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巴豆丸
組成:巴豆、桃仁、松香
功效:行氣活血,通竅開竅。
主治:耳鳴。
文獻參考:《醫學衷中參西錄》
:巴豆丸由巴豆、桃仁、松香組成,具有行氣活血、通竅開竅的功效,主治耳鳴。巴豆辛溫,有毒,能行氣破血,通竅開竅;桃仁辛苦,能行血破瘀,通經活絡;松香辛溫,能行氣活血,通竅開竅。三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通竅開竅之功,用於治療耳鳴。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傳統服藥法
巴豆1粒(去殼)。
搗爛作1丸。
以棉花包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墜下。
方劑組成解釋
巴豆辛溫,有毒,能行氣破血,通竅開竅;桃仁辛苦,能行血破瘀,通經活絡;松香辛溫,能行氣活血,通竅開竅。三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通竅開竅之功,用於治療耳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巴豆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巴豆仁1升。 主治:寒癖宿食,久飲飽不消,大秘不通。
巴豆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九七。 組成:巴豆1枚(去心皮),麝香如巴豆大,大棗1個(去皮)。 主治:瘧疾。
巴豆丸,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四。 組成:巴豆2枚(去皮,熬),桃仁(去皮,熬)2枚,松脂大豆許。 主治:耳鳴。
巴豆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巴豆1枚(去皮),膩粉1錢,砒霜少許(細研),磁石半兩(細研),蜣螂1枚。 主治:箭頭入肉。
巴豆丸, 出處:《聖惠》卷三十四。 組成:巴豆1枚(醋煮令熟,去皮),硫黃1字,乾薑1字,麝香1字。 主治:牙齒蟲蝕有蚛孔,疼痛不可忍者。
巴豆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巴豆2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杏仁5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藜蘆1兩(去頭,炙黃),皂莢2兩(去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桔梗1兩(去蘆頭)。 主治:心腹積聚,時有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