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邪湯

SAN XI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18%
肝經 16%
膀胱經 12%
心經 10%
胃經 10%
心包經 4%
腎經 4%
膽經 4%
肺經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散邪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解痙: 川芎氣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散邪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川芎可有效疏散風寒,緩解疼痛,達到止痛解痙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散邪湯中若伴隨瘀血阻絡,川芎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達到通絡止痛的效果。

因此,散邪湯中加入川芎,既可疏散風寒止痛,又可活血化瘀通絡,能更全面地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

散邪湯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散邪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白芷可以幫助疏散外邪,解除表寒,緩解疼痛。
  2. 通鼻竅,止流涕: 白芷還具有通鼻竅、止流涕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症狀,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芷在散邪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風寒感冒,並改善患者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散邪湯中使用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發散風寒: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之功效。散邪湯針對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麻黃可促進汗液排出,驅散體內風寒,緩解症狀。

二、宣肺止咳: 麻黃能宣通肺氣,利於氣機運行,對於外感風寒引起的肺氣鬱閉、咳嗽氣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麻黃配合散邪湯中其他藥物,可起到宣肺止咳、化痰止咳的作用。

總之,麻黃在散邪湯中發揮著重要的發散風寒、宣肺止咳作用,是治療外感風寒的重要藥物。

散邪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邪: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之功,能散發外感風邪,緩解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散邪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之邪,防風的加入能有效驅散風寒,使患者恢復健康。

2. 增強療效:防風與散邪湯中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防風與羌活、獨活等藥物同用,可增強散寒解表之力;與荊芥、薄荷等藥物同用,可增強疏風止癢之功。因此,防風的加入能提升散邪湯的整體療效,更快更有效地解除患者病症。

散邪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散邪湯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而紫蘇葉可幫助驅散外邪,緩解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2. 行氣和中: 紫蘇葉還具有行氣和中的作用,能疏通經絡,幫助脾胃運化,緩解因風寒入侵所致的胸悶、噁心等不適。

因此,散邪湯中加入紫蘇葉,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行氣和中,更能全面改善風寒感冒的症狀。

散邪湯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祛風解表:羌活性辛溫,能散寒解表,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發熱等症狀有較好療效。散邪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羌活的祛風解表作用能有效緩解風寒侵襲所致的表證。

二、疏散風濕:羌活兼具疏散風濕的作用,對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散邪湯中的其他藥材如蒼朮、防風等也具有疏散風濕之效,與羌活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祛風除濕的效果。

因此,羌活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散邪湯的解表功效,更能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相關症狀起到緩解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散邪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散邪湯多用辛溫藥物以祛除外邪,甘草性甘平,能緩解辛溫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平和,不致傷正氣。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解藥毒,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如與麻黃、桂枝等藥物配伍,能增強其發汗解表之功。同時,甘草還有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更有效地驅除外邪。

因此,甘草在散邪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發揮最佳療效。

散邪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方面:

一、 緩解寒邪侵襲,調和氣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調經止痛等功效。散邪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感冒發熱、惡寒發熱、頭疼鼻塞等症狀,白芍可緩解寒邪對人體的侵襲,同時調節氣血運行,使寒邪得以疏散,達到治療目的。

二、 保護脾胃,防止寒邪傷及脾胃:白芍具有收斂脾胃、止瀉止痛的作用,對於寒邪傷及脾胃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可起到保護作用,防止寒邪進一步損傷脾胃。

主治功效


散邪湯,中藥方劑,主治三陽經瘧疾,症狀包括頭痛、無汗、發熱、惡寒。

散邪湯組成:

  • 麻黃:性辛溫,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甘草:性味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川芎:性辛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散邪湯具有解表散寒、清熱止瘧的功效,適用於治療三陽經瘧疾。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荊芥1錢,半夏1錢,黃芩1錢,甘草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散邪湯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因此,風寒感冒患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頭痛瘧疾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怕冷不易流汗

相同名稱方劑


散邪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二。 組成:柴胡1錢,荊芥1錢,半夏1錢,黃芩1錢,甘草1錢。 主治:外感初起發熱。

散邪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五。 組成:川芎1錢,白芷1錢,麻黃(去節)1錢,防風1錢,紫蘇1錢,羌活1錢,甘草5分,白芍藥(酒炒)1錢。 主治:發汗散邪。主治:三陽經瘧,頭痛無汗,發熱惡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