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清心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鎮驚安神: 黃連味苦寒,入心經,具有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功效。牛黃清心丸主治熱病心煩、神志恍惚、驚悸失眠、口舌生瘡等症,黃連可清心火,降心熱,鎮心神,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牛黃、珍珠、硃砂等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
- 制約藥性,平衡寒熱: 方中其他藥物如硃砂、雄黃等性偏溫熱,黃連性寒,可制約其溫熱之性,避免藥性偏燥,使方劑寒熱相濟,平衡藥性,更利於藥物的有效發揮。
牛黃清心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效。牛黃清心丸主治心火亢盛、神志不清、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等症,黃芩可清心火,降肝火,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煩躁等症狀。
- 清熱解毒:黃芩能清熱解毒,可治療熱毒熾盛、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牛黃清心丸中包含的牛黃、珍珠等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黃芩的加入可加強其清熱解毒的效果,幫助治療熱毒所致的心神不寧。
牛黃清心丸中加入山梔子仁,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山梔子仁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其苦寒之性可清熱瀉火,降肝火、胃火,而涼血解毒功效則可清熱解毒,散瘀止痛,適用於熱病心煩、神昏譫語、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
在牛黃清心丸中,山梔子仁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熱病心煩、神昏譫語等症狀的目的。
牛黃清心丸中加入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開竅醒神:鬱金味辛、苦,性涼,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竅醒神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之性,能與方中牛黃、黃連等藥物共同清熱解毒,改善心火亢盛、神志不清等症狀。
二、行氣止痛,疏肝解鬱:鬱金亦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作用。對於因肝氣鬱結、心火熾盛導致的胸悶心痛、失眠健忘等症,鬱金能幫助疏通肝氣,化解鬱結,達到舒緩心胸、改善症狀的效果。
因此,鬱金在牛黃清心丸中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組成清熱解毒、安神定志的方劑,治療心火亢盛、神志不清、胸悶心痛等病症。
牛黃清心丸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在方劑中,硃砂能與牛黃、珍珠等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瀉火、鎮驚安神之效,用於治療心火熾盛、神志恍惚、失眠多夢等症。
- 提升藥效: 硃砂的加入,可以提升其他藥材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例如,硃砂能促進牛黃的清熱解毒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牛黃清心丸的組成中包含牛黃,其主要原因為: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效。對於心火亢盛、神志不清、痰熱內擾等症狀,牛黃能清熱解毒,開竅醒神,起到治療作用。
- 化瘀止痛,消腫止痛: 牛黃還具有化瘀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心血管疾病導致的胸痛、頭昏、心悸等症狀,牛黃能化瘀止痛,改善血液循環,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牛黃清心丸中加入牛黃,能有效地治療心火亢盛、神志不清、痰熱內擾、胸痛、頭昏、心悸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化瘀止痛、消腫止痛的作用。
主治功效
牛黃清心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及藥物功效
牛黃清心丸,一方多名,不同典籍記載的藥物組成及用量也有差異。以下分析基於不同典籍所載之組成:
-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 清熱燥濕,涼血止血。
- 山梔子仁: 清熱除煩,利尿通便。
- 鬱金: 行氣解鬱,活血止痛。
- 硃砂/辰砂: 鎮心安神,清熱解毒。
- 牛黃: 清熱解毒,鎮驚開竅。
- 大黃: 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
- 犀角: 清熱涼血,解毒定驚。
- 白芍: 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
