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莽草散

XIAO MANG C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脾經 14%
腎經 13%
心經 12%
肺經 11%
膀胱經 7%
胃經 6%
膽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小莽草散」中包含「莽草」,這源於古籍記載的傳統配方。

「莽草」性辛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脘腹冷痛、跌打損傷等症。而「小莽草散」則是以其為主要藥材,配合其他藥物,組成一個針對特定病症的方劑。

雖然「莽草」有一定的毒性,但在傳統中藥學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的體質和病情,精準控制藥材的用量和配伍,以發揮其藥效,同時避免藥物毒性。因此,使用「小莽草散」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小莽草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散寒: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功效,可有效疏散風寒,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2. 通鼻竅:麻黃具辛溫發散之性,可宣通鼻竅,改善鼻塞不通的症狀。

小莽草散中麻黃的運用,需根據患者的體質及病症進行適當調整,切勿擅自服用。

小莽草散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平肝熄風: 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小莽草散主要用於治療肝風內動引起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天麻的平肝熄風作用正好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2. 祛風止痛: 天麻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頭風、肢體疼痛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藥效。

總而言之,天麻的加入可以增強小莽草散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小莽草散方劑中含有萆薢,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萆薢性味甘淡微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可有效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而小莽草散本身亦是治療水腫、濕痺、腳氣等症的常用方劑,萆薢的加入可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
  2. 通絡止痛:萆薢除利水消腫外,亦具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小莽草散常用於治療濕痺、筋骨疼痛等,萆薢的加入可進一步加強通絡止痛之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小莽草散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散風解表: 小莽草散主治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表證,如頭痛、鼻塞、流涕、發熱等。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風之功,能祛除風邪,開泄腠理,使表邪外出,達到解表止痛的效果。
  2. 疏風止痛: 防風入肺經、膀胱經,具有疏風止痛的功效,可緩解風邪引起的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防風還能通鼻竅,使鼻通氣,改善鼻塞的症狀。

綜上,防風在小莽草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既能解表散風,又能疏風止痛,與其他藥材相配合,達到治療風寒濕邪侵襲表證的目的。

小莽草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小莽草散治療風寒濕痹,常伴隨血瘀阻滯,川芎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具有一定的疏散風寒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驅散體內風寒濕邪,改善痺痛症狀。

因此,川芎在小莽草散中發揮著活血化瘀、疏散風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濕痹。

小莽草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其 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的功效。

羌活 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邪、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羌活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此外,羌活還能 通經絡,利關節,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小莽草散中加入羌活,能更好地達到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效果。

小莽草散方中使用柏子仁,主要考量其寧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具有養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此外,柏子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改善便祕,有助於疏通心氣,使心神安定。

在小莽草散中,柏子仁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寧心安神,通利二便的功效,從而治療心神不安、失眠、便祕等症狀。

小莽草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汗的功效。小莽草散主要針對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而白朮可以健脾燥濕,去除濕熱,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而改善帶下病症。
  2. 助藥力: 白朮能補氣健脾,可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小莽草散中含有其他具有清熱燥濕功效的藥物,白朮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帶下病。

小莽草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溫經散寒,通鼻竅,對於寒邪阻滯經絡,導致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小莽草散旨在治療風寒感冒,細辛可起到溫散寒邪,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
  2. 宣通鼻竅:細辛具有通竅開鼻的作用,能有效緩解鼻塞、鼻淵等症狀。小莽草散中,細辛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好地宣通鼻竅,恢復鼻部的正常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小莽草散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止癢:松香性燥,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有較好的療效。小莽草散中多以燥濕止癢為主要功效,松香的加入可增強其療效。
  2. 收斂生肌:松香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濕疹、癬症等皮膚病造成的破損也有輔助治療效果。小莽草散中的其他藥物,如蛇牀子、苦參等,也具有殺蟲止癢、消炎止痛的作用,松香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莽草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經活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小莽草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肢體不遂等症,川牛膝能引藥下行,將藥力引導至病竈,加強療效。
  2. 祛風濕,利關節: 川牛膝善於祛除風寒濕邪,並能利關節、舒筋活絡。小莽草散中常與其他祛風濕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緩解病人的疼痛和活動障礙。

