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吹散

黃吹散

HUANG CHU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20%
心經 19%
肝經 19%
脾經 10%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吹散方劑中含有牛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牛黃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黃吹散方劑主治熱毒壅盛、神昏譫語、口舌生瘡等症,牛黃可清熱解毒,使熱毒消散,緩解神昏譫語等症狀。
  2. 開竅醒神: 牛黃能開竅醒神,使昏迷病人清醒。黃吹散方劑中包含的諸如石膏、黃芩等清熱藥,會導致病人昏迷,牛黃則能起到醒神作用,使藥物療效更佳。

總之,牛黃在黃吹散方劑中發揮着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物療效,使病人更快恢復健康。

黃吹散方劑中包含硼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黃吹散主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故加入硼砂以清熱解毒,輔助主藥消腫止痛。

二、 燥濕止癢: 硼砂還具燥濕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黃吹散中,硼砂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達到燥濕止癢的效果,減輕患者的皮膚病症狀。

黃吹散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冰片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黃吹散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冰片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促進病竈消退。

二、開竅醒神:冰片芳香通竅,可開竅醒神,使患者神志清醒,緩解頭暈目眩、昏迷等症狀。黃吹散方劑中常加入冰片,可增強藥效,使患者迅速恢復正常狀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吹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咽喉腫痛腐爛,口糜,舌碎」,屬中醫「喉痹」「口瘡」範疇,多因熱毒蘊結上焦,燻灼咽喉口腔所致。其症狀特徵為局部紅腫潰爛、疼痛劇烈,甚則化腐成膿,與現代醫學之急性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疱疹性咽峽炎等類似。方中以「吹藥」直達病所,取其清熱解毒、消腫祛腐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牛黃(0.3克)

    • 性味苦涼,歸心肝經,為清熱解毒要藥。
    • 《本草綱目》載其能「療諸熱驚癇,喉腫舌爛」,擅長瀉火毒、解熱結,針對咽喉腐爛之熱毒熾盛階段,可抑制化膿性炎症。
  2. 月石(硼砂,30克)

    • 性味甘鹹涼,傳統用於「破癥結喉痹」(《日華子本草》),具強效防腐消腫、化腐生肌之功。
    • 其鹼性可溶解局部壞死組織(腐肉),同時抑制細菌滋生,直接清潔瘡面,緩解潰瘍疼痛。
  3. 冰片(1.5克)

    • 辛香走竄,性涼,能散鬱火、通竅止痛。《本草備要》謂其「散火通關,治喉痹舌出」。
    • 局部使用可快速滲透黏膜,發揮鎮痛作用,並助他藥透達病所,兼宣散熱毒之鬱結。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制:

  • 清熱解毒為核心:牛黃與月石協同,一者涼血解毒,一者祛腐消炎,直折熱毒之勢。
  • 局部修復並重:月石化解腐肉、冰片促進新生,改善黏膜潰瘍;冰片之辛散又防苦寒藥凝滯氣機。
  • 給藥途徑優勢:吹藥法使藥物高濃度接觸病灶,針對性強,適合咽喉口腔淺表熱毒病變。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通過局部用藥清解熱毒、消腫生肌,對熱邪壅盛所致黏膜潰爛,有標本兼顧之效。

傳統服藥法


牛黃0.3克,月石30克,冰片1.5克。
清熱利咽。
先將牛黃入乳鉢中研細,加月石研細,最後加冰片研細,裝瓶勿泄氣。
用吹管吹藥入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腔炎及相關病灶咽喉痛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黃吹散,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牛黃0.3g,月石30g,冰片1.5g。 主治:清熱利咽。主治:咽喉腫痛腐爛,口糜,舌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