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汗丸

XIANG H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肺經 14%
脾經 14%
膀胱經 12%
心經 10%
腎經 9%
胃經 8%
膽經 4%
大腸經 2%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香汗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牛黃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香汗丸多用於治療暑熱內盛、神昏譫語等症狀,牛黃可有效清熱解毒,並能開竅醒神,幫助患者恢復神志。
  2. 化瘀止痛:牛黃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香汗丸所治療的病症,常伴隨有頭暈目眩、胸悶心慌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與氣血瘀阻有關,而牛黃能化瘀止痛,改善患者的循環狀態。

香汗丸方劑中加入麝香,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開竅醒神,芳香闢穢: 麝香氣味濃烈,入心脾經,可開通閉塞之竅,醒腦提神,並能闢除穢氣,清神醒腦,適用於神志昏迷、痰迷心竅等症。
  2. 活血止痛,消腫生肌: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腫脹,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外傷疼痛等症。

故香汗丸中加入麝香,旨在增強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之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香汗丸中含有硃砂,其原因如下:

  1. 安神定驚: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2. 散熱除濕: 硃砂也具有一定散熱除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汗出不止、頭暈目眩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散熱除濕的功效。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危害,因此需要謹慎使用,並遵醫囑服用。

香汗丸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香汗丸常用於治療暑熱、溼熱引起的各種疾病,冰片可以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患者的症狀。
  2.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中暑、昏迷、神志不清等症。香汗丸中加入冰片,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醒神開竅的功效,幫助患者恢復清醒。

香汗丸中添加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香汗丸主要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全蠍的祛風止痛作用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2. 通絡止痙:全蠍還有通絡止痙的作用,可以改善風寒濕痹引起的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進而緩解肌肉痙攣、抽搐等症狀。

因此,香汗丸中添加全蠍,可以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各種症狀,提高藥效。

香汗丸方中包含鹿角膠,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1. 補腎壯陽: 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腎經,能補腎陽、壯元氣,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陽氣不足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2. 強筋健骨: 鹿角膠富含膠原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骨骼生長發育,改善骨骼組織營養,對於骨質疏鬆、骨折癒合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鹿角膠在香汗丸中起到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以達到治療目的。

香汗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香汗丸主治風熱暑濕所致的感冒、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症,而白僵蠶的祛風止痙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熱暑濕引起的痙攣、抽搐等症狀。

2. 疏散風熱:白僵蠶還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其他藥材,如薄荷、柴胡等,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香汗丸中含有白花蛇,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白花蛇性味甘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香汗丸的主要功能為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白花蛇的藥性與之相符,有助於增強藥效。

其二,白花蛇在中醫理論中,屬蛇蟲入藥範疇,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麻木癱瘓等症,與香汗丸所治的病症相契合。

因此,白花蛇在香汗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其治療效果。

香汗丸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是考慮其燥濕祛痰散寒止痛的功效。

白附子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較強的燥濕之力,可以有效祛除體內濕邪,而濕邪阻滯經絡,會導致汗出不暢,故以白附子來燥濕解表,使汗液宣泄通暢。

同時,白附子亦能溫經散寒,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也能起到溫經止痛的功效。因此,在香汗丸方劑中加入白附子,可起到祛除濕邪、宣通經絡、止痛止汗的多重作用。

香汗丸方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解表,止汗退熱: 白蒺藜性微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疏風解表、止汗退熱的功效。香汗丸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汗出、頭痛、鼻塞等症,白蒺藜能清熱解表,使汗出減少,並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2.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白蒺藜還具有一定的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體內濕熱的排除,進一步促進機體的恢復。

綜上所述,白蒺藜在香汗丸方中發揮著疏風解表、止汗退熱、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的目的。

香汗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原因有二:

一、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香汗丸用於治療頭風眩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天麻能有效緩解因肝陽上亢、風邪上擾引起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

二、 祛風除濕: 天麻也具有一定的祛風除濕功效,能改善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香汗丸所治療的病症往往伴隨風濕痺痛等症狀,而天麻的祛風除濕功效能輔助治療,達到更好的療效。

香汗丸方劑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香汗丸主治暑濕內侵,導致的發汗不止、心煩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而赤茯苓能健脾利濕,使濕邪得以化解,緩解上述症狀。
  2. 清熱除煩:赤茯苓還具有一定的清熱除煩之效。暑濕內侵,容易導致心煩不寧,而赤茯苓能清心除煩,使患者神志清醒,心煩得以緩解。

香汗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香汗丸旨在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有助於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緩解頭痛。

2. 芳香闢穢,除臭止癢: 白芷氣味芳香,具有闢穢除臭的作用,可有效改善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以及由此導致的口臭、體臭等問題。

