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蜜湯

膏蜜湯

GAO M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膏蜜湯中加入豬脂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潤補益,緩解燥熱:豬脂膏性潤滑,味甘,具有滋陰潤燥、補虛生津的功效。膏蜜湯常用於治療燥熱傷津、口乾咽燥、便祕等症狀,而豬脂膏可輔助緩解燥熱,滋養津液,促進恢復。
  2. 增稠潤滑,提高藥效:豬脂膏具有較好的增稠作用,可以使湯劑更加黏稠,不易流失,並有利於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和發揮作用。同時,豬脂膏的潤滑性,也能使藥物更容易進入腸胃,提高藥效。

膏蜜湯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潤緩和: 蜂蜜性潤,可緩解藥物燥性,避免傷胃,有助於藥性更好地發揮。例如,若方劑中含有辛燥之品,蜂蜜可減輕其刺激性,讓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2. 增益藥效: 蜂蜜具有滋補強壯的功效,與藥物搭配能增強療效。例如,對於一些脾胃虛弱者,蜂蜜可以增強脾胃功能,幫助藥物更好的吸收和利用。

總之,蜂蜜在膏蜜湯中的加入,不僅可緩解藥物刺激性,更能增益藥效,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膏蜜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潤燥: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涼血止血、養陰清熱的功效。膏蜜湯多用於熱病後期、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等症,生地黃能滋養陰液,緩解燥熱,使陰陽平衡。
  2. 配合蜂蜜: 膏蜜湯中以蜂蜜為引,蜂蜜性平,味甘,入脾、肺、大腸經,具有潤燥止渴、養脾潤肺、解毒止痛的功效。生地黃與蜂蜜相配,相輔相成,滋陰潤燥,且蜂蜜能提高生地黃的藥效,促進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膏蜜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産後餘血衝心,痛急欲死」,乃因產後惡露不盡,瘀血內停,上衝心腹所致。其證見心腹劇痛、煩躁欲絕,屬急症範疇。古籍以「急欲死」形容痛勢兇猛,需速解瘀熱、潤燥緩急。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生地黃(切,1升)

    • 性甘寒,入心、肝、腎經,具涼血養陰、清熱活血之效。
    • 重用「1升」以急清血分瘀熱,兼滋陰潤燥,緩解血瘀化熱傷陰之勢。
  2. 豬膏(2分)

    • 即豬脂,性甘涼滑潤,能「利血脈、解風熱」(《本草綱目》)。
    • 煎地黃至赤色,取其滑利之性助地黃散瘀,兼潤腸通腑,使瘀熱從下而泄。
  3. 白蜜(1升)

    • 甘平質潤,擅緩急止痛、和營解毒。
    • 與豬膏相配,增強潤燥滑腸之效,同時緩和藥性,制約地黃寒涼,防傷産後正氣。

配伍邏輯:

  • 「涼潤通降」為核心:地黃清熱涼血,豬膏滑利通脈,蜜潤燥和緩,三者協力使瘀熱得散、燥結得通。
  • 「標本兼顧」之策:急則治標(止痛緩衝),以蜜膏潤燥制其急;緩則治本(化瘀),以地黃配豬膏活血下行。
  • 給藥設計:分5服、日3次,頻服以維持藥力,契合急症用藥思維。

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組合尚可推論用於「血熱津傷兼瘀滯」之證,如熱病傷陰後便秘、瘀血內結之燥渴,其潤燥活血之機,可擴展至非産後相關瘀熱互結之疾。然須辨證屬「燥熱瘀滯」者方宜,非通用之劑。

傳統服藥法


豬膏2分,白蜜1升,生地黃(切)1升。
用豬膏煎地黃赤色,出之,納蜜和之令調。
分5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膏蜜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九。 組成:豬膏2分,白蜜1升,生地黃(切)1升。 主治:産後餘血衝心,痛急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