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喉膏

貼喉膏

TIE HO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5%
肺經 25%
心經 14%
大腸經 10%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貼喉膏」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潤喉止痛:蜂蜜具有潤滑、滋潤的效果,可有效緩解咽喉乾燥、疼痛等不適症狀。其粘稠性可覆蓋喉嚨黏膜,形成保護層,減少外部刺激。

2. 抗菌消炎:蜂蜜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氧化酶,能產生過氧化氫,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咽喉部位細菌滋生,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蜂蜜在「貼喉膏」中扮演著潤喉止痛、抗菌消炎的輔助角色,提升藥效,促進咽喉健康。

貼喉膏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咽喉腫痛:甘草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解咽喉腫痛的功效。其含有的甘草酸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喉嚨的疼痛和不適。
  2. 增強藥效:甘草被稱為「藥王」,具有一定的藥效增強作用,能調和藥性,提高其他藥材的療效,並緩解藥物副作用。在貼喉膏中,甘草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止痛消腫功效。

「貼喉膏」中加入「豬脂膏」的主要原因在於其藥性及功效:

  1. 潤燥軟化: 豬脂膏性潤,可軟化膏藥,使其更容易貼附於喉部,並緩解乾燥、疼痛等症狀。
  2. 促進藥物滲透: 豬脂膏具有良好的滲透性,能幫助其他藥物成分更容易滲透至喉部組織,發揮藥效。

此外,豬脂膏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減輕喉嚨炎症,促進癒合。因此,在「貼喉膏」中加入豬脂膏,有助於提高藥效,緩解喉部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貼喉膏」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為「傷寒後咽喉痛,舌強,餘熱上攻」,意指此方適用於傷寒病後期,因熱邪未盡、津液耗傷所致的咽喉腫痛、舌體僵硬不靈活等上焦熱象。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甘草(四兩)

    • 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為「國老」之藥,具清熱解毒、緩急止痛之效,尤擅利咽。
    • 《傷寒論》中常見甘草用於咽喉不利(如甘草湯、桔梗湯),能緩解熱毒上攻咽喉之痛,並調和諸藥。
  2. 豬膏(半斤)

    • 即豬脂,性甘涼,潤燥滋陰,《本草綱目》載其能「利血脈,散風熱,潤肺」,此處取其潤燥滑利之性,滋潤咽喉黏膜,緩解熱邪傷津導致的乾痛;另能助藥性滯留局部,增強療效。
  3. 蜜(一升)

    • 甘平質潤,歸肺、脾、大腸經,功能補中緩急、潤燥解毒。
    • 蜂蜜外敷可斂瘡生肌,內服能潤肺利咽。此方中與豬膏協同,加強滋陰潤燥之力,同時黏稠質地便於含化,使藥效持久作用於咽喉。

配伍邏輯與方義:

  • 清熱潤燥並行:甘草清解餘熱,蜂蜜與豬膏滋陰潤燥,三者共奏清熱不傷陰、潤燥不滯邪之效。
  • 局部作用:劑型設計為「含化」,使藥物直接作用於咽喉,針對性緩解局部腫痛與乾澀。
  • 標本兼顧:咽喉痛為「標」,餘熱傷津為「本」,方中甘草治本清熱,豬膏、蜂蜜治標潤燥,體現中醫「既病防變」思想。

此方簡練而針對性強,適用於熱病後期陰傷未復之證,通過清潤結合、局部給藥,恢復咽喉氣陰平衡。

傳統服藥法


蜜1升,甘草4兩,豬膏半斤。
微火煎甘草、豬膏令數沸,去滓,乃納蜜,溫令銷。
相得如棗大,含化稍稍咽之。
忌海藻、菘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貼喉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上火。
  • 貼喉膏不宜用於對蜂蜜、甘草、豬脂膏過敏的人群。
  • 貼喉膏不宜用於有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等急性炎症的人群。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鏈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會厭炎咽喉痛舌頭僵硬,活動不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