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蹄散

敗蹄散

BAI T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脾經 33%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敗蹄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並能通經活絡、行氣止痛。敗蹄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等,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生肌的功效。敗蹄散中加入麝香,有助於加速傷口癒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再生。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敗蹄散」的傳統功效主治為「天柱瘡」,此症特徵為生於脊柱大椎穴處,瘡面如錢幣大小,色赤,且持續滲出黃色膿液。從病位與症狀分析,此瘡屬熱毒蘊結、腐肉成膿之證,需清熱解毒、祛腐生肌。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驢蹄(燒灰)
    驢蹄性涼,燒灰後具收斂止血、解毒療瘡之效。古代認為燒灰能增强吸附膿液能力,適用於瘡瘍潰爛流膿者。《本草綱目》載驢蹄灰可「敷癰疽散膿」,契合本症膿汁不止之病機。

  2. 胡粉(即鉛粉,熬製)
    胡粉辛寒,外用具燥濕斂瘡、殺蟲解毒作用。熬製後質地細膩,能吸附瘡面滲液,促進乾燥結痂。其抗菌(古人稱「解毒」)特性可助控制瘡毒蔓延。

  3. 麝香(研末)
    麝香辛溫走竄,能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少量外用可引藥透達病所,疏通局部氣血壅滯,加速瘡毒消散。其芳香之性亦能辟穢化濁,防瘡毒穢濁內陷。

配伍邏輯:
三藥合用,以驢蹄灰為君,吸附膿液、祛腐定痛;胡粉為臣,增強燥濕斂瘡之力;麝香為佐使,既助藥力滲透,又防血瘀留邪。全方以「清解—收斂—透達」為核心,針對熱毒腐肉、膿脂外溢的病機,達到拔毒生肌之效。

劑型應用:

  • 未破潰時:以醋煮麵糊調膏外塗。醋能軟堅散結,麵糊黏附形成保護層,共奏箍毒防潰之效。
  • 已破潰時:直接乾摻藥末。利用藥末吸附性與殺菌力,促進瘡面乾燥癒合。

此方體現「腐去則新生」的瘍科原則,結合攻毒與修復,符合古代對瘡瘍「膿泄—肌生」的病理認知。

傳統服藥法


驢蹄(削)20片(燒灰),胡粉1分(熬),麝香少許(研)。
上為末。
未破,以醋煮面糊,和成膏塗入;巳破乾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敗蹄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組成:驢蹄(削)20片(燒灰),胡粉1分(熬),麝香少許(研)。 主治:天柱瘡,生脊大椎上,如錢大,赤色,出黃汁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