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類散

錫類散

XI L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肝經 22%
胃經 20%
心經 16%
脾經 12%
腎經 4%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錫類散中加入西瓜霜,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西瓜霜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與錫類散中的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2. 消腫止痛: 西瓜霜能消炎止痛,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與錫類散中的消腫止痛藥物共同作用,促進炎症消退,減輕疼痛。

因此,錫類散中加入西瓜霜,可有效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提高治療效果。

錫類散中加入硼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錫類散中,硼砂可以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消退局部炎症,緩解皮膚感染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2. 收斂生肌: 硼砂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在錫類散中,硼砂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總之,硼砂在錫類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有效治療皮膚感染、化膿等疾病。

錫類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止瀉: 寒水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止瀉止痢的功效。錫類散多用於治療熱證所致的泄瀉,寒水石可清熱瀉火,解除腸道熱邪,達到止瀉的效果。
  2. 收斂止血: 寒水石還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泄瀉引起的腸道黏膜損傷,減輕出血症狀。這與錫類散中其他收斂止血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療效。

錫類散中包含青黛,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錫類散主要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而青黛則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幫助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促進生肌:青黛亦具有消腫止痛、促進生肌的作用。錫類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搭配使用,青黛可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症的康復。

錫類散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配合錫類散中的其他藥物,可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2. 通竅止痛,涼血止血: 冰片具有通竅止痛、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有效緩解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疼痛,並抑制炎症反應。在錫類散中,冰片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總之,冰片在錫類散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竅止痛、涼血止血等多方面的作用,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錫類散中加入珍珠,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對熱毒所致的瘡瘍腫毒、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效果顯著。

同時,珍珠還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能潤燥生津,緩解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因此,將珍珠加入錫類散中,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更利於治療相關疾病。

錫類散中加入硇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殺蟲: 硇砂性寒燥,善於燥濕殺蟲,能有效抑制濕邪及寄生蟲的滋生,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2. 解毒止癢: 硇砂具有解毒止癢的作用,可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並能抑制細菌感染,防止病症擴散。

因此,硇砂在錫類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燥濕殺蟲、解毒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病。

錫類散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錫類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而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可更快速緩解病症。

2. 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改善因熱毒壅盛導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錫類散中加入牛黃,有助於提升藥效,更全面地解決病患的病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錫類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外淫爲患」導致的上焦熱毒壅盛證,尤針對咽喉口腔腐爛病症:

  1. 爛喉痧(猩紅熱咽喉潰爛)
  2. 乳蛾(扁桃體腫痛化膿)
  3. 牙疳(牙齦潰爛壞死)
  4. 口舌腐爛(口腔黏膜潰瘍)

其特點在於「諸藥不效時使用」,顯示針對頑固性熱毒腐蝕血肉之證,具強效解毒化腐生肌之能。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為本

    • 西牛黃:清心瀉火,化痰鎮驚,尤擅解咽喉熱毒。
    • 青黛:涼血消斑,清肝胃鬱火,治口瘡喉痹。
    • 壁錢(壁錢窠):《本草綱目》載其治「喉痹牙疳」,局部收斂防腐。
  2. 化腐生肌爲要

    • 象牙屑:古人用其磨蝕之性,生肌斂瘡,治漏管腐肉(類現代琺瑯質修復象)。
    • 人指甲(煅存性):傳統「以形治形」,用於咽喉潰瘍,推測其角蛋白碳化後具吸附腐物之效。
    • 真珠:解毒生肌,促進黏膜修復,现代研究含碳酸鈣及氨基酸。
  3. 局部活絡引經

    • 冰片:辛香走竄,穿透黏膜促進藥物吸收,兼清熱止痛。
    • 性別反佐(男用女指甲,女用男指甲):可能受「陰陽相引」思想影響,增強藥效指向性。

配伍特點

  • 全方以「動物藥」為主(牛黃、象牙、人甲、壁錢),取「血肉有情之品」直達潰瘍深層。
  • 極細末吹敷,使藥力集中於腐爛處,形成局部高濃度作用,符合「腐不去則新不生」的外治原則。
  • 冰片與牛黃相配,一升一降,既散鬱火又降熱毒,呼應「火鬱發之」治則。

科學推測

  • 青黛含靛玉紅、西牛黃含膽酸,協同抑制細菌病毒;珍珠鈣質與象牙屑可能形成物理保護膜。
  • 壁錢窠的黏液成分或具黏附創面效果,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此方體現中醫「解毒-祛腐-生肌」三部驟,結合局部外治與系統性清熱,針對黏膜潰爛病機立體施治。

傳統服藥法


西牛黃5釐,冰片3釐,真珠3分,人指甲5釐(男病用女,女病用男),象牙屑3分(焙),青黛6分(去灰腳,淨),壁錢20個(焙。土壁磚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
上為極細末。
吹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涼,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幼兒丹痧口瘡嘴破口角炎牙齦腫脹痛乳腺炎乳房腺體瘤腹瀉牙齦潰爛舌苔腐垢

相同名稱方劑


錫類散, 出處:《金匱翼》卷五。 組成:西牛黃5厘,冰片3厘,珍珠3分,人指甲5厘(男病用女,女病用男),象牙屑3分(焙),青黛6分(去灰腳,淨),壁錢20個(焙。土壁磚上者可用,木闆上者不可用)。 主治:爛喉痧,及乳蛾、牙疳、口舌腐爛,凡屬外淫爲患,諸藥不效者。

錫類散,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組成: 錫類散(《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出處:《趙炳南臨床經驗集》。組成:西瓜霜料2錢,生硼砂2錢,生寒水石3錢,青黛6錢,冰片5分,珍珠(豆腐制)3錢,硇砂(炙)2錢,牛黃8分。主治:清熱利咽,消腫止痛。 。 主治:清熱利咽,消腫止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