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靈寶丹
DA LING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禦醫撮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5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靈寶丹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平肝熄風: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能鎮靜安神,緩解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對於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痙攣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祛風止痛:天麻亦具祛風止痛之功,能舒筋活絡,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大靈寶丹中加入天麻,旨在發揮其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大靈寶丹中包含烏梢蛇,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祛風濕,通經絡:烏梢蛇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麻木不仁等症狀,烏梢蛇可以起到舒筋活絡、解除疼痛的作用。
- 解毒消腫,止痙攣:烏梢蛇亦具解毒消腫、止痙攣的功效。對於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破傷風等症,烏梢蛇可以起到解毒消腫、止痛止痙的作用。
因此,大靈寶丹中加入烏梢蛇,旨在發揮其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大靈寶丹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祛風止痙: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阻絡、痰濁內阻所致的風寒咳嗽、驚風抽搐、半身不遂等症,天南星可起到重要的治療作用。
二、散結消腫:天南星還有散結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癰腫等病症。
因此,大靈寶丹中加入天南星,是為了發揮其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大靈寶丹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散寒止痛之效。大靈寶丹多用於治療陽虛寒盛、寒凝氣滯等病症,而附子的溫陽散寒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寒證,使其陽氣回升,恢復正常機能。
- 配伍增效:附子與大靈寶丹中的其他藥物,如肉桂、幹薑等,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附子可溫陽助陽,使藥性更易於到達病竈,並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靈寶丹中包含白附子,主要考量其溫陽散寒與祛風止痛的藥效。
白附子性溫,味辛,歸肺、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此藥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邪,同時亦能舒筋活絡,止痛消腫。在大靈寶丹中,白附子與其他藥材配合,可達到溫陽散寒、祛風止痛、溫經止痛的效果,用於治療寒濕痹痛、風寒濕痺、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症。
大靈寶丹方中使用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多用於治療因氣滯血瘀引起的頭痛、頭暈、胸痛、腹痛等症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具疏散風寒之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在大靈寶丹中,川芎與其他溫陽散寒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散寒止痛的效果,有助於恢復機體正氣。
「大靈寶丹」方劑中使用「白僵蠶」的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之效。對於因風邪入侵所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舒筋活絡、平息肝風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鎮靜安神、緩解痙攣的功效。
- 解毒散結: 白僵蠶亦具有一定的解毒散結功效,對於因蟲毒或其他毒素所致的腫瘤、瘰癧等症,白僵蠶能起到消腫散結的作用,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化瘀散結的功效。
大靈寶丹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其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的功效。
蔓荊子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痛解毒之效。其對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都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在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等症狀時,將蔓荊子加入大靈寶丹中,可以增強方劑的疏風散熱、清利頭目之效,提高治療效果。
大靈寶丹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方劑中若有寒濕之氣,或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乾薑可溫中散寒,改善脾胃功能,達到祛寒止瀉的效果。
- 助藥力: 乾薑辛溫之性,可助其他藥材發揮其藥效。例如,方劑中若有其他寒涼藥材,乾薑可以溫化藥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影響療效。此外,乾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材更好地吸收。
大靈寶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補火: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此方旨在溫補脾腎陽氣,故以肉桂溫陽補火,助陽氣運化,改善虛寒症狀。
- 行氣活血:肉桂亦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的作用。方中加入肉桂,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使藥效更顯著。
