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的傳統功效
1. 驅蟲殺蟲
海桐皮能驅蟲殺蟲,現代研究證實其活性成分能毒殺寄生蟲。
中醫常用海桐皮治療痢疾、蛔蟲病、肝吸蟲病等。使用時需注意用量及配伍,常與苦楝皮、大蒜等配伍以增強驅蟲殺蟲效果。
- 《本草綱目》:「能行經絡,達病所,又人血分及去風殺蟲。 」
2. 祛風除濕
海桐皮,有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等功效。含桐油酸、桐梓素、桐梓醇、桐花素等活性成分,能驅散風濕、疏通經絡,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等作用。
- 《海藥本草》:「主腰腳不遂,頑痹腿膝疼痛,霍亂,赤白瀉痢,血痢,疥癬。 」
- 《貴州草藥》:「《貴州草藥》:解熱怯風,解毒生肌。治乳癰,骨折。」
- 《本草求真》:「海桐皮,能人肝經血分,往風除濕,及行經絡,以達病所。用者須審病自外至則可。若風自內成,未可妄用,須隨症酌治可耳。 」
3. 散血
海桐皮具有散血、破瘀、止痛之效。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瘀血癥。中藥認為,血瘀會阻礙氣血運行,導致疼痛。
海桐皮能散瘀血、活血化瘀,從而緩解疼痛。現代研究也證實,海桐皮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抗凝血、溶栓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液凝塊,從而起到散血作用。
4. 通經絡
海桐皮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除瘀血之功,故通經絡。現代研究表明,海桐皮中之活性成分能促血運,減血凝,增強疏通經絡功效。通常用於治經門不利、經絡痛、瘕積瘀血等證。
- 《日華子本草》:「《日華子本草》:治血脈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
5. 化腐生肌
海桐皮以其化腐生肌之效聞名遐邇,實乃促進組織修復之良藥。研究證實,海桐皮含有多種活性成分,能促進細胞生長、抑制細菌滋生,加速傷口癒合,改善瘡疤外觀。其藥性溫和,亦可內服以調理身體,增強抵抗力,使瘡口更快痊癒。海桐皮之益,不只於此,其亦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乃治療瘡瘍之良藥。
6. 活血化瘀
海桐皮被中醫認為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其活性成分,如桐油酸、桐梓素、桐梓醇、桐花素等,能促進血液循環、活化細胞,增強細胞對營養的吸收和利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廣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淤滯、血瘀經閉、血瘀性疼痛等。
海桐皮的現代功效
1. 抗菌、抗病毒
海桐皮,性微苦、澀,涼,入肺、大腸經。中醫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痢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海桐皮中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桐油酸、桐梓素、桐梓醇、桐花素等,這些成分均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2. 降血糖
海桐皮中含桐油酸、桐梓素、桐梓醇等成分,能降血糖。其機制包括:促進胰島素分泌和利用,減少肝臟對葡萄糖的產生,增加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等,尤其對2型糖尿病療效較好。
3. 降血脂
海桐皮以其降血脂的功效而聞名。其內含之桐油酸、桐梓素、桐梓醇等活性成分,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尤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為甚,而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之影響則較小。此外,中醫認為,海桐皮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除瘀血,進而發揮降血脂之效。
4. 止痛功效
海桐皮入藥,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除瘀血,而止諸痛。主治經絡痛、腰膝痛、經門不利。現代研究證實,海桐皮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夠抑制疼痛傳導、減少炎症反應,對各種疼痛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海桐皮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浸酒搽;或研末調敷。
海桐皮的炮製
用清水浸泡,洗淨泥屑,切成小塊,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血虛者不宜服。
- 《本草經疏》:腰痛非風濕者不宜用。
- 《本草匯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諧證非關風濕者不宜用。
- 《得踢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血虛者不宜服。
- 孕婦、哺乳期婦女不應使用海桐皮,以免對胎兒或嬰兒產生不良影響。
- 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避免使用海桐皮,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 過敏體質的人應慎用海桐皮,以免引起過敏反應。
- 患有消化道潰瘍、急性胃腸炎、慢性腸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患者應避免使用海桐皮。
- 未滿12歲的兒童應避免使用海桐皮。
- 調理中藥材時,海桐皮不宜長時間煎煮,過高溫度可能導致其有效成分被破壞。
海桐皮相關的方劑
海桐皮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海桐皮含有的化學成分
氨基酸(aminoacids), 機酸(Organicacid), 油酸(oleicacid), 亞油酸(linoleicacid), 水蘇鹼(stachydrine), 豆甾醇(stigma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油菜甾醇(campestero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