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聖癒湯中包含人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本: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之效。聖癒湯往往用於治療氣虛體弱、正氣不足之症,人參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提升免疫功能,從而促進疾病康復。
- 緩解症狀: 人參亦具有益氣養陰、生津止渴之效。一些疾病如氣虛乏力、口乾舌燥、心悸氣短等,人參可針對這些症狀起到緩解作用,改善患者的臨牀表現,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效果。
聖癒湯中使用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聖癒湯多用於治療氣虛、免疫力低下、外感風寒等症狀,黃耆的補氣作用能提升機體抵抗力,增強免疫功能,抵禦外邪入侵。
- 促進傷口癒合: 黃耆能促進細胞增殖,加速組織修復,對於外傷、手術後傷口癒合有積極作用。聖癒湯可能針對傷口感染或癒合不良的病症,黃耆的生肌功效能幫助傷口快速癒合。
聖癒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緩解疼痛,和解肝脾: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功效,可緩解肝脾不和所致的疼痛,如腹痛、脅痛、經痛等。聖癒湯中加入白芍,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肝脾氣血調和。
- 養血柔肝,止血安神: 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可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並具有止血安神之效。對於肝血不足、氣血不暢所致的失眠、心悸、眩暈等症狀,白芍能夠起到調節作用,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聖癒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疏散風寒: 川芎還能疏散風寒,對於風寒所致的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聖癒湯中的川芎,往往與其他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藥材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聖癒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聖癒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經期不調、痛經等症狀,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患者血虛、瘀滯等問題,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調節氣血: 當歸不僅補血,還能養血,有助於氣血的雙向調節,使氣血運行順暢,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聖癒湯中可能加入其他藥材,與當歸配合,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聖癒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其性溫而不燥,能溫補腎陽,又能滋養陰血,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固本培元:熟地黃能補益腎精,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使身體更能抵抗外邪的侵襲,從而達到固本培元、預防疾病的效果。對於一些因腎虛導致的慢性疾病,熟地黃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聖癒湯」,主治瘡瘍潰瘍後,患者體內虛弱,內熱旺盛,出現心煩、氣短的症狀,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參、黃耆、白芍、川芎、當歸、熟地黃。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的功效,可治療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可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聖癒湯組成的人參、黃耆、白芍、川芎、當歸、熟地黃,各具特色,共同發揮補益氣血、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是治療瘡瘍潰瘍後,患者體內虛弱,內熱旺盛,出現心煩、氣短的症狀的有效方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瘡瘍潰後,出現血虛內熱,心煩氣少的症狀。若出現大便溏泄,應當及時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聖癒湯, 出處:《一見知醫》卷四。 組成:人參、黃耆。 主治:惡露不下,面色黃白,不脹疼。
聖癒湯, 出處:《金鑑》卷六十二。 組成:四物湯加柴胡、人參、黃耆。 主治:瘡瘍潰後血虛內熱,心煩氣少者。
聖癒湯, 出處:《脈因證治》卷下。 組成:四物湯加參、耆。 主治:出血太多。一切失血過多,陰虧氣弱,煩熱作渴,睡卧不寧。
聖癒湯, 出處:《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生地黃3分,熟地黃3分,川芎3分,人參3分,當歸身5分,黃耆5分。 主治:托裏,補氣血。主治:諸惡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睡眠。一切失血;或血虛煩渴、躁熱,睡卧不寧;或瘡證膿水出多,五心煩熱,作渴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