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化痰湯

清肝化痰湯

QING GAN HUA T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內外驗方秘傳》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肺經 19%
心經 16%
脾經 9%
腎經 9%
胃經 9%
膽經 6%
小腸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夏枯草,主要基於其清肝散結、利咽消腫的功效。

夏枯草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散結消腫的功效。其性寒可清肝火,而散結消腫的作用則可有效化解痰濁,對於肝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腫痛、瘰癧、癭瘤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清肝化痰湯中加入夏枯草,旨在通過清肝瀉火、散結消腫,達到化解痰濁,改善肝火上炎所致的相關症狀。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肝火旺盛易導致痰熱鬱結,生地黃可以清瀉肝火,並滋陰降火,從而起到化痰的作用。
  2. 滋陰潤燥:生地黃能滋養陰液,潤燥生津。痰熱常伴有津液不足,導致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生地黃滋陰潤燥,可以改善這些症狀,並輔助化痰。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清肝化痰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有助於化痰止咳,改善因肝火旺盛導致的痰熱症狀。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牡丹皮性寒,味苦酸,入心、肝、脾經,能清瀉肝火,涼血止痛。當肝火上炎,熱毒鬱結,痰熱互結,引起咳嗽、痰多等症狀時,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化痰止咳,起到清熱化痰的作用。同時,牡丹皮還能緩解肝火旺盛引起的胸悶、口苦、失眠等症狀,因此在清肝化痰湯中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軟堅散結: 海藻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肝鬱氣滯、痰濁凝結所致的瘰癧、癭瘤等症,海藻可以化解痰凝,軟化結塊,促進其消散。
  2. 清熱化痰: 海藻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作用。對於肝火上炎、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海藻可以清熱化痰,消炎止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海藻在清肝化痰湯中起到軟堅散結、清熱化痰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肝鬱氣滯、痰濁凝結所致的疾病目的。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清肝化痰湯常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痰黃粘稠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化解痰熱,使痰液易於咳出。
  2. 潤肺止咳: 川貝母富含貝母素,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清肝化痰湯常用於治療肺熱燥咳、乾咳無痰等症狀,川貝母可以滋潤肺燥,緩解咳嗽症狀。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軟堅散結,化痰消腫:昆布性寒滑,入肝、脾經,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消腫的功效。對於痰熱阻肺、肝氣鬱結所致的咽喉腫痛、痰多粘稠等症,昆布能有效化解痰液,緩解咽喉腫脹。
  2.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昆布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因濕熱蘊結、痰濁阻滯所導致的痰多、胸悶、水腫等症,昆布能清熱利濕,消腫化痰,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改善水腫。

總之,昆布在清肝化痰湯中起著化痰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火上炎、痰熱壅肺、濕熱蘊結等症。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因為白僵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化痰止咳: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消腫散結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散結消痰,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嗽痰多、喘息等症。
  2. 清肝明目:白僵蠶亦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療肝熱目赤、視物模糊等症。在清肝化痰湯中,白僵蠶能協同其他藥物清熱解毒、化痰開竅,達到清肝明目、止咳化痰的效果。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補血活血,改善痰液粘稠: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痰液粘稠多與氣血不足有關,當歸能補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使痰液更容易咳出。
  2. 滋陰潤燥,緩解肝火: 清肝化痰湯常用於治療肝火旺盛引起的痰多咳嗽,而當歸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滋養肝陰,緩解肝火,起到輔助清熱化痰的作用。

因此,清肝化痰湯中加入當歸,可以有效地補血活血、滋陰潤燥,達到清熱化痰、改善痰液粘稠的目的。

清肝化痰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緩解因熱毒鬱結導致的痰液黏稠、咳嗽不爽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清肝化痰湯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連翹的加入可增強整體清熱解毒之效,並協同其他藥物,達到化痰止咳、清肝瀉火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清肝化痰湯」,主治「項生瘰疬」。瘰疬即現代所稱之頸部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屬中醫「痰核」「癧瘍」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其成因多與肝鬱化火、痰凝氣結有關,病機關鍵在於「肝火夾痰」凝滯於經絡。方名「清肝化痰」即點明其治療方向:清泄肝火、化痰散結。

組成與邏輯推理

此方以「清肝涼血、化痰軟堅」為核心,可分三組藥物分析:

1. 清肝瀉火、涼血解毒

  • 夏枯草:清肝火、散鬱結,為治瘰疬要藥。
  • 生地黃:滋陰涼血,防肝火灼傷陰液。
  • 丹皮:涼血散瘀,助夏枯草清泄肝經鬱熱。
  • 連翹:解毒散結,古稱「瘰疬聖藥」,能清熱兼消腫。

此組針對肝鬱化火之本,清解熱毒以斷痰凝之源。

2. 化痰散結、軟堅消癧

  • 海藻、昆布、海帶:鹹寒軟堅,化痰散結,為消癧瘍之經典配伍。
  • 貝母(川貝或浙貝):化痰散結,開鬱清熱。
  • 僵蠶:化痰通絡,散風泄熱,助消痰核。

此組直指痰凝氣結之標,化解有形之結聚。

3. 養血活血、調和氣血

  • 當歸:養血活血,防化痰藥過於克伐。
  • 引用荸薺、海蜇頭(即「雪羹湯」):清熱化痰、滋陰潤燥,輔助軟堅散結。

此組調和氣血,避免痰火久結耗傷陰血。

治療原理綜述

本方以「標本兼治」為原則:

  • 治本:清肝泄火(夏枯草、丹皮)、滋陰涼血(生地),截斷痰火生成之源。
  • 治標:化痰散結(海藻、昆布)、解毒消癧(連翹、貝母),直接瓦解頸部結塊。
  • 佐使:活血養血(當歸)、潤燥化痰(雪羹湯),調理整體氣血平衡。

全方體現「肝火得清則痰不凝,痰結得化則癧自消」的思路,契合傳統「痰火同治」之法,適用於肝鬱火旺、痰熱結聚之瘰疬。

傳統服藥法


夏枯草3錢,生地3錢,丹皮2錢,海藻2錢,海帶2錢,貝母3錢,昆布2錢,僵蠶2錢,當歸2錢,連翹2錢。
引用荸薺2兩,海蜇頭1兩,洗淡,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肝化痰湯, 出處:《內外驗方秘傳》。 組成:夏枯草3錢,生地3錢,丹皮2錢,海藻2錢,海帶2錢,貝母3錢,崑布2錢,僵蠶2錢,當歸2錢,連翹2錢。 主治:項生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