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喉散中加入藜蘆,主要基於其 辛散 和 毒性 特性。
藜蘆味辛、苦,性寒,具有 解毒消腫、散結止痛 的功效。其 辛散之性 可有效 疏通喉嚨,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然而,藜蘆 毒性較強,不可單獨使用。通喉散中加入藜蘆,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材中和其毒性,以達到 解毒消腫 的目的,同時 避免毒副作用。
通喉散方劑中包含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軟堅散結: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喉嚨腫痛多因痰火鬱結或氣滯血瘀所致,昆布能化痰散結,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喉嚨疼痛和腫脹。
二、清熱化痰:昆布亦具清熱化痰之效,能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喉嚨腫痛亦有緩解作用。
總之,昆布在通喉散中發揮軟堅散結、清熱化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喉嚨腫痛,達到清喉利咽之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喉散」主治功效分析
中藥方劑「通喉散」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相關的症狀,具體包括:
- 咽喉腫痛: 這是「通喉散」最主要的適應症,無論是風熱上攻引起的咽喉腫痛,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咽喉腫痛,皆可應用。
- 喉痹食難通: 喉痹是指咽喉部位的氣血痹阻不通,導致吞嚥困難。「通喉散」能緩解喉痹,使吞嚥恢復順暢。
- 骨鯁後疼痛甚者: 指魚骨等異物卡在喉嚨後,即使取出異物,喉嚨仍然疼痛劇烈。「通喉散」也能針對此類疼痛發揮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不同醫家的方劑組成來看,「通喉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解毒: 多個方劑中都出現了黃連,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是治療咽喉腫痛的常用藥。例如《聖濟總錄》中提到的「通喉散」即包含黃連,旨在清解咽喉部位的熱毒。
利咽消腫: 昆布具備化痰軟堅、利水消腫的作用,在《名家方選》的「通喉散」中使用昆布,有助於減輕咽喉的腫脹。
祛風散邪: 《聖濟總錄》中提到的「甘露散」使用了白殭蠶和天南星,這兩味藥均有祛風的作用,針對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可以起到疏散風邪的效果。
通絡止痛: 結合方劑組成成分,例如藜蘆、鹽梅等,推測部分「通喉散」的組成,可能也有通絡止痛之效,進而緩解骨鯁後的疼痛。
化痰散結: 《名家方選》中提到橙皮、甘草,這些藥物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可能有助於消除咽喉部位的痰阻,進而緩解症狀。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通喉散」通過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祛風散邪、通絡止痛、化痰散結等多種途徑,達到治療咽喉腫痛、喉痹食難通、骨鯁後疼痛甚者等症狀的目的。不同醫家的「通喉散」組成有所不同,但其治療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過不同的藥物組合來針對咽喉部位的病理變化,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礬石、豬牙皂莢(去皮子)各等分。上於瓦器內煅過,成細散。
每用1字匕,甚者半錢匕,吹在喉中。取出涎愈。
(《普濟方》卷六十三引《衛生家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喉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組成:黃連(去須)、礬石、豬牙皂莢(去皮子)各等分。 主治:風熱上攻,咽喉腫痛。
通喉散, 出處:《名家方選并續集》。 組成:黎實(連莖葉)20錢,鹽梅肉2個(連核),崑布四方 6寸許。 主治:咽喉腫痛,或喉痹食難通,或骨鯁後疼痛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