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連丸
CAN LI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參連丸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與腸道有關的疾病。其組成中包含苦參,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苦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腸道內的病菌及炎症,幫助緩解腹瀉、痢疾等症狀。中醫認為,腸道的健康與全身的免疫狀況密切相關,清熱解毒可以促進整體健康。
其次,苦參還具有利濕排毒的特性,對於因濕熱引起的腸道不適,能起到調理的作用。此外,苦參中的有效成分對於腸道黏膜的保護及修復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最後,當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時,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對於特定病症的治療更加全面和有效。因此,苦參在參連丸中的應用,不僅有助於治療腸道不適,還能促進整體健康。
參連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邪上炎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與人參、連翹等藥物相配,可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 制參燥性: 人參性溫,容易燥熱,而黃連性寒,可起到制約人參燥性的作用,使藥性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陰。
參連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天花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渴之效。參連丸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便祕等症狀,天花粉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瀉火解毒、消炎止痛的目的。
- 利水消腫: 天花粉還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幫助清除體內積熱濕毒,減輕炎症反應,改善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參連丸中加入牡蠣,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平肝潛陽: 牡蠣性寒,味鹹,入肝經,能清熱降火,平息肝陽,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鎮心安神: 牡蠣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因心神不寧、煩躁不安所引起的失眠多夢、心煩意亂等症狀。
因此,在參連丸中加入牡蠣,不僅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還能平肝潛陽、鎮心安神,使藥效更加全面,臨牀療效更佳。
參連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參連丸主治熱證,如心煩口渴、小便赤澀等。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清熱瀉火,緩解熱證。
- 滋陰降火:知母能滋陰降火,緩解由陰虛火旺引起的熱證,如口燥咽乾、手足心熱等。參連丸中加入知母,可補充陰液,降解虛火,從根源上解決熱證問題。
知母在參連丸中的加入,體現了中藥配伍的精妙,既能清熱瀉火,又能滋陰降火,有效治療熱證,體現了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
參連丸中添加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參連丸本身以補氣固表為主,而麥門冬可協調其燥性,避免傷陰耗津,同時緩解因氣虛所致的燥熱咳嗽、口渴咽乾等症狀。
- 養心安神:麥門冬亦可養心安神,與參連丸中的黃芪、人參等補氣藥物配合,可增強整體補益效果,改善心悸失眠等氣虛所致的心神不寧症狀。
因此,麥門冬的加入,使參連丸在補氣固表的同時,兼具滋陰潤肺、養心安神的功效,使其應用範圍更廣,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參連丸,是由苦參、黃連、天花粉、牡蠣、知母、麥門冬等中藥材組成,具有傳染屍體骨骼蒸發的功效。
-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 牡蠣: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
- 知母: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參連丸的具體用法和用量應遵照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將艾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陳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連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三。 組成:苦參1兩半,黃連(去須)3兩3分,栝樓根1兩3分,牡蠣(煅)1兩3分,知母(焙)1兩3分,麥門冬(去心,焙)1兩3分。 主治:傳屍勞骨蒸。
參連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艾葉(糯米糊拌,焙,取細末)1兩半,乾薑(炮,取末)2兩(同艾末用米醋1升半,慢火熬成稠膏),宣黃連1兩半(銼如豆大,用吳茱萸1兩半同黃連炒紫色,揀去吳茱萸不用),木香1兩半(别用黃連1兩半爲粗末,以水1升,慢火煮盡水,去黃連不用,將木香薄切,焙乾),人參(去蘆頭)1兩半,白朮(去皮)1兩半,烏梅(去核,焙乾)1兩半,酸石榴皮(炒)1兩半,白茯苓(去皮)1兩半,地榆1兩半,百草霜(别研)1兩半,當歸(洗,焙)1兩半,龍骨1兩3分(火煅通紅),赤石脂1兩3分,訶子(煨,去核)1兩,阿膠2兩(蛤粉炒),罂粟殼2兩(蜜炙)。 主治: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泄利腸鳴,日夜無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