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金箔丸中含有金箔,其加入並非單純的裝飾或噱頭,而是基於傳統中醫理論的考量:
一、金箔的藥性:
中醫認爲金具有安神、鎮驚、解毒的功效,能平肝潛陽,鎮心安神,適用於心悸、失眠、驚恐等症。
二、金箔的效用:
金箔在方劑中起着引藥入經、增強藥效的作用。金箔的細微顆粒能迅速溶解於胃酸中,並將藥物成分迅速帶入經絡,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小金箔丸中加入金箔並非無稽之談,而是基於中醫理論和臨牀經驗的綜合考慮,具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
中藥方劑[小金箔丸]的組成中包含[硃砂],因為硃砂具有解毒安神的作用。在中醫中,硃砂常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病症,如心神不安、高熱等。它能夠有效安撫心神,清除體內毒素。在[小金箔丸]中,硃砂的加入可以提升方劑的安神解毒效果,增強整體療效。
小金箔丸中添加琥珀,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平肝熄風: 琥珀味甘、鹹,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安神定志的功效。小金箔丸用於治療肝風內動所致的眩暈、頭痛、失眠等症,琥珀能有效緩解肝風內動,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 化瘀止痛: 琥珀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小金箔丸中添加琥珀,可以幫助化解瘀血,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恢復。
中藥方劑[小金箔丸]的組成中包含[雄黃],因為雄黃具有解毒清熱的功能。在中醫中,雄黃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病症,如皮膚瘡癤、毒邪等。它能夠迅速清除體內毒素,改善相關症狀。雖然雄黃的毒性較強,但在適當劑量下可以有效提升方劑的療效。
中藥方劑[小金箔丸]的組成中包含[硼砂],因為硼砂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作用。在中醫中,硼砂常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症狀,如口腔潰瘍、喉嚨炎等。它能夠有效清理體內熱毒,改善相關病症。在[小金箔丸]中,硼砂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和清熱效果。
「小金箔丸」中包含「鉛霜」的原因主要有二:
- 傳統觀念: 古代醫學認為鉛霜具有收斂生肌、解毒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瘡瘍、燒傷、燙傷等外傷。鉛霜作為外用藥物,在古代醫學中曾被廣泛使用,被認為可以有效治療一些皮膚疾病。
- 藥性特點: 鉛霜是一種重金屬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在古代醫學缺乏抗生素的情況下,鉛霜被用作治療感染的藥物,可以有效抑制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鉛霜是一種有毒物質,長期使用或過量使用會造成鉛中毒,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現今醫學已經不再使用鉛霜,而改用其他更安全有效的藥物治療相關疾病。
小金箔丸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小金箔丸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等症狀,冰片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開竅止痛: 冰片能通竅開竅,並具有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咽喉腫痛引起的疼痛感。對於因熱毒閉竅引起的聲音嘶啞,冰片的開竅作用能促進氣流通暢,改善聲音嘶啞。
因此,小金箔丸中加入冰片,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開竅止痛,協同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小金箔丸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 天竹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因炎症引起的發熱、疼痛等症狀。小金箔丸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等,天竹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緩解炎症,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 活血化瘀: 天竹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對於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等疾病,天竹黃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幫助清除炎症產生的積聚,促進傷口癒合。
