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丸

JIN Y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3

熱/寒比例

極寒 (0.0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6%
肺經 15%
肝經 15%
心經 15%
腎經 10%
膽經 10%
大腸經 6%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脾經 3%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英丸方劑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金英丸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麥門冬可清肺熱,生津止渴,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2. 養陰生津:麥門冬能滋陰養胃,生津止渴,對於熱病傷津、津液不足的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滋補作用。金英丸中加入麥門冬,可緩解患者因熱邪耗傷津液所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提高藥物的療效。

金英丸方劑中含有牡蠣,主要是因為牡蠣具有以下兩方面的藥用功效:

  1.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牡蠣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軟堅散結、化痰消腫:牡蠣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可以治療瘰癧、癭瘤、乳房腫塊等疾病。同時,牡蠣還有化痰消腫的作用,可以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

因此,金英丸方劑中加入牡蠣,可以起到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化痰消腫等多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方的療效。

金英丸中加入知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之效。金英丸主治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知母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2. 滋陰潤燥: 知母能滋陰潤燥,對於因熱毒耗傷津液導致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金英丸中的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等性寒,易傷陰,知母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潤燥、平衡藥性,防止寒涼傷正的作用。

金英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的功效。金英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抑制病菌生長,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2. 抑制胃火: 金英丸常用於治療胃火上炎引起的口腔潰瘍、牙齦腫痛等症狀。黃連可以清胃火,降胃氣,抑制胃火上炎,防止病情加重,起到協同其他藥物的作用。

金英丸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金英丸主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天花粉可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緩解咽喉腫痛。
  2. 利濕化痰:天花粉還具有利濕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痰液排出,配合金英丸中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利咽、消腫止痛的效果。

總體而言,天花粉在金英丸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金英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之一是苦參。苦參(Sophora flavescens)是一種具有苦味的植物,長期以來被應用於中醫中,因其擁有多種藥理作用。首先,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能有效幫助消除體內的濕氣和熱毒,這對於許多由濕熱引起的疾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次,苦參含有生物鹼成分,其中的苦參鹼被認為對於抗菌和抗炎具有一定的效果,這對於與感染相關的疾病有輔助療效。此外,苦參也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外周血流,增強新陳代謝。因此,在金英丸的組成中添加苦參,不但能增強方劑的療效,還能調和其他藥材的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多種陽虛、濕熱病症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金英丸方劑中包含金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平肝熄風: 古人認為金屬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金箔入藥可平息肝陽上亢,達到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效果,適用於心悸、失眠、癲癇等症。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金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熱傳導性,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和吸收,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同時,金箔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金英丸方劑中加入銀箔,其目的並非單純的「金玉良言」,而是基於傳統中醫的理論和經驗。

其一,銀箔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瘡瘍、燙傷等症狀。金英丸作為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的常用方劑,加入銀箔可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增強藥效。

其二,銀箔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提高金英丸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金英丸中加入銀箔,是基於中醫的藥性理論和臨牀經驗,並非是毫無依據的傳統偏方。

主治功效


金英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出處:《聖濟總錄》| 北宋徽宗趙佶主持編纂

**主治:**消渴不止

治療原理分析:

《聖濟總錄》記載金英丸由八味藥組成,並未列出完整藥方,但結合提供的六味藥材:麥門冬、牡蠣、知母、黃連、天花粉、苦參,可以推測其治療消渴的原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滋陰潤燥,生津止渴:

    • 麥門冬滋陰潤燥,養肺止咳,是治療陰虛燥熱引起的口渴的要藥。
    • 知母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與麥門冬相配,增強滋陰生津之力,緩解消渴症狀。
    • 天花粉清熱利尿,化痰止咳,亦能生津止渴,與麥門冬、知母協同作用,進一步緩解口渴症狀。
  2. 清熱瀉火,除煩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殺菌消炎,可清除體內熱毒。
    • 苦參清熱燥濕,殺菌消毒,與黃連配合,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 消渴症多與內熱熾盛有關,黃連、苦參的清熱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熱邪引起的煩渴。
  3. 固精補腎,平肝潛陽:

    • 牡蠣固精補腎,平肝潛陽。
    • 消渴症久病可傷及腎陰,牡蠣的補腎作用有助於改善腎虛症狀。

綜合分析:

金英丸以滋陰生津、清熱瀉火為主要治療原則,兼顧固精補腎。方中麥門冬、知母、天花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治其標;黃連、苦參清熱燥濕,除煩解毒,治其本;牡蠣固精補腎,平肝潛陽,扶正固本。諸藥合用,共奏滋陰清熱、生津止渴之效,從而達到治療消渴的目的。

由於古籍記載的藥方不完整,缺少兩味藥物,無法完全準確分析所有藥物之間的配伍關係及其具體功效,但以上分析已涵蓋了金英丸的主要治療方向和作用機理。

傳統服藥法


虢丹 麥門冬(去心) 牡蠣 知母各一兩 黃連 乾栝樓根 苦參各二大兩 金一百箔 銀一百箔 生栝樓根二大兩(杵如泥,入藥中)上為末,用生栝樓根汁和為丸。
每服40丸,食後以飲下,1日2次,夜又進1服,當日渴止;10日已來,漸覺減,即每服35丸,1日2次;1月外,每服30丸,1日1次。夏月即用蜜為丸。服藥之次,腹中忽冷痛,即取厚朴2小兩(炙),橘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金英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陰虛火旺。
  • 金英丸不宜與溫熱性中藥同用,以免加重病情。
  • 金英丸不宜與寒涼性中藥同用,以免降低藥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英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二五引《神巧萬全方》。 組成:虢丹1兩,麥門冬(去心)1兩,牡蠣1兩,知母1兩,黃連2大兩,乾栝樓根2大兩,苦參2大兩,金100箔,銀100箔,生栝樓根2大兩(杵如泥,入藥中)。 主治:消渴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