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豆牛子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消腫止痛: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豆牛子散中加入麝香,可增強方劑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力,對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顯著作用。
- 引藥入經,增強藥效:麝香氣味芳香,具有引藥入經的作用。在豆牛子散中,麝香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
總而言之,麝香在豆牛子散中既能增強藥效,又能擴大治療範圍,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豆牛子散」之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豆牛子(豆葉上生者,二七枚,以糯米同炒至米黃)
- 麝香(半錢,細研)
文獻依據:
《太平聖惠方》載:「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每日空心日午近夜。各一服。以粥飲調下一錢。治瘰癧頭多。經久不瘥。膿血不止。疼痛。豆牛子散方。 豆牛子(豆葉上生者二七枚以糯米同炒令米黃),麝香(半錢細研)」
主治功效分析:
此方劑「豆牛子散」旨在治療「瘰癧頭多,經久不瘥,膿血不止,疼痛」之症。其治療原理可從組方藥物的藥性與功效來分析:
豆牛子: 文獻中提及的豆牛子,是指生長於豆葉上的寄生植物,其具體藥性雖未詳述,但在此方中經糯米同炒後,一方面降低其可能存在的毒性或刺激性,另一方面糯米能健脾益氣,使藥性更平和。結合其「治瘰癧」的功效,可推斷豆牛子可能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此為治療瘰癧的基礎。其「瘰癧」是指頸部或其他部位的淋巴結結核,為慢性炎症性疾病,豆牛子可針對此病理狀態進行治療。
麝香: 麝香在中醫中具有開竅醒腦、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止痛安神等多重功效。在此方中,麝香的加入,主要作用應為:
- 活血化瘀: 瘰癧常因氣血瘀滯、痰濕凝結所致,麝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促進病竈的消散。
- 消癥散結: 麝香能軟堅散結,有助於消除瘰癧腫塊。
- 止痛: 瘰癧發病時常伴有疼痛,麝香的止痛作用可緩解患者的痛苦。
- 開竅透邪: 麝香辛香走竄,具有開竅透邪的作用,有助於祛除病邪。
綜合分析:
「豆牛子散」的配伍體現了中醫「標本兼治」的原則。豆牛子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為主,針對瘰癧的病因;麝香則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止痛為輔,針對瘰癧的病理表現。兩藥合用,既可清除病邪,又能改善局部氣血循環,達到治療瘰癧的目的。此方特別適用於瘰癧多發、病程日久、膿血不止、伴有疼痛的患者。
綜觀全方,此方劑的治療重點在於消散瘰癧腫塊、改善局部循環、加速膿液排出、減輕疼痛,從而使瘰癧痊癒。此方劑使用方法為研成細末,以粥飲調服,亦考慮到使藥力平和,容易吸收。
傳統服藥法
豆牛子(豆葉上生者)27枚(以糯米同炒令米黃),麝香半錢(細研)。
上藥同研如面。
別取枳殼末3錢,用水1盞,煎至4分,去滓,調下散子半錢,五更時服。良久覺腹痛,但只以枳殼湯細細呷之,即自止。有惡物從小腸出為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豆牛子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豆牛子(豆葉上生者)2-7枚(以糯米同炒令米黃),麝香半錢(細研)。 主治:瘰癧頭多,經久不癒,膿血不止,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