香汗丸方劑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之效。香汗丸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表證,如頭痛、發熱、惡寒、鼻塞、肢體痠痛等。羌活可有效解除表寒,緩解疼痛,促進機體恢復。
  2. 通絡止痛,祛風除濕: 羌活亦可通絡止痛,祛風除濕。香汗丸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散寒除濕功效的藥物,例如蒼朮、防風等。羌活與這些藥物配合,可加強通絡止痛、祛風除濕之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香汗丸方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作用。香汗丸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獨活能有效驅散寒濕,緩解痺痛,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疏通經絡:獨活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可改善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痺痛。香汗丸中加入獨活,有助於藥物更好地滲透至病竈部位,提高療效。

香汗丸方劑中加入蔓荊子,是基於其清熱解暑、疏風止眩的功效。

蔓荊子性涼,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眩暈、解暑濕的作用。香汗丸主要針對暑濕侵襲、熱邪內蘊所致的發熱、頭痛、眩暈、口渴等症狀,蔓荊子能清熱解暑、疏散風熱,並能清利頭目,緩解眩暈,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暑、祛風止眩的效果。

香汗丸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香汗丸主治暑濕傷表,氣機鬱阻,症狀如身熱無汗,胸悶氣短,頭昏乏力等。麻黃能發汗解表,開泄腠理,使鬱熱得以降解,濕邪得以降伏,從而改善上述症狀。
  2. 宣肺平喘: 麻黃亦具有宣肺平喘之效。暑濕傷表,氣機鬱阻,容易導致肺氣不利,出現喘咳等症狀。麻黃能宣肺通氣,使肺氣通暢,改善喘咳症狀,進一步增強療效。

綜上所述,香汗丸中加入麻黃,正是利用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藥理作用,以達到治療暑濕傷表,氣機鬱阻的功效。

香汗丸中包含防己,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濕止痛: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香汗丸主治風濕痺痛,而防己可以有效地解除風濕引起的疼痛和關節腫脹,減輕患者的痛苦。
  2. 利水消腫: 防己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體內水液代謝,消除因風濕引起的肢體水腫。香汗丸中加入防己,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體浮腫,減輕其不適。

總而言之,防己在香汗丸中起到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的重要作用,有助於緩解風濕病症,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香汗丸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香汗丸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導致的胸脇疼痛、心煩嘔惡等症狀,木香能疏肝理氣,緩解胸脇疼痛,改善氣滯血瘀之症。

2. 消食導滯:木香還能健脾消食,對於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不化、腹脹便祕等症狀也有幫助。香汗丸中常加入一些理氣消食的藥物,與木香配合,能更好地促進消化,解除食積。

香汗丸中加入烏梢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風解表,祛風濕: 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疏風解表、祛風濕的功效。香汗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發汗不暢、肢體困重、腰膝痠痛等症,而烏梢蛇的疏風解表作用,可幫助散寒解表,促進汗液排出,減輕症狀。
  2. 活血通絡,止痛: 烏梢蛇同時也具有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香汗丸中加入烏梢蛇,可進一步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因風寒溼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香汗丸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檳榔味辛性溫,入胃、大腸經,能消食積、化痰滯、行氣止痛

方劑中可能因患者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痛、食積不化等症狀,而加入檳榔以促進消化、消食化積,同時也可理氣止痛,緩解相關不適。

此外,檳榔亦具驅蟲之效,若患者同時伴有寄生蟲感染,則檳榔亦可發揮其作用。

香汗丸方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其 祛風解表 的功效。

藁本性辛溫,入肝經,具有 散風寒、止痛 的功效。香汗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症狀包括發熱惡寒、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藁本可以 疏散風邪、解表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溫陽散寒、解表止痛 的目的,從而緩解風寒表證的症狀。

香汗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汗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汗止癢的功效。香汗丸主治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汗出不止、周身瘙癢等症狀,防風可助其驅散風寒,止汗止癢,達到治本之效。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香汗丸中其他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而防風則有助於藥力更好地透達肌膚,發揮止汗止癢之效,從而提高整體療效。

香汗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汗: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香汗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所致的發熱、頭痛、汗出惡風等症狀,而川芎能有效疏散風寒,止痛止汗,改善患者的臨牀表現。
  2. 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風寒所致的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芎在香汗丸中起到疏散風寒、止痛止汗、調和氣血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香汗丸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調經,改善氣血循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香汗丸主要針對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當歸可改善氣血不足,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痛經,達到調理經期的目的。
  2. 滋養氣血,改善體質: 當歸補血養血,同時又能滋陰潤燥,可改善女性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面色蒼白、體虛乏力等症狀,提升整體體質,使身體更健康。香汗丸中加入當歸,不僅可以治療疾病,更能起到保健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汗丸」主治功效分析