- 柴胡: 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 甘草: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 乾山藥: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 麥門冬: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 杏仁: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 大棗: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 神麯: 健脾消食,化湿和胃。
- 蒲黃: 止血,化瘀,通淋。
- 大豆黃卷: 健脾利湿。
- 肉桂: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 白蘞: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 當歸: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 防風: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 白朮: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羚羊角: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 麝香: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 龍腦: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 人參: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 白茯苓: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芎藭: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 乾薑: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 阿膠: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
- 雄黃: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 金箔: 镇心安神。
- 玄參: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 荊芥穗: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 苦參: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 大川烏: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 宣連: 作用應與黃連類似,有待考證。
- 麻黃: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皂角: 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 天麻: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 白附子: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 膽星: 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 薄荷: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部古籍文獻的記載,牛黃清心丸的主治功效可以歸納如下: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 《類證治裁》指出「痰火久郁,神志恍惚,牛黃清心丸。」以及「用犀角汁下至寶丹及牛黃清心丸,以宣竅驅熱,數脈減。」說明牛黃清心丸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熱邪內擾心包所致的神昏、神志恍惚等症,具有清心、宣竅、驅熱的作用。
- 《本草問答》提到「牛黃清心丸有大黃入血分,有牛黃走膈膜,是入包絡,則本地火之陰以瀉火也」,指出牛黃清心丸可通過大黃、牛黃等藥入血分、走膈膜,從而清瀉心包絡之火。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指出「痰甚心忪浮者,可與牛黃清心丸。」說明牛黃清心丸對於痰濁上擾所致的心悸、心慌也有一定療效。
- 《醫方集宜》中指出牛黃清心丸能「定魂魄,安五臟,化痰涎,消驚熱」,並有專門針對「痰涎壅盛,風熱上攻,喘粗發搐」的描述。
- 《種福堂公選良方》中明確表示其「專治痰厥,昏暈不醒,口噤痰喘,及小兒驚風發搐,五癇等症極效。」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 《仁齋直指方論》指出「牛黃清心丸治諸痰熱而類風」。提示牛黃清心丸可以治療風證。
- 《世醫得效方》記載牛黃清心丸主治「躁悶,項強直,腰背反張,時發時醒。」以及其方劑組成中包含多種平肝熄風藥物,如羚羊角、防風等。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列出牛黃清心丸可以治療“诸风”等症。
- 《奇效良方》中也提到牛黃清心丸可以治療「多種風症,包括肢體緩縱不隨、言語蹇澀、痰涎壅盛、心悸健忘、癲狂等症狀。」
- 《醫方集宜》中描述「一中風發熱狂言妄走,神昏恍惚,健忘失志,宜用牛黃清心丸。」以及「癲狂痰盛,不識人,歌唱不已,神昏狂亂,不避水火,先宜吐痰,後用;定志豁痰湯、牛黃清心丸。」皆指出牛黃清心丸可用於治療中風、癲狂等風證。
- 《祖劑》中列出牛黃清心丸可用於「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精神昏憒,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癲、神情昏亂」等病症。
