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行軍散

武侯行軍散

WU HOU HANG JU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7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肺經 21%
心經 13%
肝經 13%
脾經 13%
膽經 4%
心包經 4%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武侯行軍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可驅散風寒,對於行軍途中因風寒引起的感冒、鼻塞、頭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其二,麻黃可通暢氣道,有助於改善行軍過程中因勞累、寒冷所致的呼吸不暢,提高行軍效率。

麻黃雖然具有藥用價值,但其性較烈,需根據個人體質及症狀適量使用,並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武侯行軍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川芎配伍其他藥物,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行軍勞累所致的肢體痠痛、腰膝疼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行軍途中因外傷或疲勞導致的瘀血腫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川芎在武侯行軍散中起着重要的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行軍途中的各種不適。

武侯行軍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散寒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消腫的功效。行軍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白芷可幫助散寒解表,緩解風邪侵襲所致的各種不適。
  2. 通鼻竅,利頭目: 白芷還具有通鼻竅、利頭目的功效,可以改善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行軍散中加入白芷,有助於緩解患者鼻竅不通,促進頭目清明的效果。

武侯行軍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解表散寒: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之效。行軍途中,易受寒邪侵襲,導致風寒感冒、胸悶氣短等症狀,紫蘇葉可有效驅散寒邪,溫肺止咳,緩解旅途中的不適。
  2. 和胃止嘔:紫蘇葉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行軍途中因顛簸、飲食不潔等原因造成的噁心嘔吐。此外,紫蘇葉還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慾,有利於行軍士兵保持良好的體力。

武侯行軍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方中加入石膏,可有效清解外感熱毒,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二、 收斂止汗:石膏性收斂,能止汗止瀉,適用於外感熱邪導致的汗出不止、津液耗損等情況。行軍散主治外感風熱、表邪未解,石膏的收斂作用,能固護表氣,防止汗液外泄,有助於恢復正氣。

武侯行軍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武侯行軍散方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調和各藥材的藥性,使其發揮最佳功效,避免藥物相互抵觸或產生副作用。
  2. 保護脾胃: 甘草能健脾益氣,保護脾胃功能。行軍途中,士兵們常需食用粗糙的食物,甘草可緩解胃腸負擔,防止脾胃虛弱,確保士兵們的體力。

武侯行軍散中加入綠豆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行軍途中,士兵容易因勞累、環境惡劣而引發熱病、腹瀉等症狀,綠豆粉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不適。

二、健脾益胃: 綠豆粉富含澱粉,可為士兵提供能量,補充體力。同時,綠豆粉性平,不會對脾胃造成負擔,反而有助於健脾益胃,增強士兵的抵抗力。

總之,綠豆粉在武侯行軍散中起著清熱解毒、健脾益胃的作用,是行軍途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武侯行軍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感冒傷寒未過三日者」,乃針對外感風寒早期(表證階段)而設,強調發汗解表、疏風散邪。其名「行軍散」,推測源於古時軍旅之用,取其便攜、速效之特性,適用於風寒襲表所致的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尤重於病發初期(三日內邪尚在表)的截斷治療。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麻黃(9兩)

    • 劑量獨重,為全方核心,取其辛溫發汗、開泄腠理之力,峻散表寒,符合「傷寒表實」需發汗解表之治則。
  2. 臣藥:川芎、白芷、蘇葉

    • 川芎(1兩)辛香行散,上行頭目,助麻黃祛風止痛,尤善緩解頭痛、身痛。
    • 白芷(1兩)辛溫走表,芳香化濁,協同麻黃解表散寒,兼燥濕通竅,對鼻塞流涕有效。
    • 蘇葉(1兩)辛溫發表,理氣寬中,既可助麻黃解表,又能緩和脾胃氣滯(如外感兼見胸悶噁心)。
  3. 佐藥:石膏、綠豆粉

    • 石膏(1兩)性寒清熱,與麻黃相配,形成「辛涼疏表」之勢,防麻黃過於溫燥,兼制外寒漸化熱之弊(如初覺咽乾、微渴)。
    • 綠豆粉(2兩)清熱解毒,緩和藥性,既可防燥熱傷津,又能解暑熱或輕微裡熱(契合「行軍」環境可能兼暑濕)。
  4. 使藥:甘草(1兩)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麻黃、石膏寒溫之性對胃氣的刺激。

三、全方配伍特點

  • 辛溫為主,佐以清涼:以麻黃為首的辛溫藥群主力發散表寒,石膏、綠豆粉為佐,形成「溫而不燥,散中有清」的配伍,適合風寒初起或寒輕熱初顯者。
  • 速效導向:散劑劑型配合「無根水」(雨水或井水)送服,取其輕清上行、助藥力速達肌表,符合「行軍」急用之需。
  • 兼顧表裡氣機:蘇葉理氣、綠豆粉解毒,暗示此方亦考慮外感兼夾氣滯或環境穢濁(如行軍露宿)的複合病機。

總結:此方以發汗解表為根本,透過麻黃重劑開表,輔以風藥止痛、清藥制熱,體現「表寒得散,鬱熱得清」的治療邏輯,適用於風寒表證初期,尤重汗法透邪。然方中麻黃用量較大,需體實者為宜,後世應用可據證調整劑量或配伍。

傳統服藥法


麻黃9兩,川芎1兩,白芷1兩,蘇葉1兩,石膏1兩,甘草1兩,綠豆粉2兩。上為細末。
每服1錢,用無根水調下。
孕婦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發熱、汗出、口渴、煩躁、尿黃等症狀明顯時使用。

相關疾病


感冒

相同名稱方劑


武侯行軍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麻黃9兩,川芎1兩,白芷1兩,蘇葉1兩,石膏1兩,甘草1兩,綠豆粉2兩。 主治:感冒傷寒未過3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