蕤仁煎

蕤仁煎

RUI REN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肝經 19%
心經 16%
胃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9%
膽經 9%
腎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蕤仁煎以蕤仁為主要藥材,其原因如下:

  1. 蕤仁主治目疾: 蕤仁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滋養肝腎的功效。蕤仁煎主要用於治療目赤腫痛、視物昏花、夜盲等目疾,而蕤仁正是針對這些症狀的有效藥材。
  2. 蕤仁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 蕤仁煎中除了蕤仁外,還包含其他藥材,如菊花、決明子等,這些藥材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與蕤仁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在中藥方劑「蕤仁煎」中,使用了鉛丹作為成分之一。鉛丹是一種礦物質類藥材,具有解毒殺蟲、收斂止血的功效。在該方中加入鉛丹主要是為了增強解毒殺蟲的作用,對於皮膚病變、瘡癰等疾病有一定的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鉛丹屬於有毒藥材,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以免導致中毒。

蕤仁煎中加入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降逆止嘔: 蕤仁煎以治目赤腫痛,兼見頭昏腦脹、口苦咽乾等上焦熱證為主。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瀉上焦之熱,降逆止嘔,緩解目赤腫痛、頭昏腦脹等症狀。

2. 抑制肝火上炎: 蕤仁煎中所用蕤仁,味甘性平,能滋陰潤燥,清肝明目。但若肝火旺盛,則容易導致蕤仁滋陰作用不足,加重上焦熱證。黃連的清熱瀉火功效可以抑制肝火上炎,協同蕤仁更好地滋陰明目。

蕤仁煎方中加入冰片,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清熱解毒,鎮痛止癢: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鎮痛止癢的功效。蕤仁煎方常用於治療目赤腫痛、眼瞼紅腫、眼癢等症,冰片可協同蕤仁清熱解毒,緩解眼部炎症,減輕疼痛和瘙癢。
  2. 疏通經絡,促進吸收: 冰片能疏通經絡,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蕤仁煎中加入冰片,可促進蕤仁等藥物的有效成分滲透眼部組織,提高治療效果。

蕤仁煎方中含有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之效,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痰涎壅塞、口眼歪斜等症。

蕤仁煎主治風痰阻絡、痰迷心竅之症,而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入心經,能開竅醒神,化痰開竅,通經活絡,與方中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開竅醒神、化痰通絡之效,使患者神志清醒,痰涎消除,恢復正常功能。

蕤仁煎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緩和藥性: 蕤仁煎以蕤仁為主藥,性寒涼,有清熱明目之效。蜂蜜性平,甘潤,能緩解蕤仁的寒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脾胃,同時也能使藥效更為溫和,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二、增進藥效: 蜂蜜本身具有滋陰潤燥、解毒生肌之功效,與蕤仁相輔相成,能共同發揮清熱明目、滋養肝腎的作用。此外,蜂蜜還能促進藥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蕤仁煎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小兒眼生翳膜,瞳人昏昧,即小兒眼部因風熱、痰濕或肝火上擾,導致黑睛(角膜)或瞳神(瞳孔)混濁,出現翳膜遮擋、視物昏蒙之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眼疾多因肝經風熱、痰濕凝滯,或體虛血弱所致,需以清熱解毒、退翳明目、通竅開絡為治療方向。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蕤仁(湯浸,去皮)

    • 性味甘微寒,歸肝、心經。
    • 傳統功效為養肝明目,兼具清熱疏風之效,適用於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 本方取其為君藥,直達肝經,針對目翳根本。
  2. 黃連末

    • 性苦寒,歸心、肝、胃經。
    • 為清熱瀉火要藥,能清肝經實熱,解毒退赤,抑制眼瞼紅腫及翳膜滋生。
  3. 黃丹(鉛丹)

    • 性微寒,有毒,外用可拔毒生肌、收濕斂瘡。
    • 古代常用於瘡瘍潰爛或目疾,此處取其收澀退翳、防腐斂瘡之效,助黃連清熱解毒。
  4. 井鹽

    • 性鹹寒,能清火涼血、軟堅散結。
    • 輔助消散眼部痰濕瘀滯,與黃丹協同增強退翳效果。
  5. 龍腦(冰片)

    • 性辛涼,具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之效。
    • 能穿透翳障,引藥上行至目竅,緩解昏昧不清。
  6. 麝香

    • 性辛溫,芳香走竄,可通絡散瘀、開竅明目
    • 加強龍腦的通竅作用,促進眼部氣血流通,破除翳膜凝滯。
    • 甘平潤燥,能緩和藥性並黏合諸藥。
    • 煎煮後形成膏狀基質,使藥物附著於眼表,延長療效。

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機理

  • 清熱解毒:黃連、黃丹、井鹽聯合清瀉肝經與眼竅熱毒,從源頭抑制翳膜生成。
  • 退翳明目:蕤仁養肝為本,黃丹、井鹽軟堅散結,直接針對翳膜病理產物。
  • 通竅開絡:龍腦、麝香辛香走竄,疏通目絡氣血,改善瞳神昏昧。
  • 外用直達病所:以蜜為載體,製成點眼膏劑,使藥力持續作用於眼部患處。

此方體現「清熱為先,退翳為標,通竅為輔」的治療思路,符合古代對小兒眼翳「熱鬱絡阻」的病機認識。

傳統服藥法


蕤仁1分(湯浸,去皮),黃丹半兩,井鹽半分,黃連末1兩,龍腦半兩,麝香1錢,蜜5兩。
上除腦、麝、蜜外,都為細末,以水1大盞,入蜜同煎,令稀稠得所,用新綿濾去滓,入麝香,龍腦末,調攪令勻,入瓷器中盛。
每用銅箸點少許,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白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蕤仁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組成:蕤仁(去皮尖,鋪在銀盂底)2兩,黃連(去須,淨洗,鋪在蕤仁上)2兩。 主治:眼生翳障昏暗,目澀赤腫隱痛。

蕤仁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蕤仁(湯浸,去赤皮,研)、青鹽3分,黃連1兩(去須,搗研)。 主治:眼風熱磣澀,生赤脈,衝註瞳人,熱淚疼痛。

蕤仁煎,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蕤仁1分(湯浸,去皮),黃丹半兩,井鹽半分,黃連末1兩,龍腦半兩,麝香1錢,蜜5兩。 主治:小兒眼生翳膜,瞳人昏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