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當歸木香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當歸木香湯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青皮的加入可以加強疏肝理氣的作用,幫助緩解疼痛,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慾。
- 健脾消食,化積除脹: 青皮還具有健脾消食、化積除脹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積滯,消除脹滿。當歸木香湯中常加入木香、陳皮等健脾消食的藥物,青皮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共同達到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效果。
當歸木香湯中添加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腎壯陽,益氣固表:五加皮性溫,味甘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氣固表之功效。可助當歸、木香補益脾腎,增強正氣,固護肌表,以抵禦外邪侵襲。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當歸偏於滋陰補血,木香偏於行氣止痛,五加皮則兼具補益和固表之功。其加入可調和藥性,相輔相成,使藥物更加協調,療效更佳。
當歸木香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腸胃、行氣止痛。其組成中包含了多種藥材,其中海桐皮作為一味藥材加入此方劑中,自有其獨到之處。海桐皮味苦、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袪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在當歸木香湯中,海桐皮能夠增強整體方劑袪風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對於改善因風濕所引起的身體不適,如關節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狀尤為適用。此外,海桐皮還能輔助其他藥材如當歸與木香,共同調理氣血,增進消化系統的功能,從而達到緩解腹脹、腹痛等症狀的目的。總體而言,海桐皮在此方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對症治療的效果,還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作用,使整個方劑的功效更加全面和完善。
當歸木香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調理氣血、疏肝解鬱。其組成成分包括當歸、木香等多種中藥材,其中加入了桑白皮。桑白皮味甘、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利水、潤肺止咳的功效。在當歸木香湯中,桑白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強整體方劑的清熱效果,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特別是肺熱;二是利用其利水作用,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減輕因氣滯導致的水腫現象。此外,桑白皮還能夠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調節氣血、平肝解鬱的目的。因此,在當歸木香湯中加入桑白皮,不僅能夠增強治療效果,還能擴大方劑的適用範圍,使其更加全面地調理身體。
當歸木香湯中加入陳皮,是利用其理氣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協調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陳皮性溫,味辛苦,入脾、肺經,能理氣解鬱,燥濕化痰。當歸木香湯以當歸、木香補血行氣,而陳皮的加入則能促進氣機運行,消除脾胃濕氣,避免補氣血之藥過於滋膩,加重濕邪,從而使藥效更顯著,達到行氣活血、健脾和胃的目的。
當歸木香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肝脾氣滯、血虛所致之各種症狀。其組成包括當歸、木香等多種草藥,其中亦加入了地骨皮。地骨皮為枸杞的根皮,性味甘、淡、微寒,歸肝、腎經。根據中醫理論,地骨皮能夠清熱涼血、滋陰降火,並有養肝腎之效。在當歸木香湯中加入地骨皮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的滋陰涼血作用,對治療因肝腎陰虛所導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有輔助療效。此外,地骨皮還能調節體內熱量平衡,對於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身體不適亦有一定幫助。總體而言,地骨皮在此方中的應用,旨在通過其滋陰清熱的功效,達到調和肝腎、舒暢氣血的作用。
當歸木香湯中加入丁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丁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當歸木香湯本身以補血調經、疏肝理氣為主,加入丁香可增強其溫中散寒的作用,對於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更佳的療效。
- 行氣止痛,溫脾止瀉: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溫脾止瀉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腸胃不適、腹痛泄瀉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同時,丁香的辛香氣味還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提高湯劑的療效。
當歸木香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活血止痛: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鬱之功效。方中加入牡丹皮,可協同當歸、木香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緩解因肝氣鬱結而導致的胸脇脹痛、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 緩解瘀血阻滯: 牡丹皮可活血化瘀,與當歸、木香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因瘀血阻滯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尤其適用於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疼痛,如痛經、經期腹痛、跌打損傷等。
