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聖愈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性溫,味甘、微苦,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效。聖愈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陰虛內熱、月經不調等症狀,熟地黃可滋養肝腎,補充氣血,改善這些病症。
- 調和藥性: 熟地黃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例如,聖愈湯中可能含有較燥熱的藥材,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此外,熟地黃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促進,發揮更好的療效。
聖愈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 緩解疼痛,調和營血: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調經的功效。方中若出現疼痛症狀,白芍可緩解疼痛,並滋養肝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
- 養血柔肝,安神定志: 白芍還具有養血柔肝、安神定志的作用。若患者出現肝氣鬱結、心神不寧等症狀,白芍能疏肝解鬱、養血安神,緩解精神緊張,使心神安定。
因此,白芍在聖愈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血瘀,並安神定志,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聖愈湯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等,川芎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通竅止痛: 川芎還能通鼻竅,對於頭痛、鼻塞等症狀也有療效。聖愈湯中加入川芎,可以幫助改善患者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部疼痛,同時也具有通鼻竅的作用,達到整體改善效果。
聖愈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的功效。聖愈湯多用於氣虛體弱、久病體虛等症狀,人參可補益元氣,增強體質,為疾病恢復提供基礎。
- 扶正祛邪: 聖愈湯以扶正祛邪為治則,人參可增強人體正氣,提升抵抗力,幫助機體抵抗病邪侵襲。同時,人參亦可緩解病邪造成的氣虛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狀,促進疾病康復。
聖愈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聖愈湯旨在治療氣血不足、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而當歸正是補血活血的要藥,可改善血虛、血瘀,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潤燥養血: 當歸還具有潤燥養血的功效,可滋養血脈,改善因血虛所致的皮膚乾燥、毛髮枯黃等症狀。聖愈湯中可能包含其他燥性藥材,而當歸的潤燥之性可中和燥性,平衡藥性,使藥效更佳。
聖愈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之功效。聖愈湯多用於氣虛、表虛易感之症,黃耆能補益正氣,提升人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達到固表止汗之效。
- 促進傷口癒合: 黃耆具有託毒生肌之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改善創傷感染。聖愈湯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外傷感染等,黃耆的加入能增強藥效,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聖愈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聖愈湯常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分有熱所致的症狀,如高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出血等,生地黃可有效清熱涼血,緩解熱毒對人體的損害。
- 滋陰潤燥:生地黃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因熱毒損傷津液導致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聖愈湯中往往還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生地黃的滋陰潤燥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聖愈湯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聖愈湯,由熟地黃、白芍、川芎、人參、當歸、黃耆、生地黃組成,是中醫經典方劑,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與「血虛」相關的病症。根據古代醫籍的記載,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補氣養血,滋陰生津
這是聖愈湯最核心的功效,也是其應用最廣泛的方面。方中:
- 熟地黃、白芍、當歸 滋陰養血,補益肝腎,填精益髓。熟地黃滋陰補腎為君藥,白芍養血柔肝,當歸養血活血,三藥合用,滋陰養血之力強。
- 人參、黃耆 大補元氣,益氣固表,生津安神。人參大補元氣,黃耆益氣固表,二藥合用,補氣之力強,且能推動血行,有「氣為血之帥」之意。
- 川芎 活血行氣,通達氣血,使補而不滯。
- 生地黃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可制諸藥滋膩溫燥之性。
綜合全方,以補血藥為基礎,配伍補氣藥,氣血雙補,共奏補氣養血,滋陰生津之功。
二、主治病症
根據古籍記載,聖愈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失血過多: 諸如外傷出血、吐血、衄血、崩漏等各種失血症,導致氣血兩虛,出現心煩、發熱、口渴、睡臥不安等症狀,聖愈湯可以迅速補充氣血,改善症狀。(《奇效良方》、《古今名醫方論》、《血證論》)
- 血虛發熱: 由於血虛不能濡養,陰虛陽亢,出現發熱、煩躁、口渴、失眠等症狀。聖愈湯可以滋陰養血,使陰血充足,制約陽氣,從而退熱。(《類證治裁》、《時方妙用》、《血證論》)
- 勞瘵血虛: 勞瘵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常伴有血虛症狀,如面色萎黃、疲乏無力、心悸氣短等。聖愈湯可以補益氣血,改善體質,緩解症狀。(《類證治裁》)
- 瘡瘍潰後血虛: 瘡瘍潰破之後,氣血耗損,容易出現血虛症狀,如發熱、煩躁、失眠等。聖愈湯可以補益氣血,促進瘡口癒合。(《類證治裁》)
- 血虛不寐: 因高年血衰或心血不足導致的失眠,表現為心煩不寐、多夢易醒等。聖愈湯可以養血安神,改善睡眠。(《類證治裁》)
- 血虛口麻: 因血虛不能濡養口舌,出現口舌麻木。聖愈湯可以補血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血證論》)
- 產後血虛: 產後失血過多,或因生產過多,傷血血枯,可能出現汗出、發熱、頭暈、子懸等症狀。聖愈湯可補血、補氣生血,改善症狀。(《血證論》)
- 血虛足跟痛: 婦人勞累導致足三陰血虛,足跟熱痛。(《証治準繩‧女科》)
- 瘦人肩背手臂痛: 由營弱衛衰引起。(《類證治裁》)
三、治療原理
聖愈湯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氣血雙補,標本兼治: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聖愈湯以補血藥為基礎,配伍補氣藥,氣血雙補,既能補充血虛,又能推動氣機,使氣旺血生,標本兼治。
- 滋陰清熱,制約陽亢: 血虛容易導致陰虛,陰虛則生內熱。聖愈湯中生地黃、熟地黃、白芍滋陰養血,可以制約陽亢,達到清熱的目的。
- 活血行氣,補而不滯: 方中川芎活血行氣,可以促進氣血運行,使補益的氣血更好地輸送到全身各處,避免補益過多導致的氣滯。
- 陰陽互根,存陽生陰: 《古今名醫方論》引《內經》「陰虛則陽無以生,陽虛則陰無以化」的理論,指出聖愈湯用人參、黃耆配伍四物湯,是為了治療陰虛血脫之症,強調「陽生陰長,血隨氣行」的理論,即通過補氣來達到生血的目的。
總結
聖愈湯是一個經典的補氣養血方劑,其配伍嚴謹,功效卓著。通過補氣養血、滋陰清熱、活血行氣等作用,可以有效治療各種血虛相關的病症。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思想,是中醫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現代研究也表明,聖愈湯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強免疫力、抗疲勞等多種藥理作用,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3分,熟地黃3分,川芎3分,人參3分,當歸身5分,黃耆5分。
托里,補氣血。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都作1服,水2大盞,煎至1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