大靈寶丹中含有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大靈寶丹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風寒感冒、頭痛、肢體疼痛等,防風的加入有助於疏風散寒,解除表邪,緩解疼痛。
- 引藥入經,助藥力達病所: 防風善於引藥入經,能夠引導其他藥物有效地作用於相關經絡,促進藥效發揮。在大靈寶丹中,防風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
大靈寶丹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大靈寶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咳嗽等,而麻黃可發散風寒,使邪氣從汗孔排出,達到解表止咳之效。
- 通竅止痛: 麻黃還具有通竅止痛之效。大靈寶丹中常與其他辛溫解表藥物配合,可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引起的頭痛、鼻塞等症狀。
大靈寶丹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大靈寶丹多用於氣血不足、血虛證,而當歸正是補血活血的要藥,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行,提高藥效。
- 協調藥性: 大靈寶丹方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具有補氣固本作用,而當歸則可補血,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相互協調,共同發揮滋補氣血、扶正祛邪的功效,使藥效更佳。
大靈寶丹中含有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疼痛、炎症,如咽喉腫痛、牙痛、耳痛等。
- 開竅醒神:冰片氣味芳香,可通過鼻腔刺激嗅覺神經,達到開竅醒神、清腦明目的作用,適用於神志不清、昏迷、中風等症狀。
在大靈寶丹中,冰片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等功效,共同治療相關疾病。
大靈寶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活血通絡: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中風昏迷、痰迷心竅、驚厥抽搐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同時,麝香還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中風後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濃鬱,能引導其他藥物快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增強藥效。在一些複方中,麝香常常作為引藥使用,幫助其他藥物發揮最大的功效。
大靈寶丹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清熱解毒、安神定驚。方中包含硃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硃砂(辰砂)在中醫中被廣泛用於安神,適合用於心神不寧、癲狂等症狀。硃砂具有鎮靜和抗焦慮的功能,可以幫助患者恢復內心的平靜,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其次,硃砂的成分中富含汞,能夠增強方劑的解毒作用。在一些熱毒症狀明顯的情況下,硃砂的加入可以幫助加速體內毒素的排泄,促進療效。
最後,硃砂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協調,以期在清熱解毒的同時,也能安神鎮靜,達到全方位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大靈寶丹的組成中,硃砂的使用不僅為了增強療效,也是中醫方劑配伍的智慧體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靈寶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方析義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籍,主「諸風」,謂其能「理一切風」。所謂「諸風」,乃中醫對風邪所致病證之統稱,包含外感風邪、內風擾動等。從方後註「急風癱瘓」以薄荷湯送服,並強調「蓋被取汗」推斷,其主治範疇應涵蓋:
- 外風證:如風寒襲表之頭痛身痛、筋脈拘急,或風邪中絡之口眼喎斜。
- 內風證:如肝風內動之肢體顫動、痰瘀阻絡之半身不遂,或風痰上擾之眩暈。
方中「風」之概念廣義,凡病機與「風象」(如發病急驟、肢體動搖、痛無定處)相關者,皆可辨證施用。
二、組方邏輯與作用機理
全方以祛風通絡為主軸,兼顧溫陽、化痰、活血,層次分明:
- 祛風通絡
- 天麻、烏蛇:為君藥。天麻息內風、平肝陽,烏蛇外祛風邪、內通經絡,一內一外協同治風。
- 防風、麻黃、蔓荆子:辛散外風,開泄腠理,助邪從汗解。
- 僵蠶、白附子:化痰熄風,針對風痰阻絡之證。
- 溫陽散寒
- 黑附子、乾薑、肉桂:溫補命門,散寒通脈。風為陽邪,易傷陽氣,此組藥既可助祛邪之力,又能防風邪內陷。
- 活血行氣
- 川芎、當歸:養血活血,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義。
- 開竅醒神
- 麝香、龍腦:芳香走竄,開竅醒腦,針對風邪閉竅之神昏。
- 朱砂:為衣,鎮心安神,兼作防腐。
三、治療原理綜述
全方以「内外兼治」為核心:
- 外風:藉麻黃、防風等辛溫解表,配伍烏蛇搜剔絡脈,使風邪從表從絡而解。
- 內風:以天麻、僵蠶平肝熄風,佐附子、肉桂溫養下元,引火歸原。
- 痰瘀:南星、白附子化痰,芎、歸活血,標本共治。
- 急症:麝香、龍腦速開閉塞,薄荷湯送服加強疏散之效,契合「急則治標」原則。
蜜丸緩圖,酒助藥勢,既適用於慢性風病調治,亦能應急於風痰暴作,故稱「理一切風」。
傳統服藥法
天麻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天南星(炮)2兩,黑附子(炮,去皮)1兩,白附子1兩,川芎1兩,僵蠶1兩,蔓荊子1兩,乾薑(炮)1兩,肉桂(去皮)1兩,防風1兩半,麻黃2兩(去節,稱3分),當歸3分,龍腦1分,麝香1分,朱砂3分(為衣)。
理一切風。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蓮子大。
每服1丸,溫酒送下;如急風癱瘓,薄荷湯送下3丸。衣服蓋出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靈寶丹性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靈寶丹,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四引《禦醫撮要》。 組成:天麻2兩,烏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天南星(炮)2兩,黑附子(炮,去皮)1兩,白附子1兩,川芎1兩,僵蠶1兩,蔓荊子1兩,乾薑(炮)1兩,肉桂(去皮)1兩,防風1兩半,麻黃2兩(去節,稱3分),當歸3分,龍腦1分,麝香1分,朱砂3分(爲衣)。 主治:理一切風。主治: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