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蜜飲

白蜜飲

BAI MI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脾經 14%
胃經 14%
大腸經 14%
心經 14%
肝經 14%
肺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白蜜飲中包含蜂蜜,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蜂蜜味甘性平,具有潤燥止渴、益氣養陰之效,可緩解因燥熱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白蜜飲多用於治療燥熱傷肺、咳嗽氣喘等症,蜂蜜的加入可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

其二,蜂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葡萄糖、果糖、維生素等,能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增強抵抗力。白蜜飲中加入蜂蜜,不僅可改善口感,更可提升藥效,起到更好的療效。

白蜜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滋陰潤燥,養血生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功效。白蜜飲多用於治療燥熱傷津、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生地黃可有效緩解燥熱,滋潤津液,起到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的作用。
  2. 配伍白蜜,增強效用: 白蜜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潤燥止渴、益氣補中、解毒生肌的功效。生地黃與白蜜同用,可增強滋陰潤燥的功效,更能潤肺止咳,滋養脾胃,使藥效更加協調,更易被人體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白蜜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白蜜飲主治「吐血」,此症在中醫理論中多與熱邪傷絡、陰虛火旺或氣血逆亂相關。其證見血色鮮紅、量多或伴有口乾、心煩等熱象。方中白蜜與生地黃汁配伍,旨在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以達止血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白蜜(二兩)

    • 性味功效:甘平,歸肺、脾、大腸經,具潤燥解毒、和緩藥性之功。
    • 本方作用:白蜜質黏稠,能濡潤脈道,緩解血熱妄行之勢;其甘緩特性可制生地黃之寒涼,使藥力持久。古代亦用蜜緩和峻藥之性,此處或防生地黃過寒傷胃。
  2. 生地黃汁(一升)

    • 性味功效:甘苦寒,歸心、肝、腎經,長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本方作用:直接取鮮汁,其涼血止血力更峻,針對血熱妄行之吐血。生地黃滋陰補腎水,可清虛熱,從根源調節陰虛火旺之病機。
  3. 配伍推理

    • 協同效應:白蜜與生地黃汁一潤一涼,蜜緩地黃之寒而增其濡潤之效,共奏「清熱不傷陰,止血不留瘀」之功。
    • 煎服法深意
      • 銀石器煎藥:避免鐵器與生地黃化學反應(古人經驗),確保藥性純淨。
      • 先冷後溫:冷服以急降血熱,再以重湯溫過防寒凝傷胃,體現「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之理。
    • 頓飲:集中藥力,速達病所,適用於吐血之急症。

延伸思考

此方反映「甘寒涼潤」治法,適用於陰虛血熱之輕證。若吐血因氣虛不攝或瘀血內阻,則非所宜。後世「百合固金湯」等滋陰止血方,或受此類簡方啟發,漸發展出更複雜配伍。

傳統服藥法


白蜜2兩, 生地黃汁1升。
上藥攪勻,用銀石器慢火煎至半升,放令極冷,再於重湯內溫過。頓飲。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白蜜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八。 組成:白蜜2兩,生地黃汁1升。 主治: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