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風散

XIAO PAI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5%
腎經 14%
脾經 14%
心經 13%
膀胱經 9%
胃經 8%
膽經 3%
大腸經 2%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小排風散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定眩的功效。小排風散主治風邪上擾、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狀,而天麻正是針對此類症狀的關鍵藥物,能有效緩解風邪引起的痙攣和抽搐。
  2. 補益肝腎: 天麻能補益肝腎,對於風邪入侵所致的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等情況,亦能起到一定程度的輔助作用。小排風散中的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備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與天麻配合,能夠更好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小排風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作用。小排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防風可以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2. 疏散風熱: 防風亦有疏散風熱的作用。若患者兼有風熱症狀,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防風可與其他清熱藥物配合,起到清熱解表的作用。

因此,防風在小排風散中起到了祛風止痛、疏散風熱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缺少的藥物。

小排風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寒,祛風止痛: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小排風散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羌活的疏風解表之功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通絡止痛:羌活還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經脈不通,則會引起疼痛。羌活能通經活絡,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小排風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桂枝性溫,入太陽、陽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痺止痛的功效。小排風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桂枝可以溫散寒邪,緩解症狀。
  2.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小排風散中包含多種藥材,桂枝可以協調藥性,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小排風散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作用:

  1. 溫陽散寒:附子性熱,入腎經,可溫腎陽、散寒邪,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2. 扶正祛邪:附子能溫補脾陽,益氣固表,提升機體正氣,有助於抵抗寒邪侵襲,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因此,在小排風散中加入附子,可有效地溫陽散寒、扶正祛邪,達到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病症的目的。

小排風散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白附子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頭風、齒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燥濕散結:白附子亦有燥濕散結的作用,能有效治療風寒濕邪凝滯所致的瘰癧、痰核等病症。

因此,白附子在小排風散中起到祛風止痛、燥濕散結的重要作用,使其更能有效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病症。

小排風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補氣固表: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之效。小排風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導致的頭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狀。人參的加入,可以補益正氣,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侵襲,促進疾病恢復。

二、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如荊芥、防風等,偏於辛涼解表,而人參則偏於溫補,兩者相配,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更能有效地治療風寒感冒。

小排風散中包含萆薢,主要是因為萆薢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萆薢擅長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小排風散以疏風散寒、清熱利濕、祛風止痛為主要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症。萆薢的加入,可以增強利水消腫的作用,促進濕邪排出,進一步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同時,萆薢也能通絡止痛,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小排風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熱,止痛止癢:白蒺藜性微寒,味苦辛,具有疏風散熱、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熱引起的頭痛、目赤腫痛、皮膚瘙癢等症狀,白蒺藜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不適。
  2.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白蒺藜還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熱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白蒺藜能促進水液代謝,通暢經絡,緩解疼痛。

總之,白蒺藜在小排風散中,能夠起到疏風散熱、止痛止癢、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小排風散中含有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 硃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小排風散主治風熱上攻,頭風頭痛,目赤腫痛,煩躁不安等症,硃砂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小排風散中其他藥材如薄荷、柴胡等,具有疏風散熱、清熱解表的作用,與硃砂配合使用,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功效,更好地治療風熱上攻之症。

小排風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熱: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活血止痛的功效。小排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川芎能有效疏解風熱,解除鼻竅阻塞,改善頭痛等不適。
  2. 活血通絡: 川芎還具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頭部血管壓力,進一步緩解頭痛症狀。同時,川芎也能促進藥液流通,提高藥效。

綜上,川芎在小排風散中扮演著疏散風熱、活血通絡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頭部不適。

小排風散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能有效驅散風寒,緩解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小排風散中包含其他藥物,如荊芥、防風等,與麻黃共同作用,發揮協同增效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散風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因此,小排風散中使用麻黃,旨在通過其宣肺散寒的作用,有效治療風寒感冒所引起的諸多症狀,並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小排風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小排風散主治風寒濕邪阻絡,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痠痛等症,當歸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風寒溼邪的阻滯,從而達到行氣止痛的效果。
  2. 補血養血,調和營衛: 當歸還能補血養血,調和營衛,增強機體抵抗力。小排風散中加入當歸,可以補充氣血,提高機體抵抗力,輔助治療風寒溼邪侵襲所致的症狀。

綜上所述,小排風散中加入當歸,既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又能補血養血,調和營衛,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小排風散中包含茯苓,其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小排風散主治風熱感冒,常伴有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而這些症狀與體內濕熱蘊結有關。茯苓利水滲濕,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健脾寧心:茯苓還具有健脾寧心的作用。小排風散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如薄荷、菊花等,這些藥物容易傷脾胃。茯苓健脾寧心,可緩解這些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效更穏定。

小排風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小排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而木香可以行氣活血,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僵硬。
  2. 燥濕化濕: 木香亦有燥濕化濕的功效,可以祛除體內濕氣,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

因此,木香在小排風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行氣止痛,又能燥濕化濕,有助於改善病患的症狀。

小排風散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濕止痛: 威靈仙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小排風散主治風濕痺痛,筋骨攣急,而威靈仙可有效緩解風濕所致的疼痛,並舒筋活絡,改善筋骨攣急。
  2. 活血通絡: 威靈仙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進而減輕疼痛,促進組織修復。小排風散中的其他藥物也多具活血化瘀之效,與威靈仙配合,可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小排風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 祛風止痙 的功效。

白僵蠶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 化痰散結、息風止痙 的作用。其能 清熱解毒,通絡止痛,對於風熱痰濁引起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痙攣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小排風散本身就以祛風散寒、止痙止痛為目的,白僵蠶的加入,加強了方劑的 祛風止痙 功效,使其在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痙攣等症狀時更為有效。

