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膏飲

豬膏飲

ZHU GAO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豬膏飲方劑中使用豬脂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潤燥滋陰: 豬脂膏性味甘平,入肺、脾經,具有潤燥、滋陰、止咳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肺燥咳嗽、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症狀,適用於秋冬季節乾燥氣候引起的各種不適。
  2. 緩解疼痛: 豬脂膏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豬膏飲中常配伍其他藥材,加強其療效。

豬膏飲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潤燥止咳: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經,具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豬膏本身滋陰潤燥,與蜂蜜搭配,可有效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
  2. 調和藥性:蜂蜜能緩解藥物的苦寒之性,使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同時,蜂蜜的甜味也能掩蓋部分中藥的苦味,使患者更易接受。

總之,蜂蜜在豬膏飲方劑中起著潤燥止咳、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提升藥效並改善口感。

豬膏飲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豬膏飲多用於熱病傷陰、血熱妄行、口渴咽燥、皮膚乾裂等症狀。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熱症所致的陰虛血燥,滋潤肌膚,促進傷口癒合。
  2. 潤燥生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對於熱病耗傷津液,出現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可起到滋潤生津、緩解燥熱的作用,配合豬膏的滋潤效果,有助於恢復患者的津液平衡。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膏飲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妊娠墮胎後,血不出,上搶心痛煩憒」。其證屬產後瘀血停滯、氣血逆亂,血不歸經而瘀阻胞宮,甚則上衝心胸,致心腹絞痛、煩悶昏憒。蓋墮胎後胞宮空虛,殘瘀未盡,新血難安,瘀熱互結,故需通瘀、潤燥、涼血並行。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豬膏(七合)

    • 性味甘涼,滑潤走竄,《本草綱目》謂其「利血脈,散風熱,潤燥通便」。此處用之,非僅潤腸,更取其「滑利瘀血」之效,助滯血下行,開通衝任之壅塞。
    • 配伍意義:淤血內停,燥結為患,豬膏質潤可潤燥結,性滑能導瘀血,兼緩心痛之急。
  2. 生地黃(二兩)

    • 性寒味甘苦,善涼血養陰,《珍珠囊》稱其「涼血生血,去瘀生新」。本方以生地煎炒至赤色(近於製熟地),減其寒性而增化瘀之力,既能清瘀熱,又可防豬膏過膩礙血。
    • 配伍意義:針對「血不出」之瘀熱病機,清熱涼血以安衝任,兼防瘀久化熱擾神致煩憒。
  3. 白蜜(三合)

    • 甘平質柔,《名醫別錄》言其「和百藥,緩急毒」。此處用蜜,一則佐制豬膏、生地之氣味,二則緩急止痛,調和藥性,使攻瘀不傷正。
    • 配伍意義:借其甘緩之性,緩解「上搶心痛」之劇痛,並助藥力徐徐發揮。

組方邏輯與整體作用
全方以「通瘀潤燥」為核心:

  • 豬膏為君,滑利血脈,開其壅滯;
  • 生地為臣,化瘀清熱,兼防燥傷陰;
  • 白蜜為佐使,潤燥緩急。三藥相合,使瘀血得下,熱結得解,心痛煩憒自除。

煎服法之深意
先煎豬膏與生地,去生地後納蜜,旨在:

  1. 生地經煎炒後減寒增化瘀之效,去滓防其涼遏;
  2. 後下蜜以保留其潤性,分次服則使藥力持續,適合產後「虛中夾瘀」之體質。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之思維,針對瘀血內阻之急證,非單純活血,而以潤滑通利為主,適合陰血不足兼瘀熱者,為古代產後病治法之巧妙範例。

傳統服藥法


豬膏7合,白蜜3合,生地黃(切)2兩。
上先將豬膏、地黃相和,煎令赤色,去卻地黃,納蜜3合,攪勻,分2次溫服,相次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孕婦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心臟病心臟痛心絞痛胃及十二指腸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膏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八。 組成:豬膏7合,白蜜3合,生地黃(切)2兩。 主治:妊娠墮胎後,血不出,上搶心痛煩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