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狂證奪命丹中加入黃芩,是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安神定驚的功效。
狂證屬熱證,患者常出現神志不清、躁動不安、言語狂妄等症狀。黃芩性寒,味苦,入心、肺、膽經,能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清心火,並能安神定驚,緩解患者躁狂、失神等症狀。同時,黃芩亦能涼血止血,可輔助治療狂證患者因熱毒上攻而引起的出血症狀。
「狂證奪命丹」方劑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狂證患者多伴有高熱、神志不清、躁狂等症狀,寒水石可清熱瀉火,降解患者體內的熱邪,緩解神志不清、躁狂等症狀。
- 鎮驚安神:寒水石亦有鎮驚安神的功效,有助於緩解患者因熱邪擾心而引起的驚恐不安、神志恍惚等症狀。
狂證奪命丹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解表,透邪外出: 狂證多因外感熱邪入肺,導致神志昏迷,發狂躁動。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能驅散外邪,宣通肺氣,使熱邪透達肌表而外泄,從而緩解狂躁症狀。
- 通竅開竅,醒神定志: 狂證病機常涉及心神失控,神志不清。麻黃入肺經,且有通竅開竅之效,能振奮心神,使神志清明,達到醒神定志的效果。
麻黃用量需謹慎,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症情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狂證奪命丹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功效。狂證多因心火熾盛、肝風內動,甚至伴有熱毒熾盛。黃連可清心火、降肝風,並解熱毒,起到緩解狂躁、控制病情的作用。
- 瀉火除煩: 黃連能清瀉心火、胃火,並可除煩躁不安。狂證患者常伴有心神不寧、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黃連通過清熱瀉火,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煩躁不安和精神症狀,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狂證奪命丹」方劑中使用硃砂,應是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能鎮心安神,治療神志不清、躁狂不安等症狀。同時,硃砂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解熱毒,治療外感熱病,或內熱所致的狂躁症。然而,硃砂具有毒性,不可長期服用,且用量需嚴格控制。因此,使用此方劑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狂證奪命丹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清熱解毒、開竅定驚的功效,針對狂證病症的發病機制有針對性。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能清心火、解熱毒,並能開竅醒神、安神定驚。狂證多因心火熾盛、神志失常所致,牛黃可以清心熱,鎮心神,使患者神志清醒,並緩解其躁動、狂躁等症狀。此外,牛黃也能清解外邪,對於因熱毒入心而導致的狂證也有療效。
「狂證奪命丹」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狂證多因熱毒內蘊,神志昏迷,使用珍珠可以清熱解毒,平息躁狂之症。
- 鎮心安神: 珍珠能鎮心安神,平息躁動不安。狂證患者常伴有神志不清、躁動不安等症狀,珍珠可以鎮定心神,緩解躁狂狀態。
因此,珍珠在「狂證奪命丹」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功效,有助於控制狂躁症狀,改善患者病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狂證奪命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療範疇集中於 外感熱病所致之狂證,尤其針對熱邪壅閉心包、氣血兩燔之危候。其主治症狀包含:
- 傷寒發狂:外感寒邪入裡化熱,熱擾神明而譫妄躁動。
- 熱結胸證:邪熱與痰水互結胸膈,氣機閉阻而見口噤不能言。
- 陽毒狂言:熱毒熾盛,燔灼營血,鬱而發狂。
- 溫熱病狂妄:溫邪上受,逆傳心包,神識昏亂。
共性在於 「熱閉無汗」,邪無出路,故強調「發汗透邪」為關鍵,使鬱熱隨汗外泄,狂躁自止。
組成與治療原理之邏輯解析
1. 降火清熱,瀉毒開閉
- 三焦分消熱毒:
- 上焦:黃連、黃芩(青子芩)苦寒直折心火,清胸膈鬱熱。
- 中焦:寒水石清氣分實熱,釜底墨(百草霜)、灶突墨(伏龍肝)涼血止血,兼化中焦瘀熱。
- 下焦:小麥奴(麥角菌)古載解「天行熱毒」,導熱下行。
- 開竅醒神:牛黃清心豁痰,珍珠粉安魂定驚,雄精(雄黃)辟穢解毒,辰砂鎮心安神,共啟閉塞之神明。
2. 發汗透邪,給熱出路
- 麻黃為發汗峻藥,在此非為散寒,而是 開泄腠理,導熱外透。配合梁上塵(倒掛塵,《本草拾遺》載其「主鬱熱」),取「輕浮上行」之性,助宣發鬱火。
3. 特殊配伍思維
- 「三墨同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塵):皆為煙炱類藥材,古人認為其性「從火中出,反制火毒」,既能涼血止血,又可吸附熱邪,體現「同氣相求」之理。
- 人參竹瀝送服:針對元氣將脫者,以人參固元氣、竹瀝滌痰通絡,標本兼顧,防正氣潰散。
4. 「戰汗」機制
服藥後「寒戰汗出」為關鍵轉機,反映 正邪交爭,藥力助正氣鼓邪外出。此與《傷寒論》「火鬱發之」理論契合,透過發汗開表,使內陷之熱毒外透而解。
總結
此方展現 「清、透、鎮」三法並行的治狂思路:
- 清:苦寒瀉火與礦物藥鎮降,直折熱勢。
- 透:麻黃、梁上塵開表透邪,避免涼遏。
- 鎮:牛黃、辰砂等安定神識,防痰熱蒙竅。
適用於 熱極生狂而表氣未疏之證,體現「瀉火不忘透表,攻邪需顧元神」的古代急症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釜底墨1兩,灶突墨1兩,梁上倒掛塵1兩,青子芩1兩,小麥奴1兩,寒水石1兩,麻黃1兩,川連1兩5錢,雄精3錢,辰砂2錢,西牛黃1錢半,珍珠粉1錢。
上藥各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一錢,曬乾蠟匱。
每服1丸,精神將竭者,以人參、竹瀝飲調下。尋常以新汲水1盞,研1丸放水中,令化盡服之。若病人欲飲水者與之,多飲為妙。須臾,當發寒戰汗出,其狂即止。若服1時許不作汗,再服1丸,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狂證奪命丹,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釜底墨1兩,竈突墨1兩,梁上倒掛塵1兩,青子芩1兩,小麥奴1兩,寒水石1兩,麻黃1兩,川連1兩5錢,雄精3錢,辰砂2錢,西牛黃1錢半,珍珠粉1錢。 主治:傷寒發狂,熱結胸,口噤不能言,陽毒狂言不得汗,溫熱病狂妄不得汗,熱毒壅閉,精神將竭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