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木蘭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散風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散風寒、止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鼻塞、頭痛等症狀。木蘭膏作為治療鼻炎、鼻竇炎等疾病的方劑,加入白芷有助於消散風寒,改善鼻腔通氣,緩解疼痛。
- 宣通鼻竅: 白芷具有通竅的作用,能宣通鼻竅,改善鼻黏膜的充血腫脹,促進鼻腔分泌物的排出,有助於清除鼻腔內的病邪,達到治療鼻炎的效果。
木蘭膏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木蘭膏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黃連可清熱解毒,抑制皮膚炎症,同時也能燥濕止癢,減輕患者的瘙癢症狀。
二、 配伍增效: 木蘭膏中其他藥材如木蘭、蒼術等多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但往往偏燥,容易損傷津液。黃連的清熱解毒之功可平衡其他藥材的燥性,防止藥性過於偏燥,使藥效更為平和、安全。
木蘭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降腎經濕熱,並可解毒殺蟲。而木蘭膏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黃柏可清熱燥濕,並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從而達到消炎止癢、止帶的效果。
此外,黃柏還能起到收斂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帶下病所致的腹瀉等症狀。因此,黃柏的加入,對於木蘭膏的整體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木蘭膏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鎮痛、止痙、養血柔肝的功效。木蘭膏多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白芍可緩解疼痛,並調和氣血,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佳。
- 滋陰養血,潤燥止痛: 木蘭膏中常有辛溫燥烈的藥物,白芍的滋陰養血作用可以中和燥烈之性,防止藥物傷陰,同時潤燥止痛,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木蘭膏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 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木蘭膏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梔子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幫助消炎止痛。
- 活血化瘀: 梔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加速瘡瘍的癒合。
因此,梔子的加入對於木蘭膏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起到重要的補充作用,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痛等病症。
木蘭膏方劑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木蘭膏常用於治療一些熱毒所致的疾病,例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而黃芩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 止血止痛:黃芩還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尤其對於熱毒所致的出血,效果較佳。木蘭膏中的其他藥材,例如金銀花、連翹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黃芩相互配合,可以有效控制炎症反應,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木蘭膏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濕止癢: 蛇牀子性溫燥,具有燥濕止癢之效,可有效抑制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蕁麻疹等症狀。木蘭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病,蛇牀子有助於增強其療效。
- 殺蟲止癢: 蛇牀子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可殺滅寄生蟲,例如疥蟲、陰蝨等,有助於治療因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瘙癢。
蛇牀子在木蘭膏中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發揮更好的祛濕止癢、殺蟲止癢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木蘭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木蘭膏主治「熱瘡」,此類瘡瘍多因熱毒蘊結肌膚,表現為局部紅腫、灼痛,或伴膿疱、滲液。古代醫家取木蘭與梔子配伍,外用「摩之」(塗抹),旨在清熱解毒、斂瘡消腫,直接作用於患處以退熱邪。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
君藥:梔子(三兩)
- 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為治熱毒瘡瘍要藥。其有效成分梔子苷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局部紅腫熱痛,符合「熱瘡」病機。
臣藥:木蘭(二兩)
- 木蘭自古外用治皮膚病,《神農本草經》載其「主身大熱在皮膚中」,可能指厚朴或辛夷類植物(古代「木蘭」命名混用)。
- 若為厚朴,其酚類成分具抗菌抗炎之效;若為辛夷,則揮發油可促進局部循環,助消腫止痛。與梔子協同,增強清熱透邪之力。
三、炮製與給藥原理
- 苦酒(醋)浸漬:
- 醋能軟堅散結、滲透藥性,並提取梔子與木蘭有效成分,增強解毒之效。
- 豬膏煎製:
- 豬脂性涼潤,可滋潤皮膚、形成保護層,同時作為賦形劑使藥力緩釋,針對瘡面乾裂或滲液兼具潤燥與收斂雙向調節。
四、治療原理推論
本方通過:
- 清熱解毒:梔子直折火毒,木蘭透散皮膚鬱熱。
- 外治局部:醋與豬膏助藥透皮吸收,針對性解決熱瘡紅腫,避免內服苦寒傷胃。
- 「摩之」導引:塗抹時輕摩患處,促進氣血流通,加速邪熱消散,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想。
五、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思路可類推於現代「濕疹」、「帶狀疱疹」初期屬熱毒型者,然需辨證調整君臣比例。梔子抗炎、木蘭抗菌的協同作用,亦體現中醫「簡便廉效」的外治智慧。
傳統服藥法
木蘭2兩,梔子3兩。
上切細,漬苦酒一宿,明旦豬膏1升煎,去滓,稍稍摩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蘭膏, 出處:《醫心方》卷四引《鬼遺方》。 組成:木蘭2兩,梔子3兩。 主治:渣鼻。
木蘭膏, 出處:《鬼遺》卷五。 組成:木蘭1兩,白芷3兩,黃連3兩,黃柏2兩,芍藥1兩,梔子21枚,黃芩2兩,狼牙2兩,夜乾1兩,蛇床子1兩。 主治:熱瘡。
木蘭膏, 出處:《鬼遺方》卷五。 組成:木蘭1兩,防風1兩,白芷1兩,青木香1兩,牛膝1兩,獨活1兩,藁本1兩,當歸1兩,芍藥1兩,杜衡1兩,辛夷1兩,川芎1兩,細辛1兩,麝香1分,附子(炮)2分。 主治:面齇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