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柏子仁丸

BU YI BAI ZI R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十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心經 16%
脾經 16%
肺經 15%
腎經 13%
大腸經 5%
胃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3%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心包經 0%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補益柏子仁丸中包含柏子仁,主要因為柏子仁具有以下功效:

  1. 滋養心腎,安神定志: 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能滋養心腎,使心神安定,緩解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柏子仁富含油脂,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

因此,柏子仁在補益柏子仁丸中,起到滋養心腎,安神定志,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心腎不足、失眠健忘、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防風,主要作用是疏散風寒,兼具解表

柏子仁丸以滋陰補腎為主要功效,但若患者伴有風寒外邪,容易阻礙藥效發揮,甚至加重病情。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的功效,能夠驅除外邪,促進藥物吸收和有效成分發揮作用,達到內外兼治的效果,提升療效。同時,防風也能緩解因風寒所致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補益柏子仁丸方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味甘苦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筋接骨之功效。柏子仁滋陰潤燥,但性偏寒涼,加入續斷可溫補肝腎,避免過於寒涼,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補益肝腎、強筋骨之效。
  2. 相輔相成,共奏效用: 續斷與柏子仁在藥性上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續斷補肝腎,強筋骨,可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柏子仁滋陰潤燥,可緩解因肝腎陰虛引起的失眠多夢、心煩不安等症狀。兩者合用,可更好地達到補益肝腎、強筋骨、改善睡眠的功效。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通絡,助柏子仁養心安神:桂枝性溫,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陽通絡、散寒止痛的功效。柏子仁性寒,偏於滋陰,單用容易寒凝血脈,影響心神。桂枝的溫陽作用可以溫通心脈,助柏子仁養心安神,避免寒凝心脈而導致心悸、失眠等症。
  2. 調和藥性,促進藥效發揮:方中柏子仁、遠志、茯苓等藥性偏寒,桂枝的加入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平衡寒熱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健脾利濕之效。柏子仁性潤滑,滋養精血,但易於滑泄,茯苓可健脾固精,防止柏子仁滑泄精氣,提高藥效。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與柏子仁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提升丸劑整體療效。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羚羊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羚羊角性寒,味苦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功效。柏子仁性平,味甘,入心、腎經,補益心腎,養血安神。兩者配伍,可起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同時,補益心腎、養血安神的功效,適用於肝火上炎、神志不安、失眠多夢等症。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羚羊角能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爲君藥;柏子仁能補益心腎,養血安神,爲臣藥。兩者相輔相成,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益心腎,增強療效,使治療更加全面,效果更加顯著。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牡丹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緩解燥熱:柏子仁滋陰潤燥,但性偏寒涼,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脾胃虛寒。牡丹皮性微寒,能清熱涼血,與柏子仁相配,可中和寒性,避免寒涼之弊。
  2. 活血化瘀: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因血瘀所致的頭昏眼花、失眠多夢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柏子仁安神益智的效果,使補益效果更顯著。

因此,牡丹皮的加入,不僅能平衡柏子仁的寒性,還能協同其活血化瘀作用,使補益柏子仁丸整體功效更加全面。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腎:柏子仁性潤滑而偏寒,單味使用易傷陽氣。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陰、健脾益腎之效。與柏子仁配伍,可補益脾腎之氣,避免寒涼之性傷及陽氣,使滋陰補腎的作用更為溫和有效。
  2. 扶正固本: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減少外邪入侵。而柏子仁滋陰潤腸,常用於治療腎虛、腸燥等症。人參與柏子仁搭配,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更能提高整體體質,有助於機體恢復健康。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潤燥通便: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燥通便的功效。柏子仁性平,味甘,入心、腎經,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作用。二者配伍,可以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血養血,潤腸通便的效果。
  2. 改善血虛所致的失眠多夢:當歸補血活血,可以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而柏子仁則可以養心安神,緩解因血虛造成的失眠多夢。因此,二者配伍,可以有效改善血虛引起的失眠多夢等症狀。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黃耆,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補氣固本: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效。柏子仁滋陰潤燥,但性偏寒涼,容易耗氣,黃耆則能補氣,與柏子仁相輔相成,避免滋陰過度而傷陽氣,達到氣陰雙補的效果。
  2. 增強藥力: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藥物的療效,使柏子仁更有效地發揮滋陰、安神、養心、潤腸通便的功效。

補益柏子仁丸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考量其健脾燥濕、益氣固表的功效。

柏子仁具有滋陰潤燥、養心安神之效,但性偏寒涼,易傷脾胃。白朮則能健脾燥濕,補氣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防止柏子仁寒涼傷脾,更好地發揮其滋陰安神功效。同時,白朮能固表止汗,與柏子仁相輔相成,協同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枳殼,看似矛盾,實則巧妙。枳殼性味苦、酸、寒,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滯通便、理氣寬中之功效。

方中柏子仁、當歸等滋補藥材,易造成氣機鬱滯,而枳殼的加入,則可通過理氣消積,避免滋補藥材壅滯氣機,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滋補功效。同時,枳殼也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補益柏子仁丸方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血瘀:柏子仁具有滋陰補腎、養心安神之效,但其性偏於滋膩,容易導致血瘀。赤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之功,可解柏子仁之膩,促進血液循環,防止瘀血阻滯。
  2. 疏肝解鬱:赤芍同時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肝鬱氣滯容易影響心神,導致失眠、心悸等症狀。柏子仁丸主治心腎不交、陰虛火旺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等,赤芍的加入可以協同柏子仁養心安神,提高療效。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行氣止痛: 柏子仁滋陰養血,但性偏寒涼,易致脾胃虛寒,而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行氣止痛,溫脾散寒,與柏子仁相配,可避免滋陰過度,寒凝脾胃,反而影響藥效。

