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決明煎」方劑中加入「蕤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肝明目,滋養肝腎: 蕤仁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滋養肝腎的功效。決明子性寒,味苦,入肝經,善於清肝瀉火,降肝火,但單味使用可能過於寒涼,容易傷脾胃。加入蕤仁可以緩解決明子的寒性,並加強其滋養肝腎的功效,使藥性更平和。
-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蕤仁與決明子搭配使用,可以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蕤仁可以滋養肝腎,減輕肝腎虛損所致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決明子則可以清肝瀉火,降肝火,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下降等症狀。兩者合用,可以有效治療肝腎陰虛、肝火上炎所致的目疾。
決明煎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通便: 決明子性寒,善於清肝瀉火,而蘆薈味苦性寒,亦能清熱通便,二者相輔相成,增強瀉火通便之效,適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便祕等症。
2. 涼血解毒: 蘆薈具有涼血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熱毒瘡瘍、濕疹等症有一定的療效,與決明子配伍,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決明煎中加入蘆薈,主要目的是加強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使藥效更顯著。
決明煎方中加入秦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決明子有清肝明目之效,而秦皮則性寒涼,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兩者相輔相成,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抗菌消炎,止癢止痛:秦皮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並能止癢止痛。對於一些伴有炎症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加入秦皮可增強治療效果。
決明煎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決明子性寒,善於清肝火,而黃柏味苦寒,亦能清熱瀉火,二者相輔相成,增強清熱降火之效。對於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口苦咽乾等症,具有顯著療效。
- 解毒消腫: 黃柏具有解毒消腫之功,可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與決明子共用,能更好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決明煎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收斂止血和清熱明目的功效。
海螵蛸為烏賊的內骨,味鹹、性平,入肝、腎經。其具有收斂止血、清熱定驚、明目之功效。決明煎中加入海螵蛸,一方面可以收斂止血,緩解眼部出血或充血癥狀;另一方面可以清熱明目,改善視力模糊、眼痛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清熱明目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決明煎」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遠年翳障」,即針對長期積累、纏綿難癒的眼部雲翳遮障,主要症狀可能包括視物模糊、翳膜覆蓋瞳仁等慢性眼疾。
組成邏輯推理可能功效及治療原理:
清熱瀉火:
- 馬蹄決明、秦皮、黃柏:三者皆具苦寒之性,能清肝瀉火、明目退翳,尤善治肝熱上攻所致目赤翳障。
- 波斯鹽綠(天然銅鹽):性寒涼,傳統用於消炎解毒,輔助消除眼部紅腫熱痛。
解毒退翳:
- 馬珂(貝殼類)、紫貝(燒煅)、烏賊魚骨:均經研碎或燒煅處理,質地堅硬,能收斂消翳,古人認為此類礦物藥可「磨翳」散結。
- 蘆薈:清肝解毒,可能有助於消散眼部膿腫或炎性分泌物。
滋潤明目:
- 蕤仁:潤燥養肝,能緩解眼目乾澀,防止苦寒藥過於傷陰。
- 鯉魚膽、人乳:二者作為液體介質,具滋養之性,鯉魚膽苦寒清熱,人乳潤澤,調和藥性並促進藥效滲透。
局部滲透與物理作用:
- 方中多味藥研粉後以人乳調和點眼,直接作用於眼部病竈,利用礦物藥的細微顆粒物理性摩擦翳膜(「磨障」法),結合清熱藥的化學作用,標本兼顧。
整體原理:
此方以苦寒清熱為主,配合礦物藥收斂消翳、動物藥滋潤解毒,形成「清熱—消翳—潤目」的協同作用。其劑型設計(煎液浓缩後點眼)能直接作用於患處,符合中醫外治「藥達病所」的思維,針對慢性翳障可能因熱毒鬱久、血瘀痰凝的病機,逐步化解。
傳統服藥法
馬蹄決明1兩,蕤仁(湯浸,去赤皮)1兩半,蘆薈1兩,秦皮(搗碎)1兩,黃柏(去粗皮)1兩,馬珂(研)1兩,烏賊魚骨(研)1兩,紫貝(燒熟,碎)1兩,波斯鹽綠3分(細研),鯉魚膽4枚。先將前決明等五味,以水3大蓋,煎至1盞,淨濾,去滓,次下鹽綠等五味,更煎至1小盞,於光銅器中盛,勿令泄氣。
每取1大豆許,以人乳調點之,閉目良久,令淚出,每日2-3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決明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馬蹄決明1兩,蕤仁(湯浸,去赤皮)1兩半,蘆薈1兩,秦皮(搗碎)1兩,黃柏(去粗皮)1兩,馬珂(研)1兩,烏賊魚骨(研)1兩,紫貝(燒熟,碎)1兩,波斯鹽綠3分(細研),鯉魚膽4枚。 主治:遠年翳障。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