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防風湯

DA FA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三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心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4%
腎經 12%
胃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大防風湯」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主治疾病: 大防風湯主治風寒表證,症狀包括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防風味辛、甘,性溫,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入侵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2. 方劑配伍: 大防風湯中的其他藥材,如桂枝、白芍等,也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與防風相輔相成,加強祛風解表的功效。同時,防風還可引藥入經,使其他藥材的藥力得以充分發揮。

總而言之,防風在「大防風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治療風寒表證的關鍵藥材。其祛風解表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能夠有效緩解病症,使患者早日康復。

大防風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表止汗: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之功效。大防風湯主治風寒襲表,兼有脾虛氣弱、汗出不止等症。白朮可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協同防風祛風散寒,從內而外治療風寒外感。
  2. 調和藥性:大防風湯中,防風辛溫,具有散寒解表之功,但過於燥烈,易傷津耗氣。白朮性溫和,可緩解防風的燥烈之性,並補益脾氣,使藥性更為平和,利於整體功效的發揮。

大防風湯方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大防風湯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杜仲的補益肝腎之功效,能加強方劑祛風除濕、止痛的效果,使藥力更深入筋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協調藥性:大防風湯中以防風、羌活等辛溫解表藥為主,而杜仲甘溫,能緩和藥性,避免辛溫藥過於燥烈,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也能使藥效更加溫和持久。

大防風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潤燥的功效。在治療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疾病時,當歸能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配合防風等藥物,共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2. 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邪侵襲關節,導致關節疼痛,當歸則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大防風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考量其清熱涼血之效。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大防風湯主治風熱犯表,兼有血熱之症,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緩解表熱及血熱症狀,促進病邪外解。
  2. 滋陰潤燥:生地黃還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風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使患者更加舒適。

綜上所述,生地黃加入大防風湯中,可以有效發揮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使方劑更加全面,更能有效治療風熱表證兼有血熱的病症。

大防風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解風寒之邪,調和營衛: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且能緩解風寒之邪,與防風、羌活等藥物共同作用,可驅散風寒,調節營衛之氣,達到祛風止痛的效果。
  2. 補益氣血,防止寒邪傷陽: 大防風湯本身偏於寒涼,而白芍又能補益氣血,防止寒邪傷陽,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寒涼之弊。

大防風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扶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之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入侵。大防風湯主治外感風寒,兼有表虛自汗、氣短乏力等症,黃耆能補益正氣,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驅散風寒,止汗固表。
  2. 調和藥性: 大防風湯中以防風、荊芥等辛涼解表藥為主,黃耆的溫補作用可緩解辛涼藥對脾胃的影響,避免藥性過寒,使藥效更加平和,更適合體質偏虛者服用。

大防風湯中加入羌活,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項特性,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羌活性溫,味辛,善於疏散風寒,止痛止癢,與防風、白芷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解除風寒邪氣,緩解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升散止痛:羌活能升散風寒,並有止痛作用,與川芎、葛根等藥物配合,能更好地疏通經絡,緩解頭面部疼痛,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羌活的加入,使大防風湯的功效更加全面,治療效果更顯著。

大防風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藥下行: 大防風湯以疏風解表為主,但若風邪上行,僅疏風不足,需引其下行。川牛膝性味辛溫,入肝腎經,能引藥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運,有利於驅散風邪。
  2. 祛風濕止痛: 川牛膝具祛風濕止痛之效,可配合防風、羌活等藥物,加強祛風濕之效,並減輕疼痛,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大防風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大防風湯主治風寒濕痹,方中以防風、羌活、獨活等辛溫解表藥為主,性偏燥烈。甘草味甘性平,可緩解藥物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陰耗氣,更易於患者接受。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的功效,可協同方中其他藥物,增強祛風止痛、散寒除濕的效果。此外,甘草還具有補氣益血的作用,可扶正祛邪,使治療更為完善。

大防風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 大防風湯以祛風散寒為主,但若患者正氣虛弱,單純祛風可能導致正氣受傷,病情加重。人參性溫補,能補氣益血,扶持正氣,使祛風散寒作用更有效。
  2. 調和藥性: 大防風湯中,防風、蒼朮、白芷等藥性偏寒,人參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減少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平和。

總而言之,人參的加入既能提升患者體質,又能平衡藥性,使大防風湯的治療效果更顯著。

大防風湯中使用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助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之功效。大防風湯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附子可助陽氣,驅散寒邪,溫通經絡,配合防風等藥物,可有效改善病症。

2. 扶正祛邪: 風寒濕邪侵襲人體,容易導致陽氣虛弱,正氣不足。附子溫陽補氣,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扶正祛邪,增強治療效果。同時,附子可溫陽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等症狀。

