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羌活丸

TIAN MA QIANG HU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脾經 14%
膀胱經 14%
肺經 14%
心經 12%
腎經 10%
膽經 10%
心包經 3%
胃經 3%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羌活丸」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麻性平味甘,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攣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天麻能有效緩解。
  2. 配合羌活疏風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善於祛風散寒、通絡止痛。與天麻搭配,可相輔相成,一則疏風散寒,一則平肝熄風,共同治療風寒濕痺、頭痛眩暈等症。

天麻羌活丸中包含羌活,主要源於其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與天麻相輔相成,協同作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頭痛眩暈等症。

羌活性溫,入肝、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絡止痛之效,尤其善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而天麻則以平肝熄風、止痙通絡見長,對於風邪上擾、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有較佳的療效。

二者合用,既能祛風散寒、通絡止痛,又能平肝熄風、止痙通絡,共同作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頭痛眩暈等病症,故天麻羌活丸中包含羌活,是符合中醫藥學理論的。

天麻羌活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天麻羌活丸主要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白芷的加入可幫助散寒止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2. 通竅止痛,改善鼻塞:白芷還具有通竅止痛的功效,可治療鼻塞、流涕等症狀。一些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常伴隨頭痛、頭昏等症狀,白芷的加入可同時改善鼻塞和頭痛,提高藥效。

天麻羌活丸中加入川芎,是基於其疏風止痛、活血通絡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目的相符。

天麻羌活丸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川芎可疏散風寒,行氣止痛,對於因風寒阻絡引起的頭痛、頭昏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同時,川芎還能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有助於改善腦部血液循環,緩解頭部脹痛,達到舒緩頭風,止痛定眩的效果。

天麻羌活丸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痙: 藁本性溫,入肝經,具備祛風散寒、止痛止痙之效,與天麻、羌活等藥物協同作用,可增強方劑治療風寒濕痺、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的功效。
  2. 通絡止痛: 藁本亦具備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循環,舒筋活絡,進一步緩解因風寒溼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

天麻羌活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緩解藥性以及調和氣血。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急止痙 的功效。方中天麻、羌活等藥性偏溫燥,易傷陰耗血,白芍可緩解其燥熱之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損傷。同時,白芍能和緩肝氣,配合天麻、羌活,協同止痛止痙,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天麻羌活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散寒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通鼻竅的功效。天麻羌活丸主治風寒頭痛,細辛可散寒止痛,配合天麻、羌活等藥物,達到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

二、增強藥效:細辛與天麻、羌活等藥物配伍,可協同作用,增強藥效。細辛辛散通竅,可促進藥物深入病竈,提高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風寒頭痛的目的。

「天麻羌活丸」中的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麻黃能夠幫助改善感冒初期的症狀,並緩解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喘息,與天麻、羌活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發汗解表作用。

天麻羌活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通竅散結,止痛止痙:麝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止痙之效。天麻羌活丸主治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等症,而麝香可助其通經絡、散寒濕,改善氣血循環,進而減輕頭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麝香具有較強的穿透力和引導作用,可促進其他藥材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天麻羌活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熄風止痙: 牛黃性寒,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息風止痙的功效。天麻羌活丸以治風寒濕痹、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為主,而牛黃的加入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引起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牛黃可與天麻、羌活等藥材相互作用,增強藥效。牛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的發揮功效,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頭風眩暈等病症。

主治功效


天麻羌活丸主治功效分析

天麻羌活丸,出自《聖濟總錄》及《奇效良方》等古籍,乃治療頭目風眩之名方。其組成藥味雖略有差異,但核心功效與主治皆為一致,即針對頭目風眩,邪氣鼓作,時或旋暈之證。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之組方精妙,兼顧祛風、止痛、活血、化痰等多重功效,針對病因病機進行綜合治療,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1. 祛風散邪,通絡止痛:

  • 天麻、羌活、白芷、藁本、細辛、麻黃: 此組藥物為方中之主力,共同發揮祛風散邪之功。天麻長於平肝熄風,可治風邪上擾所致之眩暈;羌活、白芷、藁本、細辛、麻黃皆具祛風散寒、通經活絡之效,能將侵襲頭目的風寒邪氣驅散,使經絡通暢,則頭痛眩暈得以緩解。
  • 麻黃 更兼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之功,若風邪夾濕,更可發汗利水,以解表邪。

2. 行氣活血,調經止痛:

  • 川芎: 具有活血行氣之效,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使頭部氣血充足,減輕頭痛眩暈之症。同時,川芎亦可調經止痛,兼顧女性經期頭痛之證。
  • 白芍: 養陰柔肝,緩急止痛,可調節陰陽平衡,緩解因肝陽上亢而引起的頭痛、眩暈。

3. 開竅醒神,清熱解毒:

  • 麝香: 具開竅醒神之功,能助諸藥通達經絡,並有闢穢避邪之效,有助於治療邪氣鼓作之證。
  • 牛黃: 清熱解毒,豁痰定驚,若患者兼有痰熱內擾,則可清熱化痰,穩定神志。

綜合來看,天麻羌活丸之配伍,以祛風散邪為主,兼顧行氣活血、養陰調經,輔以開竅醒神、清熱解毒之品,使邪去正復,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治療頭目風眩之目的。此方雖以治療風邪為主,然亦兼顧痰熱、氣血失調等因素,故可適用於多種病因所致的眩暈之症。其藥味配伍,協同作用,使得祛邪之力更為強勁,治療效果亦更加顯著。

傳統服藥法


天麻2兩,羌活(去蘆頭)2兩,白芷2兩,芎藭2兩,藁本(去苗土)2兩,芍藥2兩,細辛(去苗葉)2兩,麻黃(去根節)2兩,麝香(研)、牛黃(研)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
每服1丸,研薄荷酒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風止痛、通絡止眩的功效,適用於頭目風眩、邪氣鼓作、時或旋運的患者。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容易流眼淚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羌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六。 組成:天麻2兩,羌活(去蘆頭)2兩,白芷2兩,川芎2兩,藁本(去苗土)2兩,芍藥2兩,細辛(去苗葉)2兩,麻黃(去根節)2兩,麝香(研)、牛黃(研)各等分。 主治:頭目風眩,邪氣鼓作,時或旋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