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川芎湯

BU ZHONG XI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脾經 18%
肝經 18%
肺經 12%
腎經 9%
胃經 6%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中川芎湯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補氣血和調和脈絡。其成分中包含當歸,這主要是因為當歸在中醫學中被認為具有補血、調經的功效,特別是對於女性的生理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當歸含有豐富的揮發油、當歸酸及其他活性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進而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此外,當歸有助於緩解氣血虧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疲勞、面色蒼白和月經不調等。因此,在補中川芎湯中加入當歸,可以進一步增強其補氣補血的作用,協調整體的治療效果。同時,當歸還能平衡方劑中的其他成分,使整體療效更全面,更符合患者的需求。通過這樣的配伍,補中川芎湯能夠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的目的。

補中川芎湯方中加入乾薑,主要為其溫中散寒、止痛的作用。

川芎性溫,擅長行氣活血,但其偏於涼性,對於寒凝血瘀之痛,效果可能不足。乾薑則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可以溫暖脾胃,促進血液循環,並協同川芎行氣活血,增強其止痛效果。

此外,乾薑還能增強川芎的藥效,使之更有效地緩解寒凝血瘀所導致的疼痛。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活血行氣: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循環,舒緩疼痛,對於瘀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症狀,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2. 引藥入肝: 川芎為補中川芎湯的引經藥,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肝經,發揮更佳的療效。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黃耆,是基於其 補氣固表 的功效,針對方劑整體的治療方向。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 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 等功效。 方劑中加入黃耆,有助於 補益中氣,提升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同時,黃耆亦可 固表止汗,減少汗液流失,提高機體免疫力,進而達到 扶正祛邪 的效果,使患者更快康復。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止痛止嘔: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痛止嘔。補中川芎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脘腹疼痛、嘔吐等症,而吳茱萸的溫中散寒作用,可助川芎活血化瘀,進一步緩解疼痛和嘔吐。
  2. 佐川芎活血化瘀:吳茱萸辛溫,可助川芎活血化瘀,且有溫陽通經之效,可使補中川芎湯的溫經止痛作用更為顯著,促進寒凝血瘀的消散。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川芎的燥熱之性: 川芎性溫,擅長活血化瘀,但容易燥熱傷陰。白芍性寒,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中和川芎的燥熱之性,避免其傷及陰液。
  2. 協調藥性,促進藥效發揮: 白芍與川芎相配,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白芍的斂陰作用,可使川芎活血之力更加溫和,避免過於躁烈,達到更好的療效。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川芎性溫,辛散,能活血行氣,但易耗氣傷陰;而甘草性甘,平,能補脾益氣,緩和藥性,使川芎的活血行氣之效得以發揮,同時避免其過於燥烈而傷陰。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能增強川芎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使其藥效更為顯著,並減少副作用。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滋陰: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涼血滋陰、養血生津之效。川芎辛溫,行氣活血,易耗血津,生地黃可補其不足,避免燥熱傷陰。
  2. 調和藥性: 川芎辛溫,擅於行氣活血,但容易引起燥熱,生地黃則可緩解其燥熱之性,使其藥力更加平和,避免傷陰耗血。

總之,生地黃在補中川芎湯中起著涼血滋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方劑藥力更加溫和,更適合治療血虛氣滯、頭暈目眩等症狀。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腰: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方中川芎活血通經,但易耗氣血,而杜仲可補益腎氣,避免川芎過於耗散腎陰。
  2. 調和藥性: 方中川芎活血化瘀,黃芪補氣固表,而杜仲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方中藥性過於燥烈,更利於整體功效的發揮。

總之,杜仲在補中川芎湯中起著補腎固本、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更適合治療氣血不足、腰膝酸軟等症狀。

補中川芎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補元氣、益精血,並能改善氣血循環,與川芎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血瘀、經絡不通等症狀。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功效。

因此,人參在補中川芎湯中起到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補中川芎湯

補中川芎湯是中醫方劑的一種,具有補氣、活血、止痛、調經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氣血兩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養血調經。
  • 甘草:益氣健脾,緩急止痛。
  •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 杜仲:補腎壯骨,強筋固精。
  •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止渴。

主治

  • 風虛冷熱:由於風寒、風熱、風濕等邪氣侵襲,導致身體虛弱,出現怕冷、怕熱、流鼻涕、咳嗽等症狀。
  • 勞損衝任:由於過度勞累或房事不節,損傷了衝任二脈,導致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
  • 月水不調:月經不正常,包括月經延遲、月經提前、月經過多、月經過少、月經錯後等症狀。
  • 崩中暴下:崩漏,是指月經量過多,顏色鮮紅,突然發作,伴有小腹疼痛等症狀。暴下,是指月經量過多,顏色暗紅或紫黑,突然發作,伴有小腹疼痛等症狀。
  • 腰重裡急:腰部沉重,小腹急迫,有下墜感,伴有小便頻數、尿急等症狀。
  • 淋瀝不斷:小便頻繁,小便量少,伴有尿道灼熱、疼痛等症狀。
  • 及産後失血過多,虛羸腹痛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連日,小便頻數,肢體煩倦,頭暈目睹,不欲飲食:
    • 產後失血過多:分娩後出血量過多,導致身體虛弱,出現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症狀。
    • 虛羸腹痛:身體虛弱,腹痛,伴有腹瀉等症狀。
    • 妊娠胎動不安:懷孕期間,胎兒在子宮內躁動不安,伴有腹痛等症狀。
    • 下血連日:月經量過多,持續多日不絕,伴有小腹疼痛等症狀。
    • 小便頻數:小便次數增多,伴有尿道灼熱、疼痛等症狀。
    • 肢體煩倦:四肢乏力,易疲倦,伴有頭暈、目眩等症狀。
    • 頭暈目睹:頭暈,眼花繚亂,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 不欲飲食:不想吃東西,食慾不振,伴有口乾、舌燥等症狀。

臨牀應用

補中川芎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血兩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其中,當歸和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黃耆和黨參具有補氣的功效,可以改善氣虛引起的乏力、氣短等症狀;白芍和甘草具有養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血虛引起的貧血、面色蒼白等症狀。

禁忌

  • 孕婦忌用。
  • 陰虛火旺者忌用。
  • 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忌用。
  • 服用補中川芎湯期間,應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總結

補中川芎湯是一種補氣、活血、止痛、調經的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氣血兩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但應注意禁忌,合理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補氣活血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溫經止血的功效,出血過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頻尿膀胱炎梅尼爾氏病腹痛肺結核胰臟炎子宮崩漏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月經淋漓不止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補中川芎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組成:當歸(洗,焙)1兩,乾薑(炮,洗7次)1兩,川芎1兩,黃耆(蜜炙)1兩,吳茱萸(湯洗7次)1兩,白芍藥1兩,甘草1兩,熟乾地黃(洗,焙)1兩,杜仲(炒令絲斷)1兩,人參(去蘆頭)1兩。 主治:風虛冷熱,勞損衝任,月水不調,崩中暴下,腰重裏急,淋瀝不斷;及産後失血過多,虛羸腹痛或妊娠胎動不安,下血連日,小便頻數,肢體煩倦,頭暈目睹,不欲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