大防風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增效: 防風善於祛風解表,而川芎則具有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功效。兩者合用,可相輔相成,既能祛除外邪,又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2. 引藥入經: 川芎氣味辛香,入肝經,可引導防風等藥物直達病竈,加強藥效,並有助於藥力通達周身,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防風湯 」

大防風湯,由防風、白朮、杜仲、當歸、生地黃、白芍、黃耆、羌活、川牛膝、甘草、人參、附子、川芎等十三種藥材組成,具有驅風邪、散寒止痛、補氣益血、強筋健骨的功效,主治痢疾病後,腳疼痛無力,不能行走,這種病症稱為痢風;或者膝蓋腫大疼痛,大腿和小腿枯瘦像臘肉,只剩下皮和骨頭,關節僵硬、無法彎曲伸展,這種病症稱為鶴膝風。

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白朮:**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牛膝:**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

  5.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6. **當歸:**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7. **杜仲:**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8.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9. **附子:**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10. **黃耆:**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11. **羌活:**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12. **人參:**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13. **生地黃:**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總結

大防風湯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驅風邪、散寒止痛、補氣益血、強筋健骨的功效,主治痢疾病後,腳疼痛無力,不能行走,這種病症稱為痢風;或者膝蓋腫大疼痛,大腿和小腿枯瘦像臘肉,只剩下皮和骨頭,關節僵硬、無法彎曲伸展,這種病症稱為鶴膝風。

傳統服藥法


附子(炮)1錢,牛膝(酒炒)1錢,白朮2錢,羌活2錢,人參2錢,防風2錢,杜仲(去皮,薑制)1錢5分,川芎1錢5分,肉桂(去皮)1錢5分,黃耆(炒)1錢5分,熟地黃(自制)1錢5分,芍藥(炒)1錢5分,甘草1錢。
每服3-5錢,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服用。
  •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腹瀉無尿及少尿不易流汗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防風湯,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防風18铢,當歸18铢,麻黃18铢,白朮18铢,甘草18铢,黃芩30铢,茯苓1兩,乾地黃1兩,附子1兩,山茱萸1兩。 主治:中風,發熱無汗,肢節煩,腹急痛,大小便不利。

大防風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六引《如宜方》。 組成:熟地黃2兩,防風2兩,白朮2兩,當歸2兩,杜仲(制)2兩,黃耆(炙)2兩,白芍藥2兩,羌活1兩,牛膝(制)1兩,人參1兩,甘草1兩。 主治:諸虛損風冷,腰膝筋骨疼痛。

大防風湯, 出處:《會約》卷十一。 組成:人參2錢,白朮2錢,防風2錢,黃耆(蜜炙)2錢,熟地2錢,杜仲2錢,白芍1錢,牛膝1錢,羌活1錢,附子1錢,肉桂7分,甘草(炙)7分,川芎1錢半,當歸1錢半,生薑1錢。 主治:足三陰虧損,風寒混乘虛浸入,發爲痹證。

大防風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防風2錢,當歸3錢,熟地3錢,生黃耆3錢,川杜仲3錢,黨參錢半,白朮錢半,羌活錢半,川芎錢半,淮牛膝1錢,生赤芍1錢,淡附片5分,官桂5分,清炙草5分。 主治:肢脫,有脫一足者,有脫二足者,有僅脫足趾者,由秋夏露卧,爲寒所襲,焮熱內作,博於肢節,痛徹於骨,遇寒尤甚,以熱熨之稍減者。

大防風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三。 組成:附子(炮)1錢,牛膝(酒炒)1錢,白朮2錢,羌活2錢,人參2錢,防風2錢,杜仲(去皮,薑制)1錢5分,川芎1錢5分,肉桂(去皮)1錢5分,黃耆(炒)1錢5分,熟地黃(自制)1錢5分,芍藥(炒)1錢5分,甘草1錢。 主治:足三陰經虧損,外邪乘虛,患鶴膝風或附骨疽,腫痛不消,或腫而不痛,不問已潰未潰。

大防風湯, 出處:《百一》卷三。 組成:防風(去蘆)2兩,白朮2兩,杜仲(去粗皮,炒令絲斷)2兩,川當歸(洗)2兩,熟乾地黃(洗)2兩,白芍藥2兩,黃耆(微炒)2兩,羌活(去蘆)1兩,牛膝(去蘆)1兩,甘草(炒)1兩,人參(去蘆)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半,川芎1兩半(撫芎不可用)。 主治: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主治:患痢後腳痛瘓弱,不能行履,名曰痢風;或兩膝腫大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拘攣,不能屈伸,名曰鶴膝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