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藜香散中含有藜蘆,這源於古人對其藥性的認知。藜蘆味苦、辛,性寒,入肺、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解毒散結的功效。
古醫認為,藜蘆對痰濕、積聚等症具有顯著療效,而這些症狀常與肺、胃等臟腑相關。因此,在治療相關疾病時,常選用藜蘆以化痰散結,達到治療目的。然而,藜蘆毒性較大,使用時需謹慎,應遵醫囑服用。
藜香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能通竅開竅,醒神止痛,對於神志昏迷、痰濁阻竅、氣逆喘促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藜香散主治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痺痛,而麝香的開竅醒神之效,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痺痛症狀。
- 活血化瘀: 麝香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瘀血阻滯,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藜香散主治功效分析
藜香散,主要成分為白藜蘆和真麝香,具有開竅醒神、豁痰的功效。古籍記載其主治「痰火灼肝重症,昏狂痙厥,癲癇癡呆,直上巔頂,衝激神氣。」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內容,藜香散主要針對痰火上擾,阻滯經絡,蒙蔽清竅所致的病症。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通腦氣,開清竅: 麝香辛香走竄,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能夠疏通經絡,使清陽之氣上達頭目,恢復神志。白藜蘆辛溫,具有湧吐痰涎的作用,與麝香合用,一開一吐,能夠迅速打開閉塞的清竅,使痰涎排出。
湧吐痰涎,祛除痰火: 古文記載「痰火衝心,心主君火而藏神,輕則神煩不寐,重則痰厥昏迷」及「痰火爍肝,肝藏相火而主筋,輕則頭暈耳鳴,嘈雜不寐,手足躁擾,甚發瘛瘲」。痰火上擾,蒙蔽心竅,則神志昏迷;擾動肝風,則出現痙厥抽搐等症狀。白藜蘆具有強烈的催吐作用,通過湧吐痰涎,可以迅速祛除上壅的痰火,減輕痰火對心、肝的影響。
肅清痰火,醒神: 藜香散作為急救之方,先通腦氣,開竅醒神,湧吐痰涎。後續治療中,常與四汁飲(竹瀝、梨汁、蘿蔔汁、鮮石菖蒲汁)、妙香丸、柔肝熄風煎等方劑配合使用,以進一步肅清痰火,調和氣機,恢復神志,防止復發。其中,四汁飲清熱化痰,妙香丸豁痰開竅,柔肝熄風煎平肝潛陽,熄風止痙,這些方劑的應用,都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
對應症狀: 藜香散主治的「昏狂痙厥,癲癇癡呆,直上巔頂,衝激神氣」,正是痰火上擾,蒙蔽清竅的典型表現。昏狂、癲癇多由於痰火擾心,神志失常;痙厥多由於痰火動風,筋脈攣急;癡呆多由於痰濁阻竅,神明失用;直上巔頂,衝激神氣,則描述了痰火上擾的病勢和病位。
總結: 藜香散通過開竅醒神、湧吐痰涎的作用,迅速祛除上壅的痰火,開通閉塞的清竅,從而達到治療痰火灼肝重症的目的。其與後續方劑的配合使用,則體現了中醫標本兼治、綜合調理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白藜蘆9分,真麝香1分。
取嚏,通腦氣。
上為細末。
搐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藜香散,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白藜蘆9分,真麝香1分。 主治:取嚏,通腦氣。主治:痰火灼肝重症,昏狂痙厥,癲癇癡獃,直上巔頂,衝激神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