當歸木香湯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腸胃、活血止痛。其組成成分包括當歸、木香等多種草藥,其中含有棕櫚皮。棕櫚皮味苦、性平,入肝、脾經,具有良好的收斂止血效果。在當歸木香湯中加入棕櫚皮,主要是利用其收斂特性,能夠幫助止血、固腸,對於治療便血、腸胃出血等症狀有輔助療效。此外,棕櫚皮還能夠增強方劑整體的固澀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調節腸胃功能的效果。與其他成分如當歸的補血活血、木香的行氣止痛相配合,共同達到調和腸胃、止痛止血的目的。因此,在當歸木香湯中添加棕櫚皮,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治療效果,還能兼顧到患者腸胃健康,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療策略。
當歸木香湯是一個經典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包含當歸這一重要藥材。當歸自古以來被譽為「血中之聖藥」,因其具有良好的補血活血作用。當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血虛引起的諸多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疲憊等。此外,當歸還具有調經的效果,適合用於女性在經期或產後恢復的時期,有助於調理月經不規則問題。當歸還含有揮發油和多種微量元素,能促進消化和增強免疫力,從而增強人體的整體健康。
在當歸木香湯的方劑中,當歸不僅僅是單純的補血者,其還能夠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與木香的組合,能夠調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從而使得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因此,當歸在此方中的運用是基於其多重的功效與藥性,作為平衡身體機能的重要角色。
「當歸木香湯」中包含「木香」的原因主要有二: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主要功效為行氣止痛,能疏肝理氣,消食導滯,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健脾和胃: 木香具備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提高脾胃運化能力,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
因此,在「當歸木香湯」中加入「木香」,不僅可以行氣止痛,同時也能健脾和胃,相輔相成,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當歸木香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為了緩解疼痛並滋養血氣。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斂陰止痛、養血柔肝的功效。其酸味可收斂肝氣,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疼痛;寒涼性質則可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而養血作用則可滋潤肝血,改善血虛所致的疼痛。
因此,白芍在當歸木香湯中與當歸、木香等藥材配合,可協同止痛,並滋養氣血,改善疼痛和氣血不足等症狀。
主治功效
當歸木香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綜合各家醫書的記載,當歸木香湯主要用於治療婦人血氣虛勞所致的以下症狀:
- 精神症狀: 頭目昏眩、語聲沉重、舌根強硬、言語謇澀、神思恍惚、夢寢驚悸、夢寐狂言。
- 消化系統: 口苦不食、胸膈不利、咽喉噎塞。
- 全身症狀: 白日困睡、夜有虛汗、面色痿黃、頻發喘嗽、遍身疼痛、腳氣走注、四肢沉重、背胛拘急、時發寒熱、五心煩躁、唇乾多渴、尫羸瘦弱。
- 小兒症狀: 根據《幼幼集成》和《推拿抉微》所載,此方亦可治小兒素有疝氣,發則有形,外連睪丸,內貫小腹,腫硬如杵,大小便不通,以及久疝不愈。
治療原理
當歸木香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 養血調經: 當歸為方中主藥,具有養血調經的功效,可改善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萎黃、頭暈目眩等。
- 理氣止痛: 木香、青皮、陳皮等藥物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胸膈不利、遍身疼痛等症狀。
- 健脾化濕: 陳皮、桑白皮等藥物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可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
- 溫中散寒: 丁香皮可溫中散寒,用於治療寒疝。
- 活血化瘀: 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滋陰清熱: 地骨皮具有滋陰清熱的功效,可緩解五心煩躁、唇乾多渴等症狀。
總體而言,當歸木香湯通過養血、理氣、健脾、溫中、活血、滋陰等多方面的作用,綜合調理人體氣血陰陽,達到治療血氣虛勞的目的。針對小兒疝氣,則是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主要機轉。
傳統服藥法
京楂核1錢,全當歸1錢,正川芎1錢,川木通1錢,小茴香1錢,川楝肉1錢,杭青皮1錢,結豬苓1錢,宣澤瀉1錢,南木香5分,黑梔仁5分。
用淨水濃煎,空心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 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及時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當歸木香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四。 組成:京楂核1錢,全當歸1錢,正川芎1錢,川木通1錢,小茴香1錢,川楝肉1錢,杭青皮1錢,結豬苓1錢,宣澤瀉1錢,南木香5分,黑梔仁5分。 主治:小兒久疝不癒。
當歸木香湯, 出處:《宣明論》卷九。 組成:青皮、五加皮、海桐皮、桑白皮、陳皮、地骨皮、丁香皮、牡丹皮、棕櫚皮(上藥全燒爲灰末)10大錢,當歸1兩,木香半兩,紅芍藥半兩。 主治:婦人血氣虛勞,令人頭目昏眩,譫語聲沉重,舌根強硬,言語謇澀,口苦不思飲食,白日間睡,夜發虛汗,神思恍惚,夢寐狂言,面色萎黃,頻發喘咳,遍身疼痛,骨節氣走註,四肢沉重,背胛拘急,發寒熱,五心煩躁,唇乾多渴,胸膈不利,咽喉噎塞,(兀王??)羸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