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藜蘆丸中包含藜蘆,主要原因有二:
一、 藜蘆的藥性:藜蘆性寒,味苦辛,入肺、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解毒消腫之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瘰癧腫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方劑配伍:藜蘆丸中通常會配伍其他藥材,如半夏、陳皮等,以 增強其燥濕化痰、解毒消腫 之功效。藜蘆作為主要藥材,起到引領藥力、發揮藥效的作用,使方劑達到最佳效果。
藜蘆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藜蘆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其寒性較強,易傷陽氣。附子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二者配伍,寒熱相濟,既能發揮藜蘆的清熱解毒作用,又能避免其傷陽之弊,更能溫陽化痰,扶正祛邪,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 防止藜蘆毒性: 藜蘆性寒,有毒,容易損傷脾胃,而附子具有溫陽補氣的作用,可緩解藜蘆的寒性,減輕其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藜蘆丸概述: 中藥方劑「藜蘆丸」,主要成分是藜蘆和附子,主治功效是傷寒病發第一天到第四天,都沒有嘔吐。
藥方組成介紹: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等功效可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藜蘆: 性寒味辛,有毒,歸肺、大腸經,主要成分為生物鹼,具有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藜蘆可治療肺熱咳嗽、腸道濕熱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瘡瘍腫毒等疾病。但藜蘆有毒,不宜久服或大量服用,以免引起中毒。
總結: 藜蘆丸是由藜蘆和附子組成的中醫方劑,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殺蟲、驅蟲、止癢、鎮痛、清熱利濕、斂瘡等功效,主治傷寒病發第一天到第四天,都沒有嘔吐。
傳統服藥法
藜蘆半兩(去藜頭),桂心1兩,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上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藜蘆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藜蘆2分,黃連2分,附子1分。 主治:小兒泄清痢。
藜蘆丸,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藜蘆1兩,附子1兩。 主治:傷寒得病1日已上,4日已來,不得吐。
藜蘆丸, 出處:《外台》卷五引《删繁方》。 組成:藜蘆1兩,皂莢1兩(去皮子),常山1兩,巴豆30枚(去皮,熬),牛膝1兩。 主治:五臟瘧並胃腑瘧。
藜蘆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藜蘆1分,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麝香1分(細研),附子半兩(去皮,生用)。 主治:牙齒蚛痛,日夜不止。
藜蘆丸, 出處:《聖惠》卷十三。 組成:藜蘆半兩(去藜頭),桂心1兩,巴豆1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主治:傷寒下部生(匿蟲)瘡,時久不癒。
藜蘆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藜蘆(炙,去苗)1兩,皂莢(酥炙,去皮子)1兩,巴豆1兩(去心皮膜,炒出油)。 主治:霍亂、赤白冷熱等利及暴瀉,病勢初發,吐瀉不止,食入不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