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藜蘆散中包含藜蘆,乃因其具有 燥濕化痰、散結消腫 的功效。
藜蘆味苦、辛,性寒,入肺、脾經。其藥性善於化解寒濕痰濁,對於因寒濕阻滯肺經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此外,藜蘆亦能消散腫塊,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疾病。
因此,藜蘆散中加入藜蘆,旨在通過其 燥濕化痰、散結消腫 的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藜蘆散主治功效分析
藜蘆散主要用於以下幾種病症的治療:
1. 婦人陰部疾病
- 症狀: 陰中突出如蛇、雞冠菌樣;陰戶腫痛;陰瘡流水、溺澀。
- 病機: 肝脾濕熱下注、脾氣下陷、肝火鬱結。
- 治療原理: 藜蘆散中的藜蘆具有殺蟲解毒的功效,可以消除陰部的異常贅生物和炎症。而雄黃也有類似的功效,兩者合用可以治療此類症狀。
- 文獻:
- 《種福堂公選良方》:「雄黃藜蘆散:治婦人陰中突出如蛇。或雞冠菌樣者。」
- 《外科正宗》:「陰中有如挺出一條,蛇形尺許,墜重、流水、溺澀者,乃脾氣下陷,肝火從之,朝服補中益氣湯,晚服龍膽瀉肝湯,外塗雄黃藜蘆散,其患漸收。」
- 《瘍醫大全》:「雄黃藜蘆散,婦人陰中突出如蛇,或似雞冠菌樣者,並治。」
2. 鼻部疾病
- 症狀: 鼻中息肉不通、不得息。
- 病機: 鼻竅壅塞,多因濕熱蘊結所致。
- 治療原理: 藜蘆散通過灌鼻或敷鼻的方式,利用其解毒、消腫的功效,以消除鼻息肉,恢復鼻竅通暢。
- 文獻:
- 《聖濟總錄》:「治鼻生息肉,不得息,灌鼻,藜蘆散方」
3. 牙齒疼痛、牙疳、口瘡
- 症狀: 牙齒疼痛、牙齒根宣露挺出、齒疳、口生瘡。
- 病機: 多因風火、蟲蛀、濕熱所致。
- 治療原理: 藜蘆散中的藜蘆能殺蟲止痛,並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通過含漱或塗抹於患處,可以緩解牙痛、治療齒疳。
- 文獻:
- 《聖濟總錄》:「治牙齒疼痛。藜蘆散方」「治齒疳風䘌,疼痛不止。藜蘆散方」「治牙齒風齲,宣露疼痛疳慝藜蘆散方」
- 《太平聖惠方》:「治牙齒蚛痛。日夜不止。藜蘆散方。」「治牙齒宣露。齒根挺出。疼痛疳䘌。藜蘆散方。」
4. 瘧疾
- 症狀: 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郁郁,欲吐不能吐;痎瘧久不瘥,發寒熱無時。
- 病機: 痰濕阻滯,氣機不暢。
- 治療原理: 藜蘆散具有湧吐作用,可以通過催吐的方式,祛除胸中痰濕,暢通氣機,從而治療瘧疾。
- 文獻:
-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治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鬱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則已。當以藜蘆散雄黃散吐之。」
- 《醫學綱目》:「久瘧欲吐不吐,宜吐之,用藜蘆散,或雄黃散。」
5. 其他
- 癰疽諸瘡惡肉: 藜蘆散可以去腐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 《聖濟總錄》:「治癰疽蝕惡肉。藜蘆散方。」
- 《太平聖惠方》:「治癰疽蝕惡肉。藜蘆散方。」
- 黃疸: 藜蘆散可以通過催吐的方式,祛除體內濕熱,從而治療黃疸。
- 《太平聖惠方》:「治黃疸,熱毒結在膈上壅煩悶,目赤口乾,宜服藜蘆散吐之方。」
- 狂病: 藜蘆散可以湧吐痰涎,有助於狂病患者。
- 《醫方集宜》:「一狂病眼斜妄言狂走,形盛氣實者,先宜吐痰,用藜蘆散、三聖散。」
- 《醫方集宜》:「藜蘆散 治狂病吐藥」
總結
藜蘆散是一個以藜蘆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具有多種功效,主要包括:殺蟲解毒、消腫止痛、湧吐痰濕、去腐生肌。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婦人陰部疾病、鼻部疾病、牙齒疼痛、瘧疾、癰疽惡肉、黃疸、狂病等病症。
其治療原理主要是利用藜蘆的藥性,通過外用(塗抹、敷貼、灌鼻、含漱)和內服(催吐)兩種途徑,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藜蘆半兩,真珠末半兩,硫黃3分(細研),馬齒礬3分(燒令汁盡),雄黃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閭茹1兩。
蝕惡肉。
上為細散。
每用少許敷瘡,1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藜蘆散,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 組成:藜蘆(爲末)。 主治:蟲牙疼痛。
藜蘆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八。 組成:貫眾1兩,藜蘆2錢,漏蘆3錢。 主治:禿瘡。
藜蘆散, 出處:《保命集》卷中。 組成:大藜蘆末半錢。 主治: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鬱鬱,欲吐不能吐者。
藜蘆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藜蘆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莽草半兩,青鹽1兩,生地黃1兩,牛膝1兩,曲頭棘針49枝。 主治:牙齒宣露,齒根挺出,疼痛疳(匿蟲)。
藜蘆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一。 組成:藜蘆半兩,真珠末半兩,硫黃3分(細研),馬齒礬3分(燒令汁盡),雄黃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艹閭)茹1兩。 主治:蝕惡肉。主治:癰疽。
藜蘆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七引《肘後方》。 組成:藜蘆(去蘆頭)半兩,莽草半兩,細辛(去苗葉)1兩,垣衣(東牆上取)1兩,鹽1兩,棘刺49枚(有鉤者)。 主治:牙痛斷宣露,疼痛疳(匿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