二、 調和藥性: 方中其他藥材如柏子仁、遠志等,均偏於滋陰安神,而木香則偏於行氣止痛,兩者相配,可使藥性相輔相成,達到陰陽調和,氣血流通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

補益柏子仁丸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補益精氣: 柏子仁滋陰潤燥,但性偏寒涼,若單用易傷陽氣。附子性熱,入腎經,可溫腎助陽,溫補腎精,與柏子仁相輔相成,使滋陰補腎之效更加顯著。
  2. 溫陽散寒,助藥力達腎: 附子辛溫走竄,可溫經散寒,有助藥力深入腎臟,促進柏子仁滋養腎精,改善腎虛寒證。

補益柏子仁丸方中,加入細辛的用意,主要有兩點:

  1. 溫陽散寒,助陽氣行於腎臟。 柏子仁性寒,入腎經,偏於滋陰。而細辛性溫,入肺經,可溫陽散寒,與柏子仁寒性相佐,避免滋陰過度,損傷陽氣,更能助柏子仁之精氣下行於腎,滋陰而不傷陽。
  2. 通鼻竅,助腎氣通達。 腎主耳目,鼻竅為腎氣所通。細辛辛溫通竅,可開通鼻竅,利於腎氣之通達,有助於滋補腎精,提高藥效。

總之,細辛在補益柏子仁丸中,起到溫陽散寒、通鼻竅的作用,使補腎之效更佳。

補益柏子仁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養心安神、潤腸通便。方中使用了多種具有補益作用的草藥,其中包含了羌活。羌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腎經,主要功效為散風寒濕邪、止痛解痠。雖然羌活在多數情況下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等症狀,但在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羌活,其目的則更偏向調整體內氣血循環,並通過其行氣活血之效,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

柏子仁本身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作用,而搭配羌活能進一步促進血液流通,使柏子仁及其他補益藥材的功效更好地到達全身各處,尤其是心臟與腸道,達到更好的滋補效果。此外,羌活還能調節因情緒壓力或身體疲勞所導致的氣滯現象,幫助改善失眠、焦慮等症狀,從而全面增強補益柏子仁丸的療效。總體而言,羌活在此方中的應用,顯示了中醫學中藥物之間相輔相成、協同作用的智慧。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柏子仁滋陰養血,但性偏寒涼,容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出現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川芎性溫,善行氣活血,可助柏子仁行氣血、通經絡,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症狀。
  2. 疏肝解鬱,調和營衛:川芎入肝經,能疏肝解鬱,調理肝氣,而肝主疏泄,與心脾相表裏,可幫助改善由肝鬱氣滯導致的心神不寧、睡眠障礙等問題,進而提升柏子仁養心安神的效果。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為了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味苦甘,性微寒,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血下行的作用。

柏子仁具有滋陰補腎、潤腸通便的功效,但單獨服用容易上行,不易到達腎經,而川牛膝則能引導柏子仁下行,使藥效更有效地作用於腎臟,達到補腎益精、滋陰安神的目的。此外,川牛膝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增強整體療效。

補益柏子仁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柏子仁性味甘平,擅長滋養心脾,但容易燥氣。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之效,可中和柏子仁的燥性,防止其燥性傷津。
  2. 相輔相成: 生地黃滋陰養血,可使心血充盈,心神安定;柏子仁寧心安神,可促進睡眠,改善失眠症狀。兩者合用,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滋養心脾,寧心安神,改善睡眠質量。

主治功效


補益柏子仁丸介紹


補益柏子仁丸,又名柏子仁丸,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婦女因身體虛弱勞損,下半身受了寒,橫膈膜以上有風痰,頭部和眼睛眩暈,有時想吐,胸口煩躁,沒有胃口吃東西的症狀。

組成

  • 柏子仁
  • 防風
  • 續斷
  • 桂枝
  • 茯苓
  • 羚羊角
  • 牡丹皮
  • 人參
  • 當歸
  • 黃耆
  • 白朮
  • 枳殼
  • 赤芍
  • 木香
  • 附子
  • 細辛
  • 羌活
  • 川芎
  • 川牛膝
  • 生地黃

功效

  • 補益氣血
  • 溫經散寒
  • 祛風止痛
  • 寧心安神

組成介紹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柏子仁: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補益柏子仁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益氣血、溫經散寒、祛風止痛、寧心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婦女因身體虛弱勞損、下半身受了寒、橫膈膜以上有風痰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柏子仁1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續斷1兩,桂心3分,白茯苓1兩,羚羊角屑3分,牡丹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耆3分(銼),白朮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細辛3分,羌活3分,芎藭3分,牛膝1兩(去苗),熟乾地黃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附子,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食慾不振心情煩燥梅尼爾氏病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柏子仁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柏子仁1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續斷1兩,桂心3分,白茯苓1兩,羚羊角屑3分,牡丹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耆3分(銼),白朮半兩,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細辛3分,羌活3分,川芎3分,牛膝1兩(去苗),熟乾地黃1兩。 主治:婦人風虛勞損,下焦傷冷,膈上風痰,頭目旋眩,或時吐逆,心胸煩躁,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