小莽草散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固精,止遺止瀉: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澀精止遺的功效。小莽草散主要針對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泄、脾虛泄瀉等症,山茱萸能補腎固精,有助於收斂止瀉,提升療效。
  2. 佐使藥力,相輔相成:山茱萸能斂陽氣,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小莽草、肉桂等相配,能更好地發揮溫陽散寒、固澀止遺的功效。同時,山茱萸還能緩解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小莽草散中包含澤瀉,主要因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能利水滲濕,消腫排膿,對於水濕停滯所致的腫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此外,澤瀉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清泄體內熱毒,改善因濕熱所致的口渴、煩躁、小便赤黃等症狀。

因此,在小莽草散中加入澤瀉,可發揮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小莽草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涼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功效。小莽草散主治熱毒壅滯、血瘀不通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赤芍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緩解炎症反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2. 配伍相宜: 小莽草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知母等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而赤芍則可輔助清熱解毒的同時,又起到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小莽草散中加入枳殼,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

一、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降逆止嘔之效。方中以小莽草為主藥,其性溫燥,易於燥傷津液,而枳殼可緩解小莽草燥性,並助其行氣消積,使藥力更加平和。

二、疏肝理氣:枳殼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可緩解胸脅脹滿、胃脘痞悶等症狀。方中加入枳殼,可協同小莽草疏通氣機,使藥效更佳,更能有效治療咳嗽、胸悶等症。

小莽草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味辛,歸腎、心、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祛風止痛之功效。小莽草散主治寒邪凝滯,脈絡瘀阻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附子可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配伍增效:附子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莽草、細辛等辛溫藥物相配伍,可以增強溫陽散寒的作用,提高療效。同時,附子還有助於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寒涼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

小莽草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驅寒除濕:白附子性溫,具有燥濕、祛寒、止痛之效。小莽草散主要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痹痛,白附子可有效驅除寒濕,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散結消腫:白附子亦有散結消腫之功,可輔助小莽草散消散瘀血、痰濁,減輕局部腫脹,促進康復。

總而言之,白附子在小莽草散中,起着驅寒除濕、散結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功效。

小莽草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有二:

一、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脾、胃、肺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效。小莽草散旨在治療小兒驚風、抽搐等症,天南星可有效止痙,緩解驚厥症狀。

二、 消痰散結: 天南星能化痰散結,對於小兒因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驚風,能起到消痰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效果更佳。

小莽草散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 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解痙定搐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緩解痺痛,對於風寒濕痺、筋骨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鎮驚安神: 全蠍能鎮驚安神,對於癲癇、抽搐、失眠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其能平息肝風,鎮定心神,使患者神志清醒,睡眠安穩。

因此,小莽草散中加入全蠍,可以起到通絡止痛、鎮驚安神的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病症有積極意義。

小莽草散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濕止痛: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小莽草散主治風濕痹痛、筋骨酸楚,烏梢蛇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緩解疼痛、舒筋活絡的效果。
  2. 解毒消腫: 烏梢蛇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與其他藥材配合治療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症。小莽草散中可能存在其他具有解毒消腫功效的藥材,烏梢蛇的加入可以加強整體效果。

小莽草散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小莽草散主要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血虛,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小莽草散中其他藥材,如莽草、川芎等,性較燥烈,容易耗傷血氣。加入當歸,其補血活血的功效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輕對人體的負擔,使藥效更加平和。

小莽草散中加入石龍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石龍芮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咳化痰之效。小莽草散主治風寒咳嗽,而石龍芮能有效緩解風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止咳化痰的效果。
  2. 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石龍芮還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腫痛等症狀。在小莽草散中,石龍芮能夠輔助其他藥材,減輕風寒帶來的不適,並起到舒緩鎮痛的效果。

小莽草散中包含犀角,源於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在古代醫學中被視為治療熱病、瘡瘍、血熱妄行等症的良藥。

犀角入藥,主要依賴其「清熱解毒」和「涼血止血」的特性,針對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神昏譫語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然而,隨著犀牛瀕危,現今已禁用犀角入藥,應尋求其他替代藥物,確保藥效和生物多樣性。

小莽草散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腰,強筋健骨: 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小莽草散多用於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疼痛、風濕痹痛等症,而杜仲的補腎壯腰功效,可以加強藥效,緩解患者的症狀。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小莽草散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性較強的藥物,而杜仲性溫,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寒涼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作用,使藥物更易於吸收,提高療效。

小莽草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效。小莽草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抽搐等症,白僵蠶可以有效地抑制痙攣,緩解抽搐症狀。
  2. 解毒消腫:白僵蠶還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緩解小兒因外感或內傷導致的發熱、腫脹等症狀。同時,白僵蠶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整體療效,使治療更全面。