來源考證

《太平聖惠方》記載:「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一二千杵。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以溫酒嚼下一丸。治一切風。香汗丸方。」此段文字明確指出,「香汗丸」的組成為多種藥材研磨成末,以煉蜜混合搗勻成丸,並明確其主治為「一切風」。

組成藥材分析

「香汗丸」的組成包含以下藥材:

  • 牛黃: 具清熱解毒、鎮靜安神之效。在治療風邪中,可助於清除風邪所引發的內熱,並穩定神志,減輕風邪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
  • 麝香: 具開竅醒腦、散寒止痛之效。可助於開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並緩解因風邪所致的疼痛。
  • 硃砂: 具定驚安神、涼血消腫之效。可助於鎮定心神,減輕風邪引發的驚厥、煩躁等症狀,同時可清除血分熱邪。
  • 冰片: 具清涼散熱、化痰止咳之效。可助於清散風邪所致的表熱,並化解痰液,改善因風邪侵襲所致的咳嗽、咳痰等症狀。
  • 全蠍: 具祛風通絡、平肝熄風之效。在治療風邪中,可助於祛除體內風邪,疏通經絡,平熄肝風,改善因風邪所致的肢體麻木、抽搐等症狀。
  • 鹿角膠: 具補腎壯陽、滋陰潤燥之效。雖非直接針對風邪,但在久病體虛的情況下,可扶助正氣,增強抵抗力,有助於機體更好地抵抗風邪。
  • 白殭蠶: 具息風止痙、疏經活絡之效。可助於平熄體內風邪,止息因風邪所致的痙攣抽搐,並疏通經絡,改善肢體麻木、活動不利等症狀。
  • 白花蛇: 具驅風濕、強筋骨之效。可助於驅散風濕,強壯筋骨,對於因風濕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不利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 天麻: 具平肝潛陽、舒筋活絡之效。可助於平熄肝陽上亢,改善因風邪或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同時舒筋活絡,改善肢體活動障礙。

治療原理分析

「香汗丸」的治療原理,從其組成藥材來看,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 祛風邪: 全蠍、白殭蠶、白花蛇等藥材具有直接祛風之效,可將體內風邪驅除。
  2. 平肝熄風: 天麻、全蠍等藥材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可改善因肝風內動所致的痙攣、抽搐、眩暈等症狀。
  3. 清熱解毒: 牛黃、冰片等藥材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風邪所引發的內熱,緩解熱性症狀。
  4. 開竅止痛: 麝香等藥材具有開竅醒腦、散寒止痛之效,可改善因風邪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5. 安神定驚: 硃砂、牛黃等藥材具有安神定驚之效,可緩解因風邪擾動心神所致的煩躁、驚悸等症狀。
  6. 扶助正氣: 鹿角膠具有補腎壯陽、滋陰潤燥之效,可扶助正氣,增強抵抗力,以更好地應對風邪的侵襲。

總結

綜上所述,「香汗丸」以多種具有祛風、平肝、清熱、開竅、安神等功效的藥材組成,針對「一切風」的病症,可通過祛除風邪、平熄肝風、清除內熱、開通經絡、安定心神等多方面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其組方配伍,既有針對風邪的直接驅散,又有針對風邪所致症狀的緩解,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牛黃(研細)1分,麝香(研細)1分,朱砂(研細)1分,龍腦(研細)1分,乾蠍(微炒)1分,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1分,白僵蠶(微炒)1分,白花蛇肉(塗酥炙微黃)1兩,白附子(炮裂)1兩,白蒺藜1兩,天麻1兩,赤茯苓1兩,白芷1兩,羌活1兩,獨活1兩,蔓荊子1兩,麻黃(去根節)1兩,漢防己1兩,木香1兩,烏蛇肉(塗酥,炙微黃)1兩,檳榔1兩,藁本1兩,防風(去蘆頭)1兩,芎藭1兩,當歸1兩。
上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以溫酒嚼下。服經1月,汗出皆香,經100日,洗面水自香。凡有風氣,隨汗而出。如是中風者,薄荷酒研下5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止痛的作用,適合風邪外襲,引起頭痛、發熱、身痛、無汗等症狀的患者服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相同名稱方劑


香汗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牛黃(研細)1分,麝香(研細)1分,朱砂(研細)1分,龍腦(研細)1分,乾蠍(微炒)1分,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1分,白僵蠶(微炒)1分,白花蛇肉(塗酥炙微黃)1兩,白附子(炮裂)1兩,白蒺藜1兩,天麻1兩,赤茯苓1兩,白芷1兩,羌活1兩,獨活1兩,蔓荊子1兩,麻黃(去根節)1兩,漢防己1兩,木香1兩,烏蛇肉(塗酥,炙微黃)1兩,檳榔1兩,藁本1兩,防風(去蘆頭)1兩,芎藭1兩,當歸1兩。 主治:一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