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羌活散

CHUAN XIONG QIANG H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0.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肝經 18%
脾經 13%
膀胱經 12%
腎經 8%
心經 8%
膽經 8%
心包經 4%
胃經 3%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羌活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羌活味辛、苦,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其能驅散外感風寒,並止痛,與川芎一同使用,可有效緩解風寒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2. 通經活絡:羌活還具有一定的通經活絡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緩解肌肉僵硬、麻木等症狀,與川芎協同作用,增強其疏風止痛的效果。

川芎羌活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與川芎、羌活等藥物配伍,可加強其溫經散寒之效,並促進氣血流通,解除經絡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助藥力,增強療效:細辛性辛,能發散藥力,助川芎、羌活等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功效。同時,細辛能引藥入經,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部位,增強藥物的療效。

川芎羌活散中含有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
  2. 配合羌活,增強效果: 川芎與羌活搭配,可增強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並能改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狀,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川芎羌活散中加入藁本,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協同作用: 川芎、羌活皆善於疏散風寒,而藁本則長於祛風止痛,三者合用,可增強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有效緩解風寒襲表、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

2. 增強療效: 藁本氣味辛溫,能通經絡,散寒溼,與川芎、羌活共同作用,可促進氣血流通,緩解頭痛、頭暈等症狀,並能增強整體療效。

川芎羌活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與川芎、羌活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地治療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活血通絡,止痛止癢:荊芥還具有活血通絡、止痛止癢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風寒所致的肌肉疼痛、麻木等症狀。與川芎、羌活等活血化瘀的藥物配合使用,可加強止痛止癢的效果。

川芎羌活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協同增效:白芷與川芎、羌活皆具疏散風寒、止痛解表之效,三者合用,可增強藥效,使散寒止痛作用更顯著。
  2. 引經上行:白芷性溫,善於上行,可引導川芎、羌活之藥力上達頭面,治療頭痛、鼻塞等症狀,更具針對性。

川芎羌活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散寒止痛: 川芎、羌活皆具散寒止痛之效,而防風亦可祛風散寒,三者合用,可加強散寒止痛之功,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療效更顯著。
  2. 疏通經絡: 防風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川芎、羌活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緩解疼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川芎羌活散主治功效分析

川芎羌活散,為經典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頭痛,尤其擅長處理風寒侵襲所致的頭痛。綜觀《奇效良方》、《醫方選要》、《濟陽綱目》等古籍記載,可深入分析此方之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此方之主治功效明確,直指「頭痛」,且特別強調對於「頭風」的療效。「頭風」一詞,於古代醫書中多指慢性或反覆發作的頭痛,常與風邪侵襲相關。因此,川芎羌活散主要針對風邪(尤其風寒)侵襲所致的各種頭痛,包括:

  • 風寒頭痛: 此類頭痛多因感受風寒之邪,導致經絡阻滯,氣血不暢所引起。症狀表現為頭痛連及後項,常伴有惡寒、身痛、鼻塞等風寒表證。
  • 頭風(慢性頭痛): 長期或反覆發作的頭痛,若病機與風邪相關,亦可考慮使用此方。
  • 鼻竇炎相關頭痛: 由於細辛可宣通鼻竇,若頭痛與鼻竇炎症狀同時出現,本方亦可發揮療效。

治療原理

川芎羌活散的治療原理,在於其組方配伍,以辛溫發散之藥為主,配以活血行氣、止痛之品,達到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止痛之效。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 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 羌活、藁本、防風: 此三味藥皆為辛溫之品,均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之功。其中,羌活善走太陽經,可祛除太陽經風寒;藁本專入巔頂,善治頭頂疼痛;防風則能散風寒,且兼有止痛安神之效。三藥合用,可有效驅散體表風寒之邪。
    • 荊芥: 荊芥亦具解表散風之效,更可消腫止痛,加強祛風之力。
  2. 活血行氣,疏通經絡:

    • 川芎: 川芎為血中氣藥,能活血行氣、疏肝解鬱,可暢通頭部氣血運行,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頭痛。
  3. 通竅止痛,宣通鼻竇:

    • 細辛: 細辛辛溫,不僅能散寒止痛,更可宣通鼻竅,對於因風寒侵襲或鼻竇炎症引起的頭痛,具有特殊療效。
    • 白芷: 白芷辛溫,具祛風止痛、消腫排膿之功,可輔助細辛通竅,加強止痛之效。
  4. 諸藥合用,相輔相成:

    • 方中各藥相互協同,共同發揮祛風散寒、活血止痛之效。以羌活、藁本、防風、荊芥等辛溫發散之藥為主,驅散體表風寒;以川芎活血行氣,疏通經絡;以細辛、白芷通竅止痛,共同治療頭痛。

總結

綜上所述,川芎羌活散以其辛溫發散之性,針對風寒侵襲所致的頭痛,可有效祛除風寒之邪,疏通頭部氣血,達到止痛之目的。其配伍精巧,各藥之間相互協同,共同發揮療效。此方不僅適用於風寒頭痛,亦可應用於與風邪相關的慢性頭痛或鼻竇炎相關的頭痛。

傳統服藥法


羌活2兩半,細辛2兩,川芎2兩,藁本2錢,荊芥2兩,白芷半兩,防風1兩半。
上為細末。
每服2兩,水煎去滓,臨臥,旋咽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風寒表實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暈眩

相同名稱方劑


川芎羌活散, 出處:《醫學啓蒙》卷四。 組成:川芎、羌活、蔓荊子、防風、白芷、細辛、藁本、石膏各等分。 主治:頭風眩暈,悶起欲倒。

川芎羌活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四。 組成:羌活2兩半,細辛2兩,川芎2兩,藁本2錢,荊芥2兩,白芷半兩,防風1兩半。 主治: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