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偻丸

DA L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選粹》卷五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6%
心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4%
肺經 14%
膀胱經 8%
胃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大僂丸」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大僂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筋骨疼痛等病症,羌活可有效祛除風寒溼邪,緩解疼痛。
  2. 升散止痛: 羌活具有升散之性,可上達巔頂,用於治療頭痛、頭風等症。大僂丸亦可用於治療頭風、頭痛,羌活有助緩解頭痛症狀,提升療效。

大僂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作用。對於大僂丸所治的風寒濕痹所致的腰背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濕邪,解除經絡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2. 疏通經絡: 防風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進一步緩解疼痛,改善麻木等症狀。

因此,大僂丸中加入防風,可以有效改善風寒濕痹所致的腰背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大僂丸方劑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經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大僂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症,細辛可溫散寒邪,緩解經絡阻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通竅止咳化痰: 細辛辛溫走竄,可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其還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可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

總體而言,細辛在「大僂丸」中起到溫經散寒止痛、通竅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症。

大僂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寒邪入侵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陽痿等症狀,可起到溫陽驅寒、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2. 祛風除溼: 附子亦有祛風除溼的作用,可用於治療風寒溼痹所致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

大僂丸中附子的加入,旨在發揮其溫陽散寒、祛風除溼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腰痛、腿痛等疾病的目的。

大僂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僂丸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物,甘草的加入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使藥物更加平和、安全。

2. 緩解副作用: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脾胃不適的功效。大僂丸可能對脾胃有一定影響,甘草的加入可以保護脾胃,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緩解副作用,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大僂丸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行氣止痛: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尤其適用於頭部、胸部、腰部等部位的疼痛。
  2. 疏風散寒:川芎還具有一定的疏風散寒功效,能驅散外邪,緩解因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大僂丸的組成中,川芎與其他藥材相配合,能有效地發揮其行氣止痛、疏風散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大僂丸中加入續斷,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1.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味甘苦,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大僂丸主治腰膝痠軟、筋骨痿弱、步履艱難等症,續斷可有效改善肝腎虧虛導致的筋骨無力、腰膝疼痛等症狀。
  2. 活血止痛: 續斷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筋骨損傷或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大僂丸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大僂丸中加入續斷,是基於其補肝腎、強筋骨及活血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痿弱等症的功效。

大僂丸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疼痛: 白芍具有鎮痛作用,能緩解腰背部疼痛,尤其對因氣血不足、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效果顯著。
  2. 調和營血: 白芍能養血柔肝,調和氣血,使氣血流通順暢,從而改善腰背部血虛、瘀阻的情況,減輕疼痛。

大僂丸常用於治療腰背痛、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白芍的加入正是爲了緩解疼痛、改善血虛,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大僂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大僂丸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神疲乏力等症狀,白朮可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氣血虧虛,緩解腰膝痠軟等症狀。
  2. 燥溼止瀉: 大僂丸中常配合其他燥溼止瀉的藥物,白朮亦可助其燥溼止瀉,改善因脾虛溼盛導致的腹瀉等症狀,從而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綜上所述,白朮在 大僂丸中發揮着健脾益氣、燥溼止瀉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

大僂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大僂丸常用於治療血虛、血瘀、經閉、痛經等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改善這些症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調和藥性: 大僂丸中常含有多種藥材,而當歸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可以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避免因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而引起的副作用。

大僂丸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經通絡: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之效。大僂丸主要用於治療腰脊強直疼痛、屈伸不利等症,而桂枝可溫通經絡,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

二、 調和營衛: 桂枝既能溫陽,又能行氣,可調和營衛之氣。腰脊疼痛常伴有氣血循環不暢,而桂枝可促進氣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大僂丸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大僂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麻黃在此起到疏散風寒、宣肺利氣、化痰止咳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
  2. 通鼻竅,利氣行水:麻黃還具有通鼻竅、利氣行水的功效。對於因風寒阻肺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麻黃能通利鼻竅,使患者呼吸通暢,同時也能促進氣血運行,利水消腫,減輕患者的不適。

總之,麻黃在大僂丸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發汗解表、宣肺止咳、通鼻竅、利氣行水等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症。

大僂丸中加入黃芪,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芪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託瘡生肌的功效。大僂丸主要用於治療氣虛外感,表現爲乏力、汗出、易感冒等症狀,黃芪能夠補益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外邪入侵。
  2. 配合其他藥材: 大僂丸中其他藥物如防風、荊芥等,具有疏風解表之效,與黃芪相輔相成,既能解表散寒,又能補氣固表,增強治療效果。

大僂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填精: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大僂丸多用於治療腎虛腰痛、精血虧損等症,熟地黃可以補益腎精,改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等症狀。
  2. 引藥入腎: 熟地黃具有引藥入腎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大僂丸中常與其他補腎藥物搭配使用,熟地黃可以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僂丸」介紹

大僂丸由羌活、防風、細辛、附子、甘草、川芎、續斷、白芍、白朮、當歸、桂枝、麻黃、黃耆、熟地黃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組成藥材介紹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功效

大僂丸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瘻瘡。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2次。

禁忌

孕婦、兒童、年老體弱者忌服。

注意事項

  1.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2. 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
  3. 服藥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4. 服藥期間若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大僂丸是由羌活、防風、細辛、附子、甘草、川芎、續斷、白芍、白朮、當歸、桂枝、麻黃、黃耆、熟地黃等中藥組成,組成介紹控制在100字以內,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主治瘻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偻丸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偻丸, 出處:《瘍科選粹》卷五。 組成:羌活、防風、細辛、附子、甘草、川芎、續斷、白芍藥、白朮、當歸、桂心、麻黃、黃耆、熟地黃各等分。 主治:瘻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