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陰湯

DA BU Y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九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腎經 21%
肝經 20%
脾經 19%
肺經 5%
胃經 5%
心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大補陰湯,由熟地黃、附子、肉桂、白朮、當歸、茯苓、人參、乾薑、甘草等九味中藥組成,具有補腎陽、溫陽益氣的功效,主治水腫、陽痿、宮冷、腰膝痠痛、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脾胃虛寒、腹瀉、嘔吐等症狀。

熟地黃味甘、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養血、滋陰、補腎、益精的功效。常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補腎壯陽的功效。常用於陽虛引起的水腫、腹瀉、嘔吐、四肢厥冷、神昏昏睡等症。

肉桂味辛、甘,性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陽補陽、活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陽虛引起的手足厥冷、陽痿、宮冷、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等症。

白朮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的功效。常用於脾虛引起的水腫、腹瀉、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安神的功效。常用於水腫、腹瀉、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失眠、多夢等症。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氣虛引起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食慾不振、疲勞乏力等症。

乾薑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溫肺止咳、止嘔的功效。常用於寒邪引起的感冒、頭痛、咳嗽、腹痛、泄瀉等症。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

大補陰湯九味藥合用,具有補腎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主治水腫、陽痿、宮冷、腰膝痠痛、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脾胃虛寒、腹瀉、嘔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地1兩或5錢,附子3錢,肉桂3錢,白朮2錢半,當歸3錢,茯苓1錢,人參2錢,乾薑(炒)1錢,甘草(炙)1錢。
純補水火。
水煎服。大劑與之,必須多服,方得有效。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陰湯由熟地黃、附子、肉桂、白朮、當歸、茯苓、人參、乾薑、甘草組成。熟地黃、附子、肉桂補腎陰、溫腎陽;白朮、茯苓健脾利水;當歸、人參補血益氣;乾薑、甘草調和諸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補陰湯是一首補腎陰的方劑,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陰湯, 出處:《會約》卷九。 組成:熟地1兩或5錢,附子3錢,肉桂3錢,白朮2錢半,當歸3錢,茯苓1錢,人參2錢,乾薑(炒)1錢,甘草(炙)1錢。 主治:純補水火。主治:水腫,腎中水火大虧,服腎氣丸不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