小金箔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可有效降低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 止血生肌: 寒水石亦能收斂止血,促進創面癒合,對於因熱毒損傷而導致的出血、潰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小金箔丸中加入寒水石,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止血生肌,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金箔丸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它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並能開竅醒神,治療因熱毒入心、肝、膽所引起的驚癇、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小金箔丸中其他藥物如珍珠、琥珀等也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牛黃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協同,增強療效,更有效地治療熱病神昏、驚癇抽搐等症狀。
主治功效
小金箔丸主治功效分析
小金箔丸,源於《幼幼新書》劉昉所載,為治療小兒及成人多種熱證、心神不安症狀的複方。其組成藥物多具清熱解毒、安神定驚之效,藥物配伍精妙,功效顯著。以下就其組成藥物及臨牀應用作深入分析:
一、方劑組成及功效分析:
小金箔丸包含金箔、紅砂、琥珀、雄黃、硼砂、鉛霜、冰片、天竹黃、寒水石、牛黃等十味藥物。 其藥物功效如下:
清熱解毒類: 金箔、紅砂、硼砂、鉛霜、冰片、天竹黃、寒水石、牛黃皆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其中牛黃清熱之力最強,能解諸毒,並具有鎮驚開竅之效。此類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蘊積的熱毒。
安神定驚類: 金箔、紅砂、琥珀、牛黃均能安神定驚,尤其琥珀,具有安神定驚、活血化瘀之效,可緩解因熱毒擾心而導致的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
其他功效: 雄黃具有殺蟲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雖在清熱解毒的框架下,但其殺蟲作用在古代可能更多地用於治療因蟲毒導致的皮膚病變或其他症狀。 鉛霜及冰片則兼具解毒殺蟲、消腫止痛之效,可緩解咽喉腫痛、口瘡等症狀。 寒水石的利尿作用,則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輔助清熱解毒。
二、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小金箔丸主治「大人、小兒心臟壅毒,咽喉不利,上壅口瘡,夜臥不穩,心膈煩躁;驚邪;室女骨蒸熱勞」。這些症狀均與體內熱毒蘊結,心神不安密切相關。
小金箔丸的治療原理,在於通過多種清熱解毒藥物的協同作用,清除體內熱毒,從而消除病竈。同時,方中安神定驚藥物的加入,則能平復心神,緩解焦慮、失眠等症狀。 藥物之間的配伍,達到相輔相成,標本兼治的效果。例如,牛黃清熱解毒之力強,又能鎮驚開竅,輔以其他清熱藥物,則清熱之力更強;而琥珀等安神藥物,則能緩解由於熱毒擾心而引起的心神不安。
方劑中,雖然包含了雄黃、鉛霜等毒性較大的藥物,但其用量極其精微,並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配伍,故其毒性得以降低,而其藥效得以發揮。
三、臨牀應用分析:
根據《幼幼新書》記載,小金箔丸可治療大人及小兒多種熱性病證,包括心火亢盛、心神不安、咽喉腫痛、口瘡、失眠等症狀。其藥效溫和,尤其小金箔丸性涼,更適合小兒服用。 值得注意的是,古方記載「大金箔丸治大人疾,小金箔丸治小兒疾,今亦互服」,暗示著兩者在劑量和藥物組成上可能存在差異,但具體差異則需參考更詳細的古籍記載。
總而言之,小金箔丸作為古代兒科及內科常用方劑,其清熱解毒、安神定驚的功效,是通過多種藥物協同作用,標本兼治而達成的。 其臨牀應用範圍較廣,但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金箔5片,朱砂2錢,琥珀2錢,雄黃2錢,硼砂2錢,鉛白霜2錢,白龍腦3錢,生犀末3錢,天竺黃3錢,寒水石3錢(煅過),牛黃少許(研)。
化痰毒風涎,安魂定魄,鎮心神。
上藥同入乳鉢內,研為細末,用粟米飲為丸,如小豆大。
每服5丸,用竹葉熟蜜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金箔丸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安神定驚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小金箔丸,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九引《靈苑方》。 組成:金箔5片,朱砂2錢,琥珀2錢,雄黃2錢,硼砂2錢,鉛白霜2錢,白龍腦3錢,生犀末3錢,天竺黃3錢,寒水石3錢(煅過),牛黃少許(研)。 主治:化痰毒風涎,安魂定魄,鎮心神。主治:大人、小兒心臟壅毒,咽喉不利,上壅口瘡,夜卧不穩,心膈煩躁;驚邪;室女骨蒸熱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