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銼散

SHI WEI C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8%
肝經 16%
腎經 13%
肺經 9%
膽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心包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4

方劑組成解釋

十味銼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附子性熱,味辛,歸腎、心、脾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的功效。十味銼散主要用於治療陽氣虛衰、寒邪內侵所致的脾腎陽虛、肢冷畏寒、腰膝痠軟、消化不良等症,附子在此方中起到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作用,以提升患者的陽氣,改善寒證。
  2. 配合藥性,相輔相成: 十味銼散中其他藥物如肉桂、乾薑等也具有溫陽散寒之效,附子與之配合,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增強溫陽散寒之力,更有效地治療寒證。

十味銼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十味銼散中,當歸與川芎、白芍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改善氣血不足、經期不順、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等症狀。
  2. 引藥入經:當歸作為引藥,能將其他藥材的藥性引導至相應的經絡,增強藥效。十味銼散中的當歸,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性入肝經和心經,更好地發揮其治療作用。

十味銼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其 補氣固表 的功效。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 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託毒生肌 等作用。

方中以黃耆爲君藥,旨在 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從而有效抵抗外邪入侵,達到 固表止汗 的效果。同時,黃耆亦可 託毒生肌,配合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氣虛乏力、自汗盜汗等病症。

十味銼散方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鬱氣滯: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鬱,白芍則輔助其作用,緩解肝鬱氣滯,並防止柴胡疏肝過度,傷及脾胃。
  2. 調節氣血,和緩藥性: 十味銼散以柴胡疏肝為主,若單用柴胡,其性燥烈,易傷陰耗血。白芍可滋陰養血,緩和柴胡之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過度燥烈,達到藥效協調,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十味銼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散瘀之效。方中因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疼痛,川芎能溫經散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疏散風寒:川芎亦有疏散風寒的作用。方中因外感風寒,導致頭痛、鼻塞等症狀,川芎能散風寒,通鼻竅,改善症狀。

總之,川芎在十味銼散中發揮行氣止痛、疏散風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等症狀。

十味銼散中包含防風,主要源於其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一致。

防風性溫,入膀胱經,善於祛風散寒止痛,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十味銼散作為治療風寒濕痺的方劑,其主治包括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而防風的加入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恢復肢體功能的效果。

十味銼散方中包含白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能補脾益氣,健運脾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2. 燥濕利水: 白朮具有燥濕利水的作用,能祛除體內濕邪,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十味銼散方中,白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疾病。

十味銼散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十味銼散主治脾腎陽虛、寒凝血瘀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小腹冷痛等症,肉桂可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邪,改善血行,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2. 助藥力: 肉桂性辛,能引藥入經,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十味銼散中包含多味溫補藥物,如附子、肉桂等,肉桂的加入有助於藥力直達病所,發揮最佳療效。

十味銼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十味銼散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胸悶心煩,伴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茯苓能利水滲濕,排除體內多餘水分,同時健脾寧心,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十味銼散中含有桂枝、白芍、甘草等藥物,茯苓與之配伍,可以加強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同時還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

十味銼散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溫腎助陽: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溫腎助陽的功效。十味銼散主治腎虛腰痛、陽痿遺精、頭昏目眩等症,而熟地黃的滋陰補血、溫腎助陽功效可以從根本上改善腎虛,緩解腰痛、陽痿遺精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十味銼散中其他藥物如山藥、茯苓、澤瀉等偏涼性,熟地黃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陽氣,同時還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增強藥效。

熟地黃在十味銼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腎虛症狀,提高藥物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十味銼散」

中藥方劑「十味銼散」,由附子、當歸、黃耆、白芍、川芎、防風、白朮、肉桂、茯苓、熟地黃組成,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後體內血氣虛弱,手臂疼痛,疼痛會連及筋骨,連舉手都都很困難,全身濕痹疼痛。

組成介紹

  • **附子:**性溫,味辛、甘,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當歸:**性溫,味甘,歸脾、肺、肝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防風:**性溫,味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白朮:**性溫,味苦、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熟地黃:**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十味銼散」由十味中藥組成,具有補氣、活血、祛風除濕、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中風後體內血氣虛弱,手臂疼痛,疼痛會連及筋骨,連舉手都都很困難,全身濕痹疼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味銼散性溫熱,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全身酸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臂痛

相同名稱方劑


十味銼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引《葉氏錄驗方》。 組成:附子3兩(炮,去皮臍),當歸(去土,洗,切)2兩,黃耆(炙)2兩,白芍藥2兩,川芎(個見火)1兩半,防風(去蘆)1兩半,白朮1兩半,肉桂(去粗皮,不見火)1兩,茯苓7錢半,熟地黃(洗淨,用少酒熬令乾,焙之)7錢半。 主治:補心益血,養筋生力主治:中風血弱臂痛,連筋及骨,舉動艱難,濕痹周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