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陸抗膏
LU KANG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十七引《經心錄》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極寒 (0.05)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陸抗膏中加入豬脂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效:豬脂膏具有潤滑、滋養、軟化等作用,能促進藥物吸收,並有助於藥物滲透至病竈部位,增強治療效果。
- 改善口感:中藥方劑往往氣味較重,加入豬脂膏能起到緩和藥味、改善口感的作用,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服藥。
此外,豬脂膏亦可幫助藥物更好地保存,延長藥效。
陸抗膏方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潤燥止痛: 蜂蜜性潤,能滋潤乾燥的皮膚,緩解疼痛。陸抗膏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瘡瘍、濕疹等症,而蜂蜜的潤燥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患處的疼痛感。
- 引藥入藥: 蜂蜜具有粘性,能將藥物黏合在一起,並將藥性引導至患處,提高藥效。同時,蜂蜜也能起到潤滑作用,使藥膏更容易塗抹,並減輕塗抹時的刺激感。
總而言之,蜂蜜在陸抗膏中的加入,是為了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並減輕患者的痛苦。
陸抗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陸抗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生地黃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幫助控制病情,緩解疼痛。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熱毒引起的皮膚乾燥、口渴等症狀,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擴散。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陸抗膏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瘡瘍腫毒的症狀,促進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陸抗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百病勞損,傷風濕」。其意涵如下:
- 百病勞損:指久病虛弱、氣血精髓不足所致之諸般虛損,如形體消瘦、精神倦怠、腰膝痠軟等症。中醫認為「精血同源」,精髓虧虛則百骸失養,此方以動物脂髓配伍甘潤之品,填補下元,充養臟腑。
- 傷風濕:風濕之邪侵襲經絡,易致關節疼痛、肢體沉重。此方以脂類與薑汁並用,既可溫通血脈、驅散風寒濕邪,又能潤澤筋節,緩解拘急。
組成邏輯推析
藥味配伍
- 豬脂、羊脂、牛髓(三脂煉成):
此三味皆血肉有情之品,富含脂膏精髓。《本草綱目》載豬脂「潤燥利血脈」、羊脂「補虛潤燥」、牛髓「填骨髓,續絕傷」。三者同用,峻補精血,濡養百骸,針對勞損之根本。 - 白蜜:
甘平潤燥,《神農本草經》言其「安五臟,益氣補中」。與脂類相配,增其滋潤之性,助精微輸布全身,兼緩和諸脂之膩滯。 - 生薑汁(或加生地黃):
- 生薑汁:辛溫走竄,能散風寒、溫經絡,與脂蜜同煎,既可防膏方過於滋膩,又能引藥力外達肢節,驅散風濕。
- 生地黃(一方加入):若加此味,則增滋陰涼血之效,適用於虛勞兼陰虛內熱者,調和溫補之偏性。
製法與服法
先煎煉三脂,次下薑汁取其辛散,再入蜜緩和收膏,使全方補而不滯。以溫酒送服,借酒性溫通血脈,助藥力布散,尤宜風濕兼虛者。
治療原理
此方以「脂類補精」為核心,結合「辛潤並行」之配伍:
- 填精充髓:動物脂膏直補下焦精血,改善虛損勞傷之體質基礎。
- 潤燥通絡:蜜與薑汁一潤一散,既能潤澤筋脈關節,又辛散外邪,緩解風濕痹痛。
- 標本兼顧:補虛為本,祛邪為標,尤適「久病入絡」或「虛人受風濕」之證。
全方體現「以潤為補,以通為用」之思路,通過脂膏滋養與辛溫宣通之協同,達成補虛祛風濕之效。
傳統服藥法
豬脂3升,羊脂2升,牛髓2升(並煉成),白蜜2升,生薑汁3升(1方加生地黃3升)。
充髓補虛。
上五味,先煎豬脂等,次下薑汁又煎,次下蜜復煎,候膏成收之。
取2匙,溫酒服。
忌蕪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潤皮膚、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陸抗膏,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經心錄》。 組成:豬脂3升,羊脂2升,牛髓2升(并煉成),白蜜2升,生薑汁3升(1方加生地黃3升)。 主治:充髓補虛。主治:百病勞損,傷風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