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陰湯

DA BU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九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腎經 21%
肝經 20%
脾經 19%
肺經 5%
胃經 5%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陰湯是一個以滋補陰液、增強腎陰為主的中藥方劑,其中熟地黃是其重要組成成分之一。熟地黃具滋補肝腎、養陰生津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盜汗、心煩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效果。熟地黃含有豐富的葡萄糖甙、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這些成分能有效地促進身體的代謝,幫助提高免疫力,同時具有明顯的補血效果。

在大補陰湯中,熟地黃不僅能直接滋補腎陰,還能協調方劑中的其他藥材,比如與枸杞子、山藥等搭配,共同增強整體的滋補效果,達到補肝腎、潤燥養陰的目的。此外,熟地黃的甜味亦能中和方中的辛燥藥物,調和整體,使其效用更為平衡。因此,熟地黃在大補陰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陰虛患者的理想選擇。

大補陰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救陰: 附子性熱,味辛,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的功效。大補陰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陰液虧損所致的各種病症。附子可溫補脾腎之陽,促進陽氣生化,溫煦陰液,從而達到「溫陽救陰」的效果。
  2. 引火歸元: 附子入腎經,可溫補腎陽,使腎陽充沛,並引導陽氣回歸腎臟,促進腎陰的生成,起到「引火歸元」的作用。這有助於改善脾腎陽虛導致的各種病症,如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頻多等。

大補陰湯中加入肉桂,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1. 溫陽助陰:肉桂性熱,入腎經,能溫腎陽,促進腎氣運行,而腎為先天之本,陽氣充足才能更好地滋陰補腎,達到陰陽平衡。
  2. 溫陽化氣:肉桂辛溫,能溫通血脈,化解寒凝,促進氣血運行。大補陰湯補益陰血,但若氣血運行不暢,則陰血難以滋養全身。肉桂的溫陽化氣作用,能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因此,肉桂的加入並非爲了單純地燥熱,而是通過溫陽助陰、溫陽化氣的方式,使藥效更全面,更適合陰陽兩虛、寒凝血瘀的患者。

大補陰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陰: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大補陰湯以滋陰補腎為主,加入白朮可健脾胃,使藥力得以順利運化,更好地到達腎陰,發揮補益作用。
  2. 防止滋陰過度,扶正祛邪: 大補陰湯藥性偏寒,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白朮能溫脾健胃,平衡藥性,防止滋陰過度,同時也能扶正祛邪,增強抗病能力,提高療效。

大補陰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當歸為補血活血之要藥,能補血養血,活血行血,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等症狀,而大補陰湯主治陰虛內熱、氣血不足,當歸可補氣血、改善陰虛症狀,故列入方劑。

其二,當歸能調和營衛,潤燥養血,能緩解陰虛所致的燥熱、口渴、便祕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陰虛所致的體虛乏力等症狀,故大補陰湯中使用當歸,可達到滋陰潤燥、補氣養血的效果。

大補陰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陰: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大補陰湯藥性偏滋膩,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更有效地滋陰補腎。
  2. 防止滋膩礙脾: 大補陰湯以滋陰補腎為主,藥性偏滋膩,若不加入茯苓,容易造成脾胃運化功能減弱,影響藥物吸收,甚至出現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茯苓健脾利濕,能防止藥物滋膩礙脾,使藥效發揮更加順暢。

大補陰湯中包含人參,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益氣生津: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陰、生津止渴的功效。大補陰湯主要治陰虛內熱,而人參的補氣生津作用,可改善因陰虛而導致的津液虧損,緩解口渴、燥熱等症狀。
  2. 扶正固本: 人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對於陰虛體質患者而言,人參的扶正固本作用,有助於改善體質,抵禦外邪侵襲,防止疾病反覆發作。

因此,人參作為大補陰湯的組成成分,對於補充氣陰、緩解陰虛內熱症狀具有重要作用。

大補陰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溫陽化氣,平衡方劑的寒涼之性。

大補陰湯以滋陰補腎為主,藥性偏寒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影響藥效吸收。而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

同時,乾薑還能化氣行水,配合其他藥物,更有利於水濕代謝,改善水腫等症狀。因此,乾薑的加入,既能溫補脾胃,又能化氣利水,使得大補陰湯的功效更加全面,更適合臨牀應用。

大補陰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補陰湯中多用寒涼藥物,甘草能緩解其寒涼之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
  2. 補氣健脾: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之外,還具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大補陰湯主治陰虛火旺,而脾胃虛弱是導致陰虛火旺的重要原因之一。甘草可以補脾胃之氣,有助於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從而更好地吸收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大補陰湯,由熟地黃、附子、肉桂、白朮、當歸、茯苓、人參、乾薑、甘草等九味中藥組成,具有補腎陽、溫陽益氣的功效,主治水腫、陽痿、宮冷、腰膝痠痛、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脾胃虛寒、腹瀉、嘔吐等症狀。

熟地黃味甘、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養血、滋陰、補腎、益精的功效。常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補腎壯陽的功效。常用於陽虛引起的水腫、腹瀉、嘔吐、四肢厥冷、神昏昏睡等症。

肉桂味辛、甘,性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陽補陽、活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陽虛引起的手足厥冷、陽痿、宮冷、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等症。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功效。常用於脾虛引起的水腫、腹瀉、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水腫、腹瀉、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症。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氣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疲勞乏力等症。

乾薑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溫肺止咳、止嘔的功效。常用於寒邪引起的感冒、頭痛、咳嗽、腹痛、泄瀉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

大補陰湯九味藥合用,具有補腎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主治水腫、陽痿、宮冷、腰膝痠痛、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脾胃虛寒、腹瀉、嘔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地1兩或5錢,附子3錢,肉桂3錢,白朮2錢半,當歸3錢,茯苓1錢,人參2錢,乾薑(炒)1錢,甘草(炙)1錢。
純補水火。
水煎服。大劑與之,必須多服,方得有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補陰湯是一首補腎陰的方劑,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陰湯, 出處:《會約》卷九。 組成:熟地1兩或5錢,附子3錢,肉桂3錢,白朮2錢半,當歸3錢,茯苓1錢,人參2錢,乾薑(炒)1錢,甘草(炙)1錢。 主治:純補水火。主治:水腫,腎中水火大虧,服腎氣丸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