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溫通經絡的功效。此方以溫補氣血為主,加入肉桂有助於溫煦脾腎陽氣,促進氣血生化,增強補益效果。
- 溫通氣血: 肉桂可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肢體麻木、畏寒等症狀。此方常用於氣血不足、陽氣虛弱、面色蒼白、四肢不溫、體虛乏力等症,加入肉桂可溫補氣血,改善症狀。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助陽,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能溫補腎陽,驅散寒邪。八珍湯補益氣血,但若患者體虛陽氣不足,單靠補氣血恐難奏效。附子的加入,可溫陽助氣血,提升藥效,更能治本。
2. 溫經通絡,改善寒凝血瘀: 附子能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肢體不溫等症狀,有良好改善作用。八珍湯若用於治療此類病症,附子的加入,可增強溫經止痛之效。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補氣健脾: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益氣補脾,振奮心氣,改善氣虛所致的乏力、倦怠、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等症狀。桂附八珍湯主要針對氣血雙虛之證,而人參的補氣作用有助於提升機體的整體狀態,為其他藥材的藥效發揮奠定基礎。
- 協調藥性: 桂附八珍湯中以桂枝、附子溫陽散寒,八珍湯則補氣血,人參則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寒涼,使藥物更加平和,發揮更好的療效。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八珍湯以補氣血為主,但脾胃虛弱者,氣血難以生成,白朮可健脾益氣,使氣血生化之源充足,提升補益效果。
- 佐桂附暖脾胃: 桂枝、附子溫陽散寒,但若脾胃虛寒,則溫陽之氣難以達達四肢,白朮可溫暖脾胃,助桂附之效,使藥力更易於發揮,達到溫補脾腎,益氣養血之目的。
桂附八珍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桂附八珍湯主治氣血兩虛、脾腎不足,茯苓加入方中,可補益脾氣,利水滲濕,使氣血充盈,改善虛弱體質。
- 配伍協調,增效作用:桂附八珍湯以補氣血為主,茯苓的加入,既可補益脾氣,又能利水滲濕,與方中其他藥物相互協調,共同發揮補益氣血、健脾利水之功效,使療效更佳。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八珍湯本身以補氣血為主,加入當歸可以增強補血效果,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
- 調和藥性: 桂附八珍湯中含有桂枝、附子等溫燥藥物,而當歸性溫和,可緩解藥性燥烈,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效更加溫和、協調。
中藥方劑[桂附八珍湯]的組成中,包含[川芎],主要是因為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瘀止痛的作用。川芎能夠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頭痛、月經不調等,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其加入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改善血瘀相關症狀方面效果顯著。
桂附八珍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緩解氣血虛弱: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桂附八珍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等症狀,而白芍的養血作用,可補益氣血,緩解氣虛血虧。
二、 調節肝脾功能: 白芍能柔肝止痛,緩解肝氣鬱結,並能健脾益胃,促進脾胃運化。桂附八珍湯中含有桂枝、附子等溫陽補氣藥物,若不加入白芍調節肝脾功能,容易造成藥性過於溫燥,不利於氣血的調和。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效。方中桂枝、附子溫陽化寒,易耗氣血,加入熟地黃可滋補氣血,平衡藥性,使溫陽而不傷陰。
- 調和脾腎: 八珍湯主治氣血兩虛,而脾腎為氣血生化之源。熟地黃入腎,能滋腎陰,補腎精,並可溫脾陽,促進脾胃運化,從而改善氣血生化之源,達到補益氣血之效。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理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香,可以幫助理氣解鬱,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 協調藥性: 桂附八珍湯以補氣養血為主,但其中亦加入肉桂、附子等溫陽助陽藥物,容易造成燥熱。木香的苦寒之性,可以協調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熱,防止溫補過度而致上火。
桂附八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桂枝、附子溫熱燥烈,人參、黃芪補氣偏燥,當歸、白芍滋陰養血偏寒。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使藥效發揮更協調。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益氣和中,還能解毒,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補氣養血、溫陽固脫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此外,甘草還可起到緩和脾胃、健脾益氣的作用,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附八珍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房欲後陰虛受寒,致令腫塊,或遍身腿腳疼痛」,指出病因源於房事過度耗傷陰精,復感寒邪,導致陰陽兩虛、寒凝氣滯的病理狀態。具體表現為:
- 陰虛受寒:房勞傷腎陰,陽氣失於依附,寒邪乘虛內侵,痹阻經絡。
- 腫塊疼痛:寒凝血瘀,氣機不暢,發為腫塊;寒邪侵襲肢體經脈,氣血不通,故見遍身或腿腳疼痛。
- 本虛標實:以腎陰虧虛為本,寒凝氣血為標,屬虛中夾實之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核心框架:八珍湯(氣血雙補)
- 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補益脾氣,助後天化生氣血。
- 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養血活血,滋補肝腎之陰。
- 作用:填補房勞耗損的氣血,奠定治療基礎。
2. 溫陽散寒:肉桂、附子
- 肉桂:溫補命門之火,引火歸元,散寒通脈。
- 大附子:大熱之品,峻補元陽,驅逐內外寒邪。
- 協同效應:二藥相配,助陽化氣,溫通經絡以消腫止痛,針對「受寒」病機。
3. 調氣佐使:木香、薑棗
- 木香:理氣醒脾,防補益藥壅滯氣機,兼助活血。
- 生薑、紅棗:調和營衛,健脾和中,輔助氣血生化。
4. 整體治療原理
- 標本兼治:
- 治本:八珍湯補氣血,滋陰填精,修复房勞之虛。
- 治標:桂附溫陽散寒,木香行氣導滯,共祛寒凝腫痛。
- 動靜結合:補血藥中佐川芎、木香活血行氣,避免滋膩;溫陽藥搭配甘潤之熟地、白芍,防燥熱傷陰。
總結
桂附八珍湯以「氣血陰陽並調」為特點,針對房勞後氣血兩虛、陽衰寒凝之證,通過溫補與行氣並施,使氣血充盛、陽氣復振、寒邪得散,從而緩解腫塊與疼痛。其組方邏輯嚴密,體現中醫「扶正祛邪」「陰中求陽」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肉桂5分,大附子1錢,人參1錢,白朮1錢,白茯苓1錢,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炒)1錢,熟地1錢,木香3分,甘草3分。
加生薑3片,紅棗2枚,水2鐘,煎8分,食遠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桂附八珍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肉桂5分,大附子1錢,人參1錢,白朮1錢,白茯苓1錢,當歸1錢,川芎1錢,白芍(炒)1錢,熟地1錢,木香3分,甘草3分。 主治:房欲後陰虛受寒,致令腫塊,或遍身腿腳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