補益心氣,養心安神: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的牛黃清心丸組成中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等補益藥物,並列舉了其可治療「心氣不足、驚恐悲憂、虛煩少睡」等病症。
- 《世醫得效方》也列出其治療「心悸健忘」的功效。
- 《祖劑》中也提到其可治療「心怔健忘,恍惚去來」。
其他功效:
- 《類證治裁》中提到牛黃清心丸可作為瘧疾的輔助治療藥物,並在「前已服牛黃清心丸」的醫案中,透過調整治療方案,達到「五六服狂態大斂」的效果。
治療原理
牛黃清心丸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清心瀉火,豁痰開竅: 方中牛黃、黃連、黃芩、山梔子等苦寒之品,能清心瀉火,燥濕化痰;犀角清心涼血,解毒定驚;大黃瀉火通便,引熱下行;鬱金行氣解鬱,活血止痛,有助於疏通氣機,使痰熱得以下降;硃砂/辰砂鎮心安神,與牛黃配伍,增強清心豁痰、開竅醒神之功。
平肝熄風,鎮痙安神: 方中羚羊角、防風、天麻、白附子等藥物,具有平抑肝陽、熄風止痙的作用;白芍、當歸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有助於平息內風;麝香、龍腦開竅醒神,與牛黃、硃砂/辰砂配伍,加強鎮驚安神之效。
補益氣血,扶正固本: 方中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山藥等藥物,具有益氣健脾的作用;當歸、白芍、阿膠等藥物,具有養血滋陰的作用。這些藥物能夠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邪能力,對於久病體虛、正氣不足的患者尤為重要。
諸藥合用,標本兼顧: 牛黃清心丸組方嚴謹,既有清熱瀉火、豁痰開竅的藥物,又有平肝熄風、鎮痙安神的藥物,還有補益氣血、扶正固本的藥物,諸藥合用,標本兼顧,共奏清心豁痰、鎮驚熄風、扶正安神之功。
總結
牛黃清心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經典名方,其功效以清熱解毒、豁痰開竅、平肝熄風、鎮驚安神為主,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熱邪內擾心包所致的神昏、神志恍惚、中風、癲狂、痰厥等病症,以及具有平肝熄風、補益心氣、養心安神等作用。不同的典籍中記載的牛黃清心丸在藥物組成上略有差異,但其核心功效基本一致。在臨床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合理選用。
傳統服藥法
上研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七八丸,燈心湯下(現代用法:共研細末,煉白蜜為丸,每丸1.5g,每次服2丸,一日2~3次,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痰熱壅盛,邪盛氣實的閉證,脫證禁用。 本方藥多苦寒,當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清心丸, 出處:《症因脈治》卷一。 組成:真牛黃、犀角、羚羊角、辰砂、陳膽星、天竺黃、麝香、薄荷、雄黃、防風、冰片。 主治:痰迷心竅。
牛黃清心丸,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二。 組成:黃連(生)5錢,黃芩3錢,山梔仁3錢,鬱金2錢,辰砂1錢半,牛黃2分半。 主治:清熱解毒,開竅安神。主治:溫邪內陷,熱入心包,痰涎壅塞,煩熱神昏,譫語抽搐。痘疹心熱神昏。
牛黃清心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一。 組成:牛膽南星1兩,麝香5分,珍珠5分,冰片5分,黃連末2錢,防風末1錢,荊芥末1錢,五倍末1錢,桔梗末1錢,玄參1錢,茯神1錢,當歸1錢,雄黃2錢,輕粉3分,天竺黃1錢,犀角末1錢。 主治:開關解熱。主治:弄舌喉風,鎖喉毒。初生於耳前聽會穴,形如瘰癧,漸攻咽喉,腫塞疼痛,妨礙飲食。
牛黃清心丸, 出處:《活人方》卷一。 組成:西牛黃3錢,犀角尖(銼末)5錢,羚羊角(銼末)2錢5分,茯神3錢5分,當歸身(酒洗,焙乾)3錢7分5厘,川芎3錢5分,白芍(酒潤,炒黃)3錢7分5厘,阿膠(蛤粉炒珠)4錢3分7厘,真神曲(炒)2錢5分,甘草(生用)1兩2錢7分,柴胡3錢2分,防風3錢7分5厘,桔梗3錢2分,杏仁(去皮尖)3錢2分,黃芩3錢7分5厘,黃連4錢3分7厘,蒲黃3錢1分5厘,白蘞1錢9分,乾薑1錢9分,肉桂4錢3分8厘,冰片2錢5分,麝香2錢5分,雄黃2錢,黑棗25枚(去皮核)。 主治:中風後氣虛,事冗心勞,諸火內亢,風痰壅塞,神昏氣亂,眩暈肢麻。
牛黃清心丸,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白芍藥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半,黃芩1兩半,當歸(去苗)1兩半,防風(去苗)1兩半,白朮1兩半,柴胡1兩2錢半,桔梗1兩2錢半,芎藭1兩2錢半,白茯苓(去皮)1兩2錢半,杏仁(去皮尖雙仁,麸炒黃,别研)1兩2錢半,神曲(研)2兩半,蒲黃(炒)2兩半,人參(去蘆)2兩半,羚羊角(末)1兩,麝香(研)1兩,龍腦(研)1兩,肉桂(去粗皮)1兩7錢半,大豆黃卷(碎,炒)1兩7錢半,阿膠(碎,炒)1兩7錢半,白蘞7錢半,乾薑(炮)7錢半,牛黃(研)1兩2錢,犀角(末)2兩,雄黃(研,飛)8錢,乾山藥7兩,甘草(銼,炒)5兩,金箔1200箔(400箔爲衣),大棗100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主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鬱,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戚,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顛,神情昏亂。小兒五癇天弔,急慢驚風,潮熱發搐,頭目仰視,或發痘疹,鬱結不出,驚過昏迷,一切怪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