小莽草散中包含半夏,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作用: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小莽草散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而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因痰濕阻肺、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半夏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小莽草散中加入半夏,可以有效地發揮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劑[小莽草散]的組成中包含[鉛丹],因為鉛丹具有燥濕解毒的作用。在中醫中,鉛丹用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病症,如皮膚病、腫塊等。鉛丹能夠有效清除體內濕熱,改善相關病症,但由於其含有鉛成分,使用時必須小心,以免中毒。在[小莽草散]中,鉛丹的加入能夠加強方劑的解毒和燥濕效果,但應謹慎使用。

小莽草散中加入牛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消炎止痛的功效。小莽草散本身即為清熱解毒之劑,加入牛黃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並可針對熱毒入血、神昏譫妄等症狀。
  2. 開竅醒神: 牛黃可通利九竅,開竅醒神,對於因熱毒矇蔽心竅而致的神志不清、昏迷不醒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小莽草散中加入牛黃,有助於促進患者神志恢復,加快病程痊癒。

小莽草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小莽草散主治痰迷心竅,神志昏迷,而麝香能開通心竅,使神志清醒,配合其他藥物,增強其療效。
  2. 活血通絡: 麝香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小莽草散中加入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血液供應,有助於痰濁消散,恢復神志。

因此,麝香在小莽草散中,發揮著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痰迷心竅,神志昏迷等症。

主治功效


中醫中藥方劑「小莽草散」由莽草、麻黃、天麻、萆薢、防風、川芎、羌活、柏子仁、白朮、細辛、松香、川牛膝、山茱萸、澤瀉、赤芍、枳殼、附子、白附子、天南星、全蠍、烏梢蛇、當歸、石龍芮、犀角、杜仲、白僵蠶、半夏、鉛丹、牛黃、麝香等多種成分組成,主治一切風病。

麻黃性辛溫,主要功效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咳嗽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等功效,適用於脾虛氣弱、水腫、黃疸、自汗、盜汗等症狀。

半夏能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用於咳嗽、哮喘、嘔吐、水腫等症。

柏子仁主要功效為安神鎮靜、止血固澀、生津止渴、潤燥滑腸,常用於治療失眠多夢、氣虛體弱、腸燥便祕等症。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腰背疼痛、小便不利等症。

牛膝活血化瘀、利水滲濕、強筋骨,適用於瘀血閉阻、水腫、小便不利、肌肉關節痛等症。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適用於高熱煩躁、吐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等症。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用於治療頭痛、眩暈、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等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適用於貧血、月經不調、痛經、咳嗽氣喘等症。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適用於腎虛腰痛、肌肉關節痛、高血壓病等症。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治療風寒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等症。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用於治療腎陽虛、腰膝冷痛、胃腹疼痛等症。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風濕性關節炎等症。

牛黃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安神,適用於咽喉腫痛、心悸、失眠等症。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治療外感風寒、肌肉痙攣、風濕痹痛等症。

山茱萸固澀收斂、補益肝腎、補血養肝,治療腎虛、眩暈、腰膝痠軟等症。

麝香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用於治療閉證神昏、高熱煩躁、吐血、衄血等症。

天麻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治療癲癇、驚風、眩暈、頭痛等症。

天南星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胸悶、腹脹等症。

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治療溫病高熱、神昏譫語、斑疹、吐血等症。

細辛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頭痛、肌肉關節痛等症。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治療水腫、小便不利、遺精、早洩等症。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用於胸脅氣滯、咳嗽痰多、食積不化等症。

全蠍平肝息風、去風止痙、祛風除濕,治療肝風內動、頭暈、手足抽搐等症。

白附子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等症。

鉛丹外用治瘡瘍腫毒、丹瘤諸瘡、蛇蟲咬傷,能散結,寒能清熱,以其辛寒之性,故能散腐肉之結,清腐肉之熱。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
每服1錢,以溫酒調下。
忌生冷、豬、雞、毒魚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莽草散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小莽草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莽草2兩(微炙),麻黃2兩(去根節),天麻2兩,萆薢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川芎1兩,羌活1兩,柏子仁1兩,白朮1兩,細辛1兩,松脂1兩(煉過者),牛膝1兩(去苗),山茱萸1兩,澤瀉1兩,赤芍藥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兩(炮裂),天南星1兩(炮裂),乾蠍1兩(微炒),烏蛇肉1兩(酒浸,炙微黃),當歸1兩,石龍芮1兩,犀角屑1兩,杜仲1兩(去皺皮,炙微黃),白僵蠶(微炒)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鉛霜3分(細研),牛黃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一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