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問命散中包含藜蘆,乃因其具有燥濕化痰、清熱解毒之功效。
藜蘆性味辛溫,入肺、胃經,其辛散之性,可燥濕化痰,清熱解毒,對於濕痰阻肺、熱毒壅盛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但藜蘆毒性較強,必須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使用,以免發生中毒。
問命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藥性與功效。
第一,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 問命散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麝香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開竅醒神、恢復意識的作用。
第二,麝香性溫通,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中風常伴有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麝香在問命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中風昏迷等症狀,故而被列為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問命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問命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外感傷寒,症見高熱頭痛、手足微寒,並伴有睡眠中突然驚跳、受驚等症狀。此方通過吹鼻取嚏的方式,利用藥物刺激鼻腔黏膜,促使打噴嚏以開泄肺氣、疏通經絡,進而達到醒神、散寒、解表的作用。若見有蟲從鼻出(可能指鼻腔分泌物或寄生蟲),則被視為病情好轉的標誌。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瓜蒂(半兩)
- 功效:性味苦寒,具催吐、祛痰、引濕熱外出的作用。
- 在本方作用:通過刺激鼻腔黏膜,引嚏開竅,使邪氣外散,緩解頭痛、高熱。
細辛(一分,去苗)
- 功效:辛溫,能散寒解表、通竅止痛。
- 在本方作用:協助瓜蒂開竅,並溫散寒邪,改善手足寒涼、頭痛等症狀。
乾地龍(一分,炒)
- 功效:鹹寒,有清熱息風、通絡活血的功效。
- 在本方作用:針對小兒驚跳、受驚之症,緩解外邪入裡化熱引起的抽搐或不安。
白礬灰(一分)
- 功效:酸澀寒,收斂固澀、解毒殺蟲。
- 在本方作用:可能用於收斂鼻腔過多分泌物,或清除寄生蟲(如古代認為的「鼻中蟲」)。
藜蘆(一分,去蘆)
- 功效:辛寒有毒,具湧吐、殺蟲功效。
- 在本方作用:加強催嚏作用,助邪外排,並可能用於驅蟲。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開竅祛邪」為核心,結合四種作用:
- 辛竄開竅(瓜蒂、細辛、藜蘆):刺激鼻腔黏膜,引嚏發散,宣通肺氣,使表邪從鼻竅外解。
- 清熱息風(地龍):針對高熱驚跳,防止熱極生風。
- 收斂殺蟲(白礬):處理可能存在的寄生蟲或濕熱穢濁。
四、適用機轉推論
小兒傷寒後,若邪氣鬱於肺衛,可能導致高熱、竅閉不宣(如鼻塞、頭痛)。此方通過「嚏法」刺激,使肺氣宣發,調動正氣抗邪,同時藉由辛溫(細辛)與寒涼(瓜蒂、地龍)藥物的配合,平衡表裡寒熱,達到散寒、清熱、止驚的綜合效果。若見蟲出,則反映體內濕熱穢濁被驅除,故曰「即愈」。
五、總結
「問命散」為古代急救醒神、外治散邪之方,尤其適用於小兒傷寒表閉、熱鬱驚風之輕症,通過鼻腔給藥的局部刺激,達到快速調氣機、祛邪外出的目的。其組方體現「從上治外」的思維,結合開竅、祛風、殺蟲等功效,反映古代對外感病機的多層次處理策略。
傳統服藥法
瓜蒂半兩,細辛(去苗)1分,乾地龍(去土)1分(炒),白礬灰1分,黎蘆(去蘆)1分。
上為細末。
每用少許吹鼻中,得嚏即吉,若有蟲出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問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五引《保生集》。 組成:蜈蚣1條,僵蠶1條(比如蜈蚣長)。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發搐。
問命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 組成:瓜蒂半兩,細辛(去苗)1分,乾地龍(去土)1分(炒),白礬灰1分,黎蘆(去蘆)1分。 主治:諸疳。
問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藜蘆1兩(炒乾爲末),麝香半錢。 主治:發表通氣。主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疼,手足饒寒,睡中忽跳受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