小排風散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疏風散熱之效。對於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口渴、咽痛等症狀,菊花能有效緩解。
  2. 疏風散邪: 風邪入侵,易導致頭風、鼻塞、頭痛等症狀。菊花能疏散風邪,並有助於清熱解毒,達到消散風熱邪氣,緩解病症的作用。

因此,小排風散中加入菊花,不僅能清熱解毒,更能疏散風邪,達到綜合治療效果。

小排風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解表、通竅止痛的功效。小排風散主治風寒襲表、頭風鼻塞、頭痛齒痛等症,細辛可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頭痛症狀。
  2. 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細辛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小排風散中包含香附、蒼朮等藥物,細辛可助其疏風散寒、健脾利濕,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細辛在小排風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直接治療風寒頭痛等症,又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排風散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襲表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皮膚瘙癢等症狀。
  2. 通絡止痛:藁本還能通經活絡,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小排風散中加入藁本,可以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癢、通絡止痛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藥效。

小排風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小排風散主治風寒濕邪阻於肌表,引起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白朮可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幫助驅除濕邪,緩解病症。
  2. 固表止汗:白朮還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風寒濕邪易傷脾陽,導致脾氣虛弱,汗出不止。白朮能補脾益氣,固表止汗,減少體表散發的熱量,有助於抵抗風寒濕邪的入侵,促進病症的恢復。

小排風散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殺蟲止痛之功效。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痛、頭風、齒痛、胃痛等症狀,檳榔能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作用。
  2. 驅除風濕: 檳榔性溫,善於驅除風濕寒邪。小排風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頭風、齒痛、鼻塞、流涕等症,檳榔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祛風除濕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小排風散的組成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古人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治療外感熱毒、瘡瘍腫毒、鼻衄、吐血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小排風散本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犀角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其二,古代醫療條件有限,對藥物功能認識尚不完善。犀角作為珍貴藥材,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和神祕色彩,人們相信它能治療各種疾病,並將其加入多種方劑之中。

小排風散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功效。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肝經,能清熱解毒,尤其擅長治療熱毒入絡、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熱證,例如高熱驚厥、神昏譫語、目赤腫痛等。此外,羚羊角還具有平肝熄風的作用,可鎮驚安神,治療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抽搐痙攣等症。

因此,小排風散中加入羚羊角,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另一方面可以平肝熄風,起到協同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小排風散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海桐皮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其能清泄肝火,散瘀止痛,對於風熱上擾、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疏散風熱,止癢消腫: 海桐皮還能疏散風熱,止癢消腫,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海桐皮在小排風散中發揮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上擾引起的各種症狀。

小排風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小排風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齒痛、耳痛等症,白芷可以有效地疏散風寒,解除表邪,從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通竅止痛: 白芷還能通鼻竅,止鼻淵,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小排風散中常與辛涼解表藥物配伍,如薄荷、荊芥等,共同發揮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白芷在小排風散中發揮著疏散風寒、止痛止癢、通竅止痛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小排風散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小排風散主治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枳殼可以幫助舒緩肝氣鬱結,解除肝胃氣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消食導滯,和胃降逆:枳殼還能消食導滯,和胃降逆,對於食積停滯、胃氣上逆導致的嘔吐等症狀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小排風散在治療肝胃氣滯的同時,也兼顧了食積停滯的因素,枳殼的加入可以更好地達到和胃降逆的作用。

小排風散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竅開竅: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對於風寒閉阻經絡、頭風頭痛、鼻塞不通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2.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腫脹,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排風散」介紹

中藥方劑「小排風散」是一種中藥複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祛風除濕、發汗解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肌肉痠痛、関節炎等症狀。

中藥方劑「小排風散」組成介紹

麻黃:

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桂枝: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白芷: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白朮: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萆薢:

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檳榔:

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防風:

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

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藁本:

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海桐皮:

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

菊花:

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白僵蠶:

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羌活:

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人參:

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麝香:

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通經絡、解酒毒、清熱解毒、順胎產等功效。

天麻:

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安神等功效。

威靈仙:

味甘、辛,性溫,歸腎、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清熱解毒、活絡止痛等功效。

犀角:

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細辛:

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硃砂:

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

白附子:

性溫,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小排風散」具有祛風除濕、發汗解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身痛、肌肉痠痛、関節炎等症狀。由於複方中含有毒性成分,服用時應嚴格按照醫囑,不可自行加量或減量,以避免中毒。

傳統服藥法


天麻1兩,防風1兩(去蘆頭),羌活1兩,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兩(炮裂),人參1兩(去蘆頭),萆薢1兩(銼),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朱砂1兩(細研),芎窮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當歸半兩,白茯苓半兩,木香半兩,威靈仙半兩,白僵蠶半兩(微炒),甘菊花半兩,細辛半兩,藁本半兩,白朮半兩,檳榔半兩,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海桐皮半兩(銼),白芷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麝香半兩(細研)。
上為細散,加朱砂、麝香,研令勻。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
忌生冷、油膩、雞、豬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排風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小排風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天麻1兩,防風1兩(去蘆頭),羌活1兩,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附子1兩(炮裂),人參1兩(去蘆頭),萆薢1兩(銼),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朱砂1兩(細研),川芎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當歸半兩,白茯苓半兩,木香半兩,威靈仙半兩,白僵蠶半兩(微炒),甘菊花半兩,細辛半兩,藁本半兩,白朮半兩,檳榔半兩,犀角屑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海桐皮半兩(銼),白芷半兩,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一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