉症狀
- 調和氣血以防苦寒傷正
對於濕熱型痢疾(特別是偏熱重者)以及某些濕熱下注的腸炎、直腸炎等疾病,符合上述病機者,均有應用價值。其特點是清熱力強而不忘護陰,針對下焦而不忘調和三焦。
傳統服藥法
白頭翁3錢,生白芍4錢,川黃連1錢,川黃柏1錢5分,北秦皮3錢,黃芩1錢5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白頭翁湯,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白頭翁3錢,秦皮2錢,黃連2錢,黃柏2錢,白芍2錢,黃芩3錢。 主治:內虛下陷,熱利下重腹痛,脈左小右大者。
加味白頭翁湯, 出處:《鎬京直指》。 組成:白頭翁3錢,生白芍4錢,川黃連1錢,川黃柏1錢5分,北秦皮3錢,黃芩1錢5分。 主治:濕熱陷入下焦血分,赤痢兼血,右尺脈大者。
加味白頭翁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白頭翁3錢,生川柏5分,青子芩2錢,鮮貫眾5錢,小川連8分(醋炒),北秦皮8分(醋炒),生白芍3錢,鮮茉莉花10朵(衝)。 主治:清肝堅腸,泄熱止痢。